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下五里,谓之口,西北入上饶江。《志》云:口镇在县西北三十里。宋淳熙间,设住泊巡司于街北。明洪武十五年,革。○石溪,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源亦出山溪中,上饶、永丰南境之水皆汇流于此,北入上饶江。

  桐源水县南五十里。源出福建邵武府界,远近众流悉汇入焉。经县西南三十五里,至口。县北二十五里有傍罗水,源出玉山,过郡南五十里,至傍罗,下口。

  江家湖县西一里。一名西湖。湖内生菱荷,旁多高柳,沙屿回折,景趣潇洒。今故址仅存。○石井,在县东北四里资圣院后,周六丈,深三丈,有岩三面回抱,瞰于井上。县多胆水,味涩,此独甘,昼夜流注,溉田数百亩。旧名玉洞泉,又名碧玉泉、慈济泉。唐光启中,赐额曰石井。

  ○分水关在县南分水岭上。有巡司,为浙闽之冲要。今详福建崇安县。又温林关,在县东南七十里,岩峦峻绝,亦崇安八关之一也。亦见崇安县。○石佛寨,在县西南五十里,有巡司,接福建邵武府界。又县西南五十里有湖坊隘,西达贵溪县,南通福建光泽县之云际关,为戍守处。《邑志》:县东南四十里有刘墩隘,相近又有石龟岭寨,其地险峻幽僻,惟一路通上饶高洲封禁山。明嘉靖中,寇乱,筑垒戍守,得免。盖饶、铅两境咽喉所系也。

  锁山门县西七十里。山溪险仄,昔时胆水出此。其水或涌自平地,或出自石罅。《神农本草》云:胆水能化铁为铜。宋时为浸铜之所,有沟漕七十七处,兴于绍圣四年,更创于淳熙八年,至淳后渐废。其地之水有三,胆水、矾水、黄矾水,各积水为池,每池随地形高下深浅,用木板闸之,以茅席铺底,取生铁击碎入沟,排砌引水,通流浸染,候其色变,锻之则为铜,余水不可再用。县之胆水多自山下注,势若瀑布,随天旱涝,而有涸溢。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后水流断续,浸铜颇费工力。凡古坑有水处曰胆水,无水处曰胆土。胆水浸铜,工省利多。胆土煎铜,工费利薄。水有尽,土无穷,官亦兼收其利。《通考》:浸铜之说,自昔无之,因饶州布衣张甲献言而始。绍圣元年,其利渐兴。绍兴二年,朝议以坑冶所得,不偿所费,悉罢监官,以县令领其事。后遂废。今犹有胆水余流,水潦时东溢入于口。○霞落园,在县北三里。宋绍兴间,闽寇范汝为作乱,丞相李纲将兵万五千人驻于霞落,即此。俗呼相公府。

  鹅湖驿在县治北。又有铅山递运所。俱明初置。又车盘驿,在县南车盘岭。车盘递运所亦置于此。《舆程记》:县南四十里有紫溪镇,因置紫溪驿。又二十里为车盘驿,旧有车盘寨,宋淳熙间设巡司。明洪武十三年革。又二十里为乌石驿,又东南四十里即崇安县之大安驿也。○祝公桥,在县东南六十里。《闻见录》:自祝公桥三十里至源藤岭,又三十里至葫芦岩,又三十里即崇安之桐木关。今关在县西南八十里,为入闽之间道。

  永丰县府东南四十五里。东北至浙江江山县百里,东南至福建浦城县百八十里。本上饶县地。乾元初,析置永丰县,属信州。元和中省。宋初,为永丰镇。熙宁七年,复升为县,仍属信州。县无城,明嘉靖四十一年,创筑。隆庆六年,增修,周五里有奇。编户六十九里。

  ○排山县东二十五里。高数百仞,周十余里,群峰Лヴ,如列戟然。又石城山,在县南十五里,山之左右,石壁如破垒,中颇平衍。《元志》云:唐末避黄巢之乱,城其两端而居,因名。○星石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志》云:山周回三十里,高百余丈,罗列周布,若陨星然。相传黄巢之乱,尝寨其巅。又东数里有明石山,亦高广。又县东六十里有三岩山,周七十里,高三百余丈,屹立孤耸,冠于群山。有三石岩,广皆数丈。又松峰山,在县东七十里,山高百丈,周百里,接浙江江山县界,顶有龙湫。

  青金山县西北二十里。接上饶县界。山下地名洋口。永丰溪汇诸山谷之水,流经山下,长瀑大溪,汹涌弥望,适远近者,皆从此发棹,盖要会之地也。山纡徐昂伏,趋洋口水门,则三峰鼎立。其并峙者为永丰山。《志》云:永丰山,形如石,下瞰溪流。旧传山生石乳,赤则岁旱,白则年丰,因名。永丰去县西北二十五里。又西南即青金山也。○覆泉山,在县西北十二里,俗名覆船。《元志》:山有泉八十四,冬夏水沸出,溉田万顷,山因以名。今堙塞,仅有泉三四处耳。又鹤山,在县西二十里。山有龙池,四时不竭。高八十余丈,周六十里。其东北接上饶之铜山。王象之曰:鹤峰左有天井,广丈许,深莫测,溉田数百顷。盖即龙池矣。

  双门山县东北三十五里。两峰并峙,纡回二十余里,东接衢州,北连玉山,远望如双门。往来常、玉二邑者,必取道于其下。又灵鹫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岩石秀润,树木环密,下有光相洞,称幽胜。○平洋山,在县东南六十里。旧有坑曰平洋坑,出银矿。其地去仙霞十五里,而近浙、闽,诸盗常窥伺焉。又有九仙山,在县南六十里,峰峦环叠,绵亘数十里,与浦城县接界,深险难穷,盗贼往往啸聚于此。其相接者为白花岩,岩之南为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