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遣撒敦掩击,败之。追击四十里,至牛头山,余兵奔窜,复夜袭之,逐出古北口。牛头山,在密云北境。或以为即牛栏山。恐误。

  ○漕河营,在牛栏山东南,有城,设官兵屯戍。《志》云:自营而北,即怀柔县之连口关。又宋城镇,在县东北二十里,唐所置戍守处。又安乐庄,在县西北六里,或曰即汉安乐县治,后魏废。今见通州。

  怀柔县州东九十里。西南至府城百里,东至密云县三十里。汉渔阳县地。唐初密云、昌平二县地。贞观二十二年,以内属契丹置弹汗州。开元四年,改归顺州。天宝初,改归化郡。乾元初,复为归顺州,治怀柔县。辽废归顺州,以县属顺州。金明昌六年,改为温阳县。元废。洪武十三年,复置怀柔县,属顺天府。正德中,改今属。城周四里有奇,编户十四里。

  ○红螺山县北二十里。山高二百余仞,下有潭,流为红螺山水。《志》云:县西三里有石塘山,遇大工,则采石于此。有工部厂。

  黍谷山县东四十里,跨密云县界,亦名燕谷山。刘向曰: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黍稷。邹衍吹律以温其气,因名山曰黍谷,亦曰寒谷。《吴越春秋》:北过寒谷。谓此山。南有高齐时长城。东北有华林、天柱二庄,辽时游赏处也。

  ○鸦髻山,在县东南九十里,以两峰高耸而名。

  ○白河县东七里。又东十五里即潮河。《一统志》:潞水自塞外丹花岭合九泉水南流,经密云县西北,又西南流至县境,红螺山水合焉,下流入顺义县。戚继光曰:白河至密云石塘岭关分二支,一由密云西,一由怀柔西,俱入通州界。似误。

  七渡河在县西南一里。源出昌平州东北百二十里珍珠泉,南流入界,至此合小七渡河,又东合雁门河,为大北谷河,入顺义县界。小七渡河,在县西三里,即昌平州之黄花镇小河也,东南入界,注七渡河。

  雁溪河在县东八里。源出塞外,自连口入,南入七度河,总名水峪河。

  ○连口关在县北,黄花镇东第十一关口也。其东北二十八里有三角城,本名三角村,徐达败虏于此。

  ○河坊口关,在县东北,连口东第二关口也。口外为连云栈。又北为沙岭儿,隘窄不能容马,防守较易。

  大水峪关县东北三十里。北去密云县之石塘岭四十里有城。旁地平坦,贼骑易入。其北十八里曰段伏岭。又有安子岭在口北八十余里,皆防御处。《志》云:大水峪西北有西石城、东水峪二堡,南有神堂峪堡,皆有官军屯守。

  密云县州东北百二十里。西南至府百三十里,东南至蓟州平谷县五十里。汉渔阳<厂辛>奚等县地,属渔阳郡。后汉省。后魏置密云县及密云郡,寻又置安州。北齐郡废,而县如故。后周又改州曰玄州。隋开皇十六年,改置檀州。大业初,又为安乐郡,密云县属焉。唐初仍曰密云县,为檀州治。天宝初,为密云郡治。辽仍为檀州,又为武威军。宋宣和中,亦曰檀州,又为镇远军横山郡。金废州,以县属顺州。后复为檀州,以密云县并入。元因之。明初又改州为密云县,属顺天府。正德中,改今属。有二城,周共十余里,编户十九里。

  ○白檀废县在县北。汉置,以县有白檀山而名。后汉废。建安中,曹操历白檀,破乌桓于柳城,即白檀故城也。后魏复置县,为密云郡治。北齐省入密云县。《唐志》:密云城内有威武军,万岁通天元年置,本渔阳军。开元二十八年,改曰威武。辽因以武威为军号。又今城即金元时檀州城也。明初改建县。城周九里有奇。万历四年,于城东复筑新城,两端相连,周六里有奇。督臣统兵驻焉。一云白檀应在县北塞外。

  渔阳废县《括地志》:在县南十八里渔水之阳。秦置渔阳郡,治渔阳。二世发闾左戍渔阳,即此城也。两汉仍为渔阳郡治。魏初,郡县俱废。晋复置渔阳郡,仍领渔阳县。齐县废。隋始移渔阳郡治无终。唐改无终为渔阳,非故郡地也。

  ○行唐废县,在县东。本定州属县。《辽志》:太祖阿保机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为行唐县。金废。

  要阳废县县东南六十里。汉县,渔阳都尉治此。后汉废。后魏复置要阳县,属密云郡。北齐废。《魏志》县有桃花山,即今桃山。在蓟州西南,盖境相接也。

  <厂辛>奚废县在县东北。汉置<厂辛>奚县,属渔阳郡。<厂辛>音蹄。后汉曰亻奚县。晋废。魏收《志》:皇始二年,置密云郡,初治提携城,即<厂辛>奚之讹也。宋白曰:檀州密云县,即汉<厂辛>奚县旧治。

  ○方城废县,在县东北。魏主焘以方城并入密云。方城,盖慕容燕所置县。魏主宏于皇兴二年,置安州,治故方城。其后魏主恭普泰初,复置方城县,属广阳郡,盖即旧城置。北齐废。

  安市废县县东北五十里。汉辽东属县。后魏侨置于此。太武焘延和初,置交州治焉。太平真君二年,改置安乐郡,兼领土垠县。北齐废土垠入安市。后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