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东七十里,路通闽浙山寇啸集之处,旧有巡司。郑家坊镇,在县东北七十里,与徽、饶邻境,人烟□集,为一郡之会,有巡司。又县东南百里有八坊场镇,亦置巡司,与邵武接境,山深路阻,奸宄往往薮匿于此。

  回车馆在城西南隅。宋皇二年,晋陵张衡为郡守,作驿曰饶阳,宅曰回车,后合为饶阳驿。元至正二十四年,徙于县西,改名葛阳驿。明洪武十四年,迁于今所。《志》云:驿在今府南一里,今废。

  玉山县府东百里。东至浙江常山县七十里,北至江南婺源县二百二十里。汉会稽郡大末县及鄱阳县地。隋为东阳郡信安县地。唐初为常山、须江及弋阳三县地。证圣三年,析置今县,以县有怀玉山而名。初属衢州,乾元初改属信州。宋因之。县旧无城,明嘉靖四十年筑城,周四里有奇。编户五十七里。

  ○怀玉山县北百四十里。一名辉山,亦名玉斗山。水分东西流,西入鄱江,东入浙江,为衢、信两郡间之望镇。详见名山怀玉。○三清山,在县北百二十里,高七百余丈,周二百余里。三峰峻拔。自麓行二十五里,始陟山巅,其岩洞多奇胜。《志》云与怀玉并峙,盖即怀玉之支峰矣。今亦附见怀玉山。

  水南山县南二里。俗名大王山,又呼黄谷山。其脉自闽来,锐如卓笔。其东有功曹山,下为冰溪,一名大王潭,实上干溪、玉溪所会处也。又东里许为武安山,三山并列,下亦有泉,世谓暖水三山,即此。又齐峰山,在县南三十五里。其脉自永丰县来,形如屏障。元魏玄德居此,善制墨,今土人犹传其业。○太甲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山势磅礴,上有商太甲庙。其北十里有洞岩,林壑掩映,峰崖奇秀,溪水流出,其声清壮。

  ○玉溪县东五里。因怀玉山而名。水有二源,合流十余里,会诸溪水入上饶县界,或曰即上干溪也,出怀玉山,溪源干浅,秋冬不通舟船,故名干溪。韦昭曰:干越,越之别名也。此为上干。又下干溪,在县治东南二里,亦有二源,自浙江江山县界来,俱至渎口,合而为一,抵废酒务后,与上干溪合流。上干溪水所经处,间与衢之常山接,自信而衢,不可舟行,间以陆运者,此也。又《清波杂志》:衢、信之间有驿,名兑谷,谓其水从三道来作兑字形云,即今草平废驿也。

  仓溪县南三十里。源出浙江江山县境,委蛇至县东南二十五里,下流二里许,与渎口合,为玉溪之别源。中有石陂潴水,呼为石仓,人多渔钓于其处。○沙溪,在县西三十里。《志》云:县北五十里有沙溪岭,与玉山相连,产石,可为砚。水流下二十里,谓之沙溪。又南入于上饶江。又□溪,在县西,亦出怀玉山,入上饶县境,通小舟。

  ○十里关县西三里。旧有戍兵。又有东关,在县治东。明正德八年,设以防姚源之盗,榜曰八省通衢。县治西又有西关,与东关相对。《志》云:连城关在县治西,公馆置其上,下为连城桥。明正德八年,断桥以绝姚源寇冲,后复建。○矿岭关,在县西北。又县北有广平、鸦山二隘,路通徽、饶。《南行记》:玉山县北有矿岭、柴门、蜈蚣三关,矿岭道出上饶,柴门、蜈蚣道出饶州府德兴县。《志》云:县西北六十里有童家坊,亦接徽、饶境。

  沙砾镇县东二里。《志》云:即县治也。未立县时,号沙砾镇。唐天宝十四年,草寇窃发,里有徐叔伦者,倡众保障于此。证圣中,始置为县,因山为名。峰岭合沓,溪谷相互,虽步通三衢,而水绝干越。○柳都寨,在县东南三十里,有巡司,路通闽浙。又峡口隘,在县西北。《闻见录》:自府城东二十里龙溪分路,由牛头岭临江湖出峡口,直抵县之北门,此往来间道也。又有峡溪隘,在县东北七十里峡溪岭。《舆程记》:自县北达徽州之道也。

  草坪驿县东四十五里。亦名草坪镇。明初陈友谅遣将寇广信,据草平镇,遏浙东援兵,是也。又东四十里达常山县驿,今废。信、衢之交,舍舟从陆之道,凡八十里。又怀玉水马驿,在县治西,宋置,明初因之。初为马驿,别置辉山水驿于县治南,后并入马驿,因为水马驿。又县治西旧有玉山递运所。○东津桥,在县东二里。明初陈友谅遣将寇广信,据草平镇,复屯玉山。胡大海时守婺州,遣兵败之于东津桥,遂复玉山县。《志》云:桥,旧为浮梁,屡遭洪水漂荡。成化中,改建以石,后常修治。

  弋阳县府西百二十里。东北至兴安县五十里,东南至铅山县百十里。汉豫章郡余汗县地。孙吴析置葛阳县,属鄱阳郡。晋宋以后因之。隋平陈,县属饶州。开皇十二年,改曰弋阳县,以县治弋水之阳也。唐仍属饶州。乾元初,改属信州。宋、元因之。县旧无城,明正德五年,仅营城址,立四门。嘉靖四十年,因旧址营筑。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七十三里。

  ○宝丰废县县南五十里。宋淳化五年,升宝丰场为县。景德元年,废为镇。康定中复置。庆历三年又废。《志》云:县西有玉亭县故址,唐初所置。今见饶州府余干县。

  ○龟峰山县南二十五里。弋阳江经其下,山连峰接岫,参差错落,其得名者三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