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有箐口关。又马口崖,在司西南。华崖,在司西百六十里,又西二十里为梅子坎。

  ○永宁河在司城西南。亦曰水东河,亦曰界首河。源出落郎连山涧中,盖司东南蛮境也。有三源北流,经司南合为一,复绕流而东北至江门峡,入泸州纳溪县界,又北入于川江。明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开通川贵河道,谓水之险恶者,莫甚于永宁。其滩一百九十有五处,至险有名者八十二,即此水也。《志》云:司南十里有甘溪,西北五十五里有铜鼓溪,皆流入永宁河。

  赤水河司东南百里,源出镇雄府界水脑洞,流径赤水卫,又东北合于永宁江。明初,郭英等出永宁,败贼于赤水河,是也。天启初,永宁贼借兵水西,水西将曾仲英驻兵赤水河,谋分兵一自镇雄而东,乘永宁之后,一自普市而北,攻永宁之前,即此。

  罗付大河在司东,接遵义府界,其下流东南出,入于乌江。天启初,奢崇明及其子寅作乱,官军克遵义,追败奢寅于罗付大河口。是也。又有陶公滩,在司东南,或曰,即罗付大河所经。天启初,永宁贼党符国祯营于司东之三寨,官军自遵义击之,分军进陶公滩以牵贼,而以精兵夜经三寨抵贼巢,为贼所败。○芝麻塘,在司东南,天启三年,水西贼安邦彦及永宁逋贼奢崇明窥遵义及永宁,官兵合长纳两路击之,败贼于芝麻塘,贼从青山遁去。

  天生池司西北六十里,四面山绕,水积于中,不假穿凿,故名。又灵湫泉,在司西五十里,有山洞,深二丈许,泉出其中,四时不竭。

  ○鱼涪关司东三里。洪武四年建,有兵戍守。又箐口关,在司东箐口岭上。○镇远关,在司西。又司西三十里有青冈关。又西二十里至贵州普安所之猫儿关。又梯口关,在司北九十里。大斗坎口关,在司北百里。又三块石关,在司西北六十里。西北百里又有江门关,即江门水驿也,道出泸州纳县。又云山关,在司南百二十里。又界首茶课司,在城西北二里,洪武四年建。

  永宁驿司城北。又西北乌降山,下有永安水驿。又北五十里,即江门水驿。又三十五里,为峡口水驿,所谓江门峡也。或谓之石夹口,永乐中,少监谢安采木于此,二十年,乃还。《会典》:司有永宁土官驿丞,又有赤水、普市、摩泥、阿永、永安五驿。

  九姓长官司宣抚司西南百二十里。元初立夷民罗氏党九人为总把。至元初,改为九姓党蛮夷长官司。明洪武四年,改置是司。编户五里。

  ○通江溪司南十五里。源出贵州界,流入境,东北出,会于江门峡。一名落卜姑溪。又鱼槽溪,在司东五十里马口崖下,西北流,会于通江溪。

  金鹅池司西南五十里。成化三年,都掌蛮为乱,议者欲分兵三路,南路从金鹅池进攻大坝,中路从戎县进攻箐前,北路从高县进攻都掌,是也。既而督臣程信分遣别将罗秉忠等由金鹅池进捣都掌云。

  太平长官司宣抚司西南二百五十里,地名大坝。北连都掌,南迫芒布,西接乌蒙,东抵永宁,延袤二百余里。元置大坝军民府,授土酋得兰纽等。明初废,后诸夷附于都掌,屡为寇乱。成化初,议于都掌箐前大坝三处设三长官司,不果。四年,讨都掌夷,克之,改大坝为太平川,设太平长官司。编户二里。

  附见:

  永宁卫司治西南。洪武四年建,属贵州都司。又赤水卫,在司东南百四十里;普市守御千户所,在九姓长官司东百二十里,俱属贵州都司。今见贵州。

  黎州守御千户所东北至雅州二百四十里,南至四川行都司越卫二百六十里,西至杂道长官司百五十里,北至雅州荣经县百三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六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七千九百九十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一百四十里。

  古西南夷﹂都地《史记》:秦惠文王后十四年,蜀相壮杀蜀侯,并丹、犁二国来降秦。又武王元年,伐丹、犁。孔氏曰:丹、犁二戎,在姚府管内,唐初置丹州、犁州。或曰,俱在黎州境内。汉武帝元鼎六年,定西南夷,以为沉黎郡。天汉四年,并入蜀郡时置两部都尉:一治旄牛,主外羌;一治青衣,主汉民,并隶蜀郡。后汉延光初,改属蜀郡属国都尉。三国时,属汉嘉郡。晋初因之。永嘉以后,李雄据蜀,析置沉黎郡。永和中,蜀平,郡废,寻复置。宋、齐因之《齐志》作沉黎獠郡,荒塞无县邑户口。后周置黎州,寻废。隋初属邛州。仁寿末,置登州于此。大业初州废,属临邛郡。唐武德初,属雅州,寻复置登州。九年,州废,还属雅州。贞观二年,改属州。大足二年,析、雅二州地,置黎州。神龙三年,州废。开元四年,复置亦为下都督府。督羁縻二十三州,后增至五十四州。天宝初,曰洪源郡时又置洪源军于城内。《志》云:寻又改汉源郡。今《唐志》不载。乾元初,复故。宋仍曰黎州亦曰汉源郡,所领羁縻州并如唐旧。元因之,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洪武八年,以州治汉源县省入,改为黎州长官司。十一年,升安抚司土酋马氏世守其地,广二百十里,袤百十里,属四川布政司。万历二十四年,降为千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