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至平原,其间滨海煮盐之处,土人多谓之豆子。隋大业十二年,河间贼帅格谦据豆子,称燕王。王世充击斩之。《隋书》:平原东有豆子,负海带河,地形深阻。自高齐以来,群盗多匿其中。大业七年,刘霸道聚众于此,既而格谦亦据其地。王氏曰:豆子在平原、勃海、河间三郡之交,环带河海,形势阻深,兼有盐鹾之利。今大河南徙其地,不可考矣。罗氏曰:河间之豆子,今咸水沽。是也。沽东去海四十里,地斥卤,广数十里,宋时亦置戍于此。又卫东北四十里,有塌河淀,周百里。

  信安湾在天津卫西北,即漕河曲折处也。前朝正德中,畿辅贼刘六等犯天津,守将贺勇遏之于此,贼败走。○尹儿湾,在天津卫城东。永乐初,建百万仓于此,因筑城置卫,以贮海运。今去城八里,有运粮河,旧自海口达尹儿湾之运路也。

  劈地口在县东北。宋元丰四年,河决澶州,入御河。李立之言:臣自决口相视,河流至乾宁军,分入东西两塘,次入界河,于劈地口入海。其地盖在小直沽东。○马家口,在天津卫东南二里。又东南十三里,有寇家口渡。《志》云:今县南十五里,有双塘渡,当南北通衢。

  ○河平寨在县东北,即小直沽口也。宋初置泥姑寨于此,属沧州。政和二年,改为河平寨。又有三河寨,在县东,初曰三女寨,属沧州。政和二年,改曰三河。又有小南河寨,在县东北八十里,亦宋置,属沧州。今讹曰小南湖。○百万寨,在县北,亦宋置,属清州。诸寨皆金废。

  海防营在县东北。《志》云:其地名葛沽,去天津卫城六十里,又天津之外护也。奉新驿,在城外,明永乐十三年置。

  宁津县府东南二百九十里。东南至山东武定州百三十里,南至山东德平县八十里。宋为保安镇地。金始置宁津县,属景州。元初属济南路。至元初,改属河间路。今城周五里,编户二十二里。

  ○宁津故城县西南二十五里,县初治此。《邑志》云:金初置临津县。天会六年,圮于水,因迁今治,改曰宁津县。城周三里,亦金时故址。云又有空城,在县东四十里,城周五里,相传汉光武所筑。其相近又有永州城,或云隋末所置。今为杨盘镇。

  ○古黄河县西三十里。广约一里,自吴桥县东北流入界,又东北流入南皮县境。两岸废堤,窿然峭立,居人谓之卧龙冈。又隋堤,在县北三十五里,相传隋炀帝曾驻于此,令军士筑堤以防河。今屹如垣墙,谓之耿家圈,其中居民甚众。

  土河县南二十五里。其上流自山东德州,经德平县西北流入境内,相传即古笃马河。又东流入山东乐陵县界。县东四十里有迟河,又有流河,俱入于土河,谓之三渡口。○龙湾,在县北二十里。自景州吴桥县流入界,亦名谷家河。东南流入于土河。

  ○中安镇县东北二十五里。宋置,今名中五店。又县西南二十五里,有保安镇,今名包头店。《志》云即临津故城也。《金史》:县有西保安及广平、会津等镇。

  安州寨县西北十八里。有前后两寨,相传五代初屯兵处。又县西四十里,有何家寨。县东南十八里,有枣寨,亦昔时屯兵处也。《志》云:县东北四十里,有青积务,元置。金废。

  附见:

  河间卫在府治南,永乐中建。又府治东南,有沈阳中屯卫,治西有大同中屯卫,俱永乐初建。

  天津卫府东北三百里,水行三百五十里。南至静海县七十五里,水行百里。东至通州宝坻县梁城所百四十里,水行百七十里。北至通州武清县杨村驿六十里,水行七十里。西北至顺天府二百五十里,水行四百里。城周九里,北濒卫河,东绕潞河,漕舟悉出于此。永乐二年,筑城置戍。三年,调天津卫及天津左卫驻焉。四年,复调天津右卫驻焉。初设备兵使者于此,其后辽左多事,增置重臣,屯列将领,为京师东面之巨镇。

  景州府南百八十五里。东北至沧州百九十里,南至山东德州七十里,西南至真定府冀州百五十里,西北至深州百六十里。

  春秋时齐、晋二国之境。战国为齐、赵二国地。秦属巨鹿郡,汉属勃海郡。后汉及魏晋因之。后魏亦属勃海郡。隋初,属德州。开皇九年,置观州治东光县。大业初州废,以其地属平原郡。唐武德四年,复置观州治弓高县。贞观十七年,州废,改属沧州。贞元五年,始置景州。其后废置不一长庆元年,州废。二年复置。太和四年废。景福元年,又置。天五年,自弓高移治东光。五代周曰定远军《州志》云:石晋改州曰永静军。周显德三年,更曰定远军。宋仍为景州。景德初,改曰永静军。金亦为景州,后改曰观州《金志》:大安中,以章宗讳改焉。元至元二年,复曰景州移治县。明初,以州治县省入编户二十八里,领县三。今仍曰景州。

  州南襟德、隶,北带沧、瀛,转输百万,悉出其郊。漳、卫之滨,节节皆险也。若其连青、济之甲,走深、冀之道,河北诸州,皆将奔命焉。盖地形四通,可左可右。驰驱燕赵,此亦发轫之所也。五代梁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