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所舟航出入要道也。昔人议叠石填塞,从右侧浅沙入港,以免寇舶冲突。又东为马鞍、粪箕等山,皆屹立海中。《志》云:所旁有石门南尾山,崇祯二年,置铳台并筑小城,设兵戍守。

  德庆州府西二百十里。西至广西梧州府百九十里,南至罗定州百五十里,东北至广宁县二百六十里。

  秦南海郡地。汉属苍梧郡。后汉因之。晋永和七年,置晋康郡。宋、齐因之。隋平陈,废郡,属端州。大业初,属信安郡。唐武德四年,置康州并置都督府于此,九年州废。贞观元年,复置南康州,十一年又废。十二年,还置康州。天宝初曰晋康郡,乾元初复故。宋开宝五年,州废,仍属端州,寻复置康州亦曰晋康郡。绍兴初,升为德庆府以高宗潜邸也。十四年,又置永庆军节度。元为德庆路。明洪武初,改为府。九年,降为州,以州治端溪县省入编户六十二里,领县三。今因之。

  州据岭西之上游,扼广右之门户。邕、桂、贺三江,州实绾其口。山川雄固,诚锁钥要地也。

  ○端溪废县今州治。汉置县,属苍梧郡。晋属晋康郡。宋为郡治。齐郡治威城县。梁还治端溪。隋属端州。唐为康州治,后皆因之。明初废。《城邑考》:州旧无城,宋皇六年,始筑子城。元至正间重修。明洪武初,以旧城狭隘,改立城址,以砖石。景泰以后,屡经修筑,有门五。隆庆五年,塞东北一门。城周六里有奇。

  元溪废县州东五十里。本端溪县地。晋析置元溪县,属苍梧郡。永和中,为晋康郡治。宋属晋康郡。齐、梁因之。隋废。沈约《志》:元溪相近有龙乡县,晋末置。宋初为晋康郡治。元嘉二十年,移郡治端溪,以龙乡县并入。又有威城废县,萧齐置,为晋康郡治,后亦废入端溪。

  悦城废县州东八十里。晋末置乐城县,属晋康郡,又兼置悦城、文招二县。齐、梁因之。隋属端州。开皇十二年,以悦城、文招二县并入乐城。唐武德五年,改属康州,寻又改为悦城县。宋开宝五年,省县为悦城镇。自州入府之通道也。又宾江废县,在县东南,亦晋末置。宋属晋康郡。梁、陈时废。

  ○香山州北二里。高二百余丈,周四十余里,为州之主山。昔多香木,一名利人山,下有漱玉泉。又藿山,在州东北五里,高百余丈,周三十里,峰峦秀郁,有草如藿香,因名。其相接者为青云冈,高百五十丈,周二十余里,亦名卧人冈。○茗山,在州东十五里,高百余丈,周二十里,产茶。又东五里为樵云山,高二百余丈,周三十余里,山高而秀,形势盘蔚,下有琼响泉。又文笔山,在县东二十五里,高二百余丈,周四十余里,以形似名。《通志》:州东北五十里有楂山,高百五十丈,周二十余里,形耸而秀。

  端山州东五十里。高三百三十丈,周三十里。山形端正,因名。又东十里为西源山,高六百丈,周三十里,一峰高出云表,顶有池,四时不竭,下流分为东西二溪,合流入江,即思夫水也。州东八十五里又有劳山,高百余丈,周三十里,形势峻桀,登者惮劳,因名。○高良山,在州北七十里,高百余丈,周五十里,山下田高土肥,上产铁{力}木。又焦石山,在州东北百里,高三百余丈,周五十里,苍翠盘郁。相接者为双鹤岭,岭高六百余丈,周八十里,当往来通道,崎岖险峻,登陟甚艰。

  峡山洲西二十里。高百丈,周九十里,南北岸对峙甚隘,江水中流,春夏多雨则水峻急,舟不能行。又锦石山,在州西五十里,上有石柱,直插霄汉。相传南越迎陆贾时,尝以锦覆石。万历四年,征罗旁贼,尝驻师于此。

  佛子岭在州西北二十里。岭势嵯峨,路通封川县。又杉岭,在州西十五里,高百余丈,周百余里,路通苍梧,产杉木。又州西四十里有藜岭,一名礼岭,高二百丈,周三百里,高峻产蓠竹。又窦岭,在县东北八十里,高三百余丈,周三十里,两山壁立,中通一径如窦。○三洲岩,在州东七十里,一名玉乳岩。岩后有穴,可登山顶。《志》云:山取蓬莱第三洲之义为名,最幽胜,东西往来者皆道出岩下。

  ○大江州南一里,即西江也。州人亦谓之南江,一名晋康水,又名锦水。自梧州府东流,经封川县境出峡山,经州南,又东入高要县界。详大川西江。

  端溪州东十里。源出州东北七十里之龙潭,曲折流经端山下,又西流入于西江。州东北二十里又有麻墟水,自封川县流入境,一名马墟水,亦流合端溪水入江。又夫号水,在州东五十里,出西源山。其东十里为思夫水,亦出西源山,并流入江。○灵陵水,在州东九十里。自广宁县界流入境,凡百余里南入江,可通舟楫。《州志》云:灵陵水,一名程溪浦,出州东七十里龙岩,下有龙母温媪墓,亦曰温水,亦曰灵溪云。又州东四十里有书堂水,源出犭山,南流五十里入江,以宋石处道读书于此而名。

  陆溪州西五十里。源出佛子岭东,流三十里入江。水口旧有陆贾庙,因名。又州西七十里有武赖水,西南三十里有榕塘水,俱出封川县界,南流入江。○罗旁水,在州西四十五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