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苻坚于肥水,师旋,谢安劳师于金城。萧子显《齐志》:南琅邪本治金城,永明中,乃移治白下。王隐《晋书》:江乘南岸有琅邪城。

  湖熟城在上元县东四十五里淮水北。汉县,属丹阳郡,武帝封江都易王子胥行为侯邑。后汉仍为湖熟县。孙吴省县,为典农都尉。晋复置县。宋、齐因之。隋废。《三国志》:孙策渡江,破刘繇党薛礼等于秣陵,又破繇别将于梅陵,转攻湖熟江乘,皆下之,进击刘繇于曲阿。晋咸康三年,毛宝以苏峻之乱,烧句容、湖熟积聚。义熙九年,罢临沂、湖熟脂泽田,以赐贫民。又宋元嘉二十三年,浚淮,起湖熟废田千余顷,是也。《元丰志》:上元县有湖熟镇。宋淳化中,改为淳化镇。今府东高桥门外二十里有淳化镇,亦曰淳化关。其地遮蔽句容,应接京口,形势冲要,有巡司戍守。○白城,胡氏曰:在湖熟故县界。梁绍泰二年,齐兵进及倪塘,陈霸先拒之于白城,与周文育等力战,败徐嗣徽等于此。《志》云:今府东北三十里有白山,南接钟山,白城当在其处。

  怀德城在府北。晋元帝初封琅邪王,其国人侨寓江南者近千户。大兴三年,因立怀德县,寻废。《实录》云:怀德县旧置于宫城南七里,后改为费县,移于宫城西北三里。宋元嘉十五年省。《古迹编》云:费县故城,在今上元县北九里潮沟村。又同夏废县,在上元县东十五里。梁武帝生于同夏里。大同中,置县。陈因之。隋废。今其地有同夏浦。又东南有安业废县,唐初置,旋废。

  白马城《金陵志》:在江宁县北三十里,吴时为烽火之所。《丹阳记》云:白马城在石头城西南最高处,旧置烽火台,并置城为戍守处。盖孙吴以后,大约于沿江筑台,以举烽燧,自建康至西陵,并日而达云。○宣武城,在府治西北九里。《胜览》:宋沈庆之所筑,孝武欲北伐,问须兵几何。庆之曰:二十万。孝武疑其多,乃令庆之守此城,而自率六军攻之,不能下,乃罢北讨。

  ○钟山府治东北十五里,京邑之巨镇也。明太祖玄宫奠其阳,远近群山,环绕拱卫,郁葱巍焕,雄胜天开,设孝陵卫官军守护。余详见名山蒋山。○石头山,《志》云:在上元县治西四里,六朝时,为险要必争之地。《南徐州记》:江乘县西二里有大浦,发源石城山,东入江,此山与卢龙幕府相连,迤逦达于京口。《江乘记》:石头山岭嶂千里,相重若一,游历者以为吴之石城,犹楚之九疑也。上有石头城,详见上。

  聚宝山在府南聚宝门外稍东。冈阜最高处,曰雨花台,以梁时僧云光讲经雨花而名。兀术尝登雨花台,望城中,盖其地势独高也。《方舆胜览》:雨花台在城南一里,据冈阜高处,俯瞰城,江山四极,无不在目,即聚宝山之东巅也。山麓为梅冈,或谓之梅陵,相传汉梅屯兵地。孙策破刘繇别将于梅陵,即此。明初改筑都城,雨花台无复旧观,而报恩塔高耸巍焕,可以尽城郭川原之胜。又凤台山在府南,亦曰凤台冈。刘宋元嘉中,有凤集此,筑台其上,山因以名。旧《志》:冈南傍秦淮,今有凤台门。

  覆舟山在府北太平门内。旧《志》:在府北七里,形如覆舟,因名。山脉东连钟山,北临玄武湖。东晋咸和三年,苏峻败台军于陵口,进至蒋陵覆舟山。元兴三年,刘裕讨桓玄,败其兵于江乘,进至覆舟山东,使羸弱登山,张旗帜为疑兵。数道并进,布满山谷,玄将桓谦等皆败走。梁太清二年,侯景作乱,邵陵王纶自京口入援,营于蒋山,既而景陈兵于覆舟山,纶进军玄武湖侧,为景所败。敬帝初,徐嗣徽复引齐兵犯建康,潜逾钟山,陈霸先率众分屯乐游苑及覆舟山,断其冲要,是也。一名龙山,宋元嘉中,尝改名玄武山。陈大建中,又改为龙舟山。

  鸡鸣山在覆舟山西南。旧《志》:在府西北七里。《寰宇记》:山西接落星冈,北临栖玄塘,本名鸡笼山,以形似名。宋元嘉十六年,征庐山隐士雷次宗至建康,为开馆于鸡笼山,使聚徒教授,是也。齐永明二年,竟陵王子良镇西州,开西邸于鸡笼山。明初于山阳立十庙,又置浑天仪于山巅,赐名钦天山。《志》云:刘宋时以黑龙见玄武湖,亦名龙山。《郡志》:鸡鸣山北有太子湖,吴宣明太子所浚,一名西池。

  幕府山府西北二十里神策门外。周三十里,高七十余丈,有五峰相接。晋元帝过江,王导开幕府于此,因名。北滨大江,有五马渡。元帝初与彭城等五王渡江至此也。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南侵,至瓜埠,文帝登幕府山,观望形势。梁末,齐军犯建康,至幕府山,霸先帅麾下出幕府山,纵兵大战,齐师大溃,追奔至临沂。陈祯明中,后主尝校猎于此。居人多于此煅石取灰,因名石灰山。明初,陈友谅侵建康,太祖命常遇春伏兵于石灰山侧,即此。今有石灰山关。

  大壮观山在府北十八里,东接钟山,南临玄武湖。陈宣帝起大壮观于此,因名。《南史》:陈大建十一年,幸大壮阅武,步骑十万陈于玄武湖上,循乐游苑振旅而还。山北旧有蠡湖,元时筑为塘以溉田,今废。又直渎山,在府北三十五里,山周二十五里,旁有直渎洞,盖直渎之水,从山麓流入大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