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置恭州。唐武德八年,改为曲州。天宝末,没于蛮,迁置于戎州西境。今见四川叙州府。○废协州,亦在府东北,古夜郎地也。《志》云:晋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柯、朱提、建宁郡立夜郎郡,治汉柯郡之夜郎县,宋、齐因之,梁末废。隋改置协州,唐初因之。武德八年,又析置靖州。天宝末,俱徙治戎州境内。

  废越州在府南十五里。唐武德中,置悦州治此。领甘泉等六县,后为爨蛮所据,号普麽部。元初置千户所,隶末迷万户府。至元十二年,改越州,隶曲靖路。洪武末,废州,改置越州卫,今号其地为南城村。龙和城在府西南。《志》云:唐置南宁州,其东西爨蛮分乌、白二种,自曲靖二州西南昆川、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距龙和,通谓之西爨。白蛮自弥鹿、升麻二川南至步头,谓之东爨黑蛮。贞观中,以西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袭杀东爨首领盖聘。天宝中,南诏阁罗凤以兵胁西爨,废南宁州,徙其部属。自曲靖至龙和皆残于兵,于是东爨复振,徙居西爨故地,与南诏为婚姻。即今曲靖地也。

  丹川城在府境。晋咸康六年,汉李寿遣兵攻丹川,拔之,建宁太守孟彦等战死。盖是时戍守重地也。

  ○胜峰山在府城西。嶙峋耸拔,高出群峰。《志》云:山脉来自金马,为群山长。旧名妙高山。明初,颍川候、西平侯与元平章达里麻战,胜之,因改今名。又负金山,在府南十五里。○真峰山,在府西南二十里。山峦秀丽,下有弥陀岩,山后又有普贤洞。又莲华山,在府东南二十里,与真峰山对峙。

  石堡山在府东南二十余里。一名分秦山。相传诸葛武侯南征时,与诸酋会盟处。下有温泉,阔二丈许,其沸如汤。或曰:即东山河之源也。又青龙山,在府东二十里。山色苍翠,俗名朗目山。又有观音洞,在府南二十里,宽平可容数百人。

  汤池山在府东南。明洪武十五年,王师南征越州未下,沐英驻兵于此,谕降其众。又紫溪山,亦在府东南。《志》云:初越州酋阿资降,既而复叛,据龙窝为巢穴。洪武二十六年,沐春讨之。进至紫溪山,败其党,直抵龙窝擒之,是也。又有龙华山,在府北二十里。

  ○白石江府北八里。源自马龙州界,流经此,东南合于潇湘江。明洪武十四年,沐英征云南,故元将达里麻拥兵屯曲靖,英倍道而进,未至白石江,忽大雾四塞。冲雾前行,及江而止,雾霁则两军相望矣。敌大惊,亟涌兵陈水上。英别遣一军,溯流前渡,出其陈后。鸣鼓角,树旗帜,为疑兵山谷间。敌军乱,我师遂济。使猛而善泅者斫其军,师毕济,整列,而鼓炮声震天。英纵铁骑捣其中坚,生擒达里麻,俘斩无算,遂入曲靖。今有白石江桥跨其上。

  潇湘江在城南。源出马龙州木容菁山,流经此。秋水时至,有若洞庭潇湘之势,因名。其下流入于东山河。○东山河在府东南,亦谓之南盘江,即潇湘、白石所汇流也。《志》云:河旁有洲可百余顷,平坦肥沃,旱涝无虞,南流入陆凉州境。

  东海子在城东五里,广轮五十里。夏秋之交,雨水汪洋,称为巨浸。又东二十余里有黑龙潭,旁有石洞。其上怪石岩,林木茂密。潭水泓深,资以灌溉。又龙泉在府西南十里,泉分两派,灌溉甚多。

  ○白水关府东八十里。府境旧有白水蛮。唐永徽三年,郎州白水蛮反,踲麻州,即此。胡氏曰:白水蛮与青蛉、弄栋接。似误。今设白水驿,有巡司戍守。《舆程记》:自乌撒达沾益而南,谓之西路。自普安达平夷而西,谓之东路。合于白水驿,谓之十字路云。

  宁越堡在府南。洪武二十四年,越州酋长阿资再叛,何福讨平之。因扼其险要,置宁越堡于此。既而阿资又叛,福与西平侯木春讨斩之。○松林驿,在府东北九十里,与沾益州接界。《舆程记》:自沾益驿西南六十里,至炎方驿,又六十里而至松林驿,此乌撒南出之路也。又南宁驿,在府治西北十五里。

  亦佐县府东二百五十里。东北至贵州普安州百里,本汉柯郡之宛温县地。蜀汉以后,属兴古郡。晋永和中,桓温改曰宛暖。宋、齐因之。梁末废。唐为盘州地,后没于蛮,号夜苴部,讹曰亦佐。元至元间,并入罗雄州,寻复置今县。明初属罗雄州。永乐初,改今属,县丞龙氏世袭。今编户二里。县今省。

  ○宛温废县在县东北。《滇纪》:在县北二百里。今沾益州亦故宛温地也。又亦佐旧治,在县东十里,遗址尚存。

  ○矣层山在县治西。山有清泉,居人皆汲饮之。蛮语水曰矣。又治东有旱感山,岁旱祷之,即雨。亦曰旱改山。

  ○块绎江县南十五里。源发白水驿,南流达于罗平州境。又有小黄河,在县治旁。四时色黄,因名。

  沾益州府东北二百十三里。东南至贵州普安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四川乌撒府界九十五里。

  汉郡地。蜀汉时,属兴古郡。东晋成帝分置西平郡于此《华阳国志》:王逊为宁州刺史时,爨量叛,据兴古之盘南。后刺史尹奉讨平之,分盘南之盘江、来如、南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