州西南九十里。与沭阳县接界。上接沭河,下流入海。又硕项湖,在州南百四十里,与桑墟湖相接,安东、沭阳境内之水,皆蓄泄于此,谓之太湖。又有龙沟湖,源出太湖,东入官河,在州南百三十里。

  蔷薇河州治西一里。东北通海,西北通赣榆,南通新坝,直抵淮阴,内接市河入州城,先时漕运繇此入淮,北场盐课亦从此达安东。后以潮汐往来,旋浚旋塞。《志》云:河源出州西北百里之羽山,过州北八里独树浦,达石湫河,其石湫河在州南二十里。旧时州境之水,多汇于此以达海云。○临洪河,在州北十里。自赣榆县流入境,州南二十里有银山,下为银山坝,临洪水流至此,接于石湫河。

  涟河在州西南。上引沂沭及桑虚湖之水,经石湫镇及县东南三十里之黑土湾渡入海。又有景济河,在州东南二十里,为运盐通道。○官河,在州西十里,即唐垂拱中所开漕河,自沂密达州至涟水县入淮者也。后废。《志》云:今州南四十里有新坝,西障沂、沭,东捍海潮,导涟河之水,达于官河,东南流接安东县之支家河。又有房山河,在州西南六十里房山镇,源自马岭山,流入官河。又有一帆河,在州东南八十里,自官河分流,至伊卢山,南达安东县。

  于公浦州北十里,产盐,以汉于公为名。自此而北有白沟等十余浦,皆通潮汐,居民以煎盐为业。又徐渎浦,在州东北四十余里,上接巨平诸山之水入海,有徐渎浦场。又宿城浦,在州东北七十里,四面俱山,舟楫遇风,则宿于此。

  石闼堰在州西南,或曰:即石湫河上游也。宋天禧四年,淮南劝农使王贯之导海州石闼堰水入涟水军以溉田。绍兴中,金人攻海州,先遣一军自州西南断城中饷道,魏胜拒之于石闼堰,金人败退。○沙堰,在州城东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围海州,魏胜拒之于北关,金人从间道度河趣关,后胜敛兵入城,金人欲越沙堰,圜城为营,胜据堰拒之,金人败退。今与石闼堰俱堙废。又十三陂皆在州境,《唐志》:海州有陂十三,蓄水溉田,皆贞观以来所筑,今俱废。《志》云:州西十里又有韩信堰,相传信为楚王时,以地氵比下,乃立此堰,今为大路。

  永安堤州东二十里。北接山,南环郭,长亘七里。唐开元十四年,海潮暴涨,百姓漂溺,刺史杜令昭筑堤障之,民获其利。○杨口堤,在州南东,自板浦西抵涟河,为南北要地。万历中,海潮浸漫,行旅艰阻,知州杨凤筑堤十五里,商旅称便。又西接刘公堤,长亦十五里,知州刘梦松所增筑也。

  ○北关州北五里。或云:南宋时筑此,据险戍守,以保障州城。绍兴末,魏胜败金人于北关,是也。自此而北六十里为安东卫,即山东境内矣。

  云梯关在州东南海岸,有军戍守。《舆程记》:繇虚沟营飘海百八十里,至高公垛。又一百二十里,达云梯关,又百八十里,达安东县之六套,又六十里,至安东县,此繇山东胶州达淮安之海道也。

  虚沟营在州东北。《舆程记》:州东北六十里至塔儿湾,又北三十里为南城,又北三十里为大村,又东北三十里即虚沟营也。又三十里渡海岛,为海州北出山东之水道。○大营,在州西五里,《志》云:蒙古阿鲁攻围海州时所筑。

  石湫镇州南二十里,旧有石湫堰。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围海州,张子盖自镇江赴援,至楚州,先趣涟水,择便道以进,至石湫堰,击败敌兵,是也。今镇东北有九洪桥,即旧时堰水处。○新坝镇,在州南四十里,新坝置于此。今为往来冲要。

  板浦镇州东南四十里有板浦,堰坝以运盐。河随海潮注泄,易于淀淤,乃设堰坝,以北障海潮,南蓄河流,盐场在焉,为商贾辐凑之所。《舆程记》:自板浦渡海口至州城道五十里。○临洪镇,在州北十里,有临洪盐场。又渎浦镇,在州东南百四十里,有渎盐场。

  新桥在州北。宋绍兴末,魏胜复海州,金人来争,军于州北二十里之新桥,胜击败之,继复益兵来围,李宝以舟师繇海道赴援,与胜败金人于北关,是也。今废。○高桥,在州西九十里,有高桥巡司。又兴国庄,在州西七十里,今置驿于此。州南百二十里又有惠泽巡司,司南七里即龙沟湖也。

  赣榆县州北百二十里,西至山东沂州百八十里,北至山东日照县百六十里。汉县,属琅邪郡。后汉属东海郡。魏省。晋复置。宋因之。齐属北海郡。后魏仍属东海郡。后周县废。唐武德四年,复置赣榆县。八年,省入东海县。南唐改置怀仁县于此。宋因之。乾道三年,金人改曰赣榆。金亡,宋以县寄治东海军,后复废。元仍置县,属海宁州。今城周四里,编户五十六里。

  ○赣榆城在今县东南,汉县治此。宋白曰:怀仁县东北三十里,有汉赣榆城,一名盐仓城。今县城,唐初所置也。《城邑考》:隋末臧君相据海州筑城,取故赣榆为名,在今县西二十里。近《志》:县北三十里有盐仓城,又北三十里有旧赣榆城。恐误。

  纪鄣城县北七十五里。《春秋》昭十九年,齐伐莒,莒子奔纪鄣,齐师入纪。杜预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