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相近者曰石鼓山,一名鸣石山,《志》云即《山海经》所称长石之山也。又双流山,在县西南二十里,相传唐龙豪县治此。县西北二十里又有石湖山,一名石抱山,上有渊潭,旁为石岩。或云:山多竹木,葱翠如袍,一名石袍山。

  文黎山县南五十里。产黄白藤,山下水流潆洄,凡九十九渡。又谢仙山,在县东五十里,上有潭,流泉下注,土人谓之昆仑水,西南流,经广东石康县界入海。

  ○回龙江县北十五里。《志》云:县北有乔林、高岭二水,合流为回龙江,其下流合南流江。○龙化江,在县南四十里。又有平南水,在县南二十五里,流合龙化江,下流入广东石城县境,合九洲江。

  老鸦陂县东三里。又暗螺陂在县南三十里,沙料陂在县北三十里。皆灌溉民田数十顷。

  ○温水寨县南五十里。有巡司。盖以废县为名。○永宁驿,在县南七十里。《舆程记》:自永宁而东南,繇回龙、流甬、麻坡、墟洞、尾流、茶六等河,七十里达广东石城县之三合驿。

  兴业县州西北六十里。西北至浔州府贵县百二十五里,西南至广东灵山县二百二十里。唐初为石南县地,属贵州。麟德二年,析置兴业县,属郁林州。宋因之。今城周不及二里,编户七里。

  ○石南废县县东北五十里。《隋志》:陈置石南县,为石南郡治。隋平陈,郡废,县属尹州。大业中,属郁林郡。唐初,属南尹州,寻属贵州。麟德二年,置郁林州治焉。建中二年,州移治郁林,以石南省入兴业。《城邑考》:今县城,洪武三年筑。宣德五年,增筑。正统十年、天顺三年,皆修葺。正德二年,始以砖石。嘉靖中,又尝修葺。

  郁林废县县西北六十里。《志》云:在浔州府贵县东南五十里。汉布山县地。梁置郁林县,为郁林郡治,兼置定州治焉。隋平陈,郡废,改州为尹州。大业中,仍为郁林郡治。唐初,县属南尹州,寻属贵州,后置郁林州,县改属焉。建中间,州移治郁林县,后又徙治兴业。南汉因之。宋初,改郁平曰郁林,以郁林县省入兴业。今详见贵县。

  兴德废县县西北二十里。《志》云:萧铣析石南县置,寻废。唐武德四年,析郁平县复置,属南尹州,寻属贵州,后改属郁林州。宋初,省入兴业县。又潭栗废县,在县东三十里,唐置,属郁林州,亦宋初废。

  ○万石山县西四里。峰峦错落,如累石然。其下有石井涧,绕流结曲。○北斗山,在县北十里,七峰卓立,如北斗然。又县东十里有东斗山,与北斗山对峙。《志》云:东斗山相接者又有东山,山上有泉从石壁飞下,凡百余仞,望之如翔鸾舞鹤。

  铁城山县南十里。石壁四周险固若城,中平衍,容数百家,上多石窦,泉流不竭。有四门,惟东门可通人行,南门山半有土基,相传为古敌楼,西、北二门多石艰阻,其石皆铁色。《图经》云:郁林州旧设于此。山北一里有古州岩,广数丈,中有潭,四时不涸。又绿阴山,亦在县南十里,有大木如榕,蔽数十亩,一名甑山,鸣水江绕其下。又三台山,在县南二十里,有三峰连属。○葵山,在县北十五里,山半有岩,岩有龙井。

  黄岭县东南十里。重峦回合,下多居民。又松岭,在县东十五里,长松四匝,望之郁然。又翻车岭,在县北二十五里,龙母江之源也。山路险,两崖阴翳。《志》云:县西二十五里有黄桑峡,抵广东灵山县界。○白马岩,在县西十余里,岩深广,容数千人。又牛龙岩,在县南十里,地温,有龙蛰此,居民遇冬,则驱牛入岩以避寒,容数千头。又石掩岩,在县西六十里,岩门有石若扉,阖不可开。

  ○穿江县西十里。源出葵山,东南流二十里,有石山穹窿,水过其下,东入郁林州境,即定川江之上源也。○清江,在县西南九里,亦出葵山。又龙母江,在县北二十里,源出翻车岭。又有上鸣江,在县北十余里,参差会流,经县东二十里曰下鸣江,巨石横亘,湍流激射,声响如雷,东流为定川江。

  岑江县南八里。西南流入广东廉州界。又西水,在县北四十里,西流入贵县境,注于郁江。

  南山陂县北二里。县东北二里又有大陂。又都陵陂,在县之兴德乡,相近者为龙江陂。灌溉民田,各至数十顷。

  ○高桥县北二十五里。旧有高桥驿。又富阳桥,在县东北一里。《舆程记》:贵县怀泽驿而东南,九十里至高桥驿,又八十里至富阳驿,自富阳驿而东南,又八十里至郁林州之西瓯驿。似误。○龙津江桥,在县南门外,往来通津也。

  附见:

  梧州守御千户所在府治东。洪武十二年建。又容县守御千户所,在县治西北,洪武二十三年建。怀集守御千户所,在县治北,洪武三十年建。郁林州守御千户所,在州治东,洪武十九年建。俱直隶都司。

  五屯屯田千户所藤县西北百里,北至永安州百四十里。成化二年,建所筑城,直隶都司。嘉靖八年,增筑,周一里有奇。其地旧名古赠,当大藤峡风门、拂子贼犭童巢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