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县东南二十二里。高九十丈,周十二里。以隔海望会稽上虞县而名。

  长墙山县南三十五里。西去澉浦镇三里,山高八十丈,周十九里。横截海涛,若堵墙然。下有石岩临海,名穿山洞。嘉靖中,设东西诸寨于山上,以防倭寇。南有黄道山,宋有水军寨、造船场,立烽燧于山顶。《志》云:县西南三十五里有青山,亦在澉浦镇东三里。旧有烽堠及青山寨。相近有金粟山,周回六里,亦名六里山。下临澉浦。○葫芦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海中,东北去澉浦镇四里。潮汐消长,如葫芦出没,故名。语曰:潮生潮落,葫芦自若。下有葫芦寨,西有西山寨。又澉浦城南三里有石帆山,屹立海中,如张帆然。《志》云:县南三十五里有泊橹山,在澉浦镇西北三里。高百五十丈,周四里。《舆地志》:始皇东游,候潮渡海,泊橹于此。

  汤山县东北三十六里。高七十丈,周五里。上有烽堠。与乍浦所相接。嘉靖三十二年,参将汤克宽破倭贼于此。又独山,在县东北五十四里。高五十丈,周六里。孤立不与诸山接,上置烽堠,以防海寇。旧置盐场于此。下有独山塘,经平湖县东南二十三里,流合于乍浦。

  茶磨山县西南三十七里。旧《志》云:山侧有黄巢╉,又有港,周回山下。港外为城堑,昔人结寨避兵处。今山周不过三里,相接者曰石屋山,上有石垒成屋,相传唐末居民避兵处。旁又有紫云山及邵湾山,皆高七八十丈,周八九里。又金牛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周四十里,高百三十六丈。与金粟山相对。中有夹山,周七里。《志》云:夹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金粟山后,俗谓之龚坟山也。○凤凰山,在县西南三十九里、澉浦镇西南二里,高四十丈,周五里。《海防志》:山南临大海,倭每犯此,最为冲要,有凤凰山寨。其与凤凰山环列于海滨为郡堤障者,凡数十计。俱错峙于澉浦所之四旁,而凤凰山为之冠。又马鞍山,在澉浦所西北五里。嘉靖三十四年,参将卢镗败倭贼于马鞍山及新林一带,是也。县西南四十五里又有庙山,上有烽堠。

  沈山县西南六十里。周七里,以刘宋沈景葬此而名。唐大顺中,割属杭州。今与海宁县接界,即海宁硖石镇之东山也。又有谈家岭,在县西南四十二里,亦与海宁县分界。

  衢山在县东南海中。亦曰大衢山,其相望者为小衢山。又有茶山,亦在县东南海中。嘉靖三十七年,总兵俞大猷败倭贼于茶山洋,是也。为南浙汛兵会哨处。○羊山,在县东北乍浦所之东,山峙海中。卫所官兵与金山卫官兵并汛守于此。胡宗宪曰:乍浦海滩浅阁,无山岙避风之处。不若海中羊山有岙,可以泊舟。若分番乍浦之船,以守羊山,未为非策也。又许山亦在县东大海中,为南浙官兵会哨之所。今亦见南直华亭县。

  ○海在城东。旧去城二里,今不及一里。而南去海四十里,有东海口、南海口、西海口诸处,皆为郡境冲要。因设海宁卫于城中,以司守御。《海防考》:东海口在县东北三十里。海滩沙污,船舰难泊。迤北与乍浦相连。内有白马庙、团圩诸处,居民丛集。嘉靖中,倭贼突犯,必先入此,观望虚实,然后四出剽掠。此为嘉兴、嘉善、平湖诸邑要口。有巡简司,明初所置。其南海口在县南。去海止半里,操备厂在焉。稍东南为黄道庙港,滨海与南岸、临观二卫相峙,倭寇最易登犯。其西海口,在县东北五十里。南通大洋,北近平湖。不特平湖之门户,亦浙西之咽喉也。海涂高硬,潮水长涸不一,倭每乘潮突至,宜开浚海口,建立水闸以备之。南汇许山、金山、青村一带,与吴淞水哨互相联络,庶为有济。《图经》:县南海岸与宁、绍二府相对,深夜籁寂,往往鸡犬之声相闻。有防海塘,宋所置也。《宋志》:县东南五十里旧有贮水陂,南三里有蓝田浦,东三里有横浦。又有三十六沙、九涂、十八冈及黄盘七峰,布列海ヂ,漂荡日久。旧时陂荡,杳不复存。绍兴中,设塘以备泛溢,亦曰太平塘。长一百七十余里。元至正间,复修筑,易之以石,南北计四千八百余丈。前朝洪武初复修治,自是屡筑屡圮。万历五年,海波横溃,邑患最剧。于是大兴工役,开内河以受潮流,疏支委以杀水势,筑土塘以坚内护,植列木以散冲波,营斜堤以排激浪。海塘既复,邑民始保厥居,利赖至今云。今亦谓之石塘。

  贲湖县西三十里。一名宋陂湖。周四十里,东接县西九里之天仙湖,西连横湖,南通黄道、彭墩诸湖。《志》云:横湖在县西三十五里,周六里,湖之东南即黄道、彭墩二湖也。又鸬鹚湖,在县西南四十里,周四十余里。县西六十里又有上谷湖,亦名长湖。诸湖之水,皆互相灌注以达海。○永安湖,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湖周十二里,溉田甚博。湖中之税,均之于田,田税颇重,而无旱患。久雨弥漫,则东南泄入于海。湖旁有麂山、荆山等数山,皆临湖为胜。

  澉浦县南三十六里。县西南境之水,由此入海。《水经》:澉浦之水,通于巨海。宋开禧初,置澉浦水军。元时居民渐集,海商往来,遂成聚落。洪武中,筑城浦上,置澉浦所及巡司于此。《志》云:澉浦镇山湾潮峻,为南面之冲。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