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蜀行省相度行止。明初,亦设碉门百户所,有石城足以控御,盖州之灵关、碉门、始阳,皆通番之道,而碉门最为要害。两山壁立,一水中通,特设禁门以限中外。碉门以外,即天全境,所谓万里乾河,直达碉门者也。○蛮宿川,在县西境,亦唐时招纳吐蕃之道。又有夏阳路,俱近天全招讨司界。

  雄边寨在县西北。中有讲武堂,宋淳熙间,创屯营于此。○太平堡,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又有黄土堡,在县西五十里,俱明初置,属大渡河千户所官军戍守。大渡河所今见黎州所。

  箐口驿县东三十里。县南三十里又有新店驿。○大通桥,在县西三十里。洪武五年,因征云南,置为﹂桥,往建昌、云南之要路也。

  芦山县州西北百里,东至名山县九十里。本严道县地。隋初,置卢山镇。仁寿末,改为卢山县,属雅州。唐宋因之。元末,省入严道,设巡检司。明初,复置今县。县土城周五里,编户三里。

  ○大渡废县县西北五十里。唐仪凤二年,析卢山县置,属雅州。长安二年,复省入卢山县。又故灵关道,在县西北六十里。汉置,属越郡。后汉因之。晋废。即今临关也。○姜维城,在县治南。《志》云:姜维置城于此,以拒西羌,隋开复此地,即故城置县。又开明城,在县西七里,相传蜀王开明所筑。

  ○卢山县东九里。接黎州所界,隋以此名县。或谓之卢奴山。其相接者,曰始阳山,俗呼为罗绳山,在县东十里,西魏以此置始阳县。《寰宇记》:卢山高八里,束道控川,横亘入邛州大井县界,青衣水出焉。○百步山,在县北四十里,路接蛮界,仅百步许,险隘难行。

  灵山县西北五十里。峰峦竦峻,林木深阻,为蜀西之襟要。刘句曰:县西北六十里有卢山,下有硖口,开三丈,长二百步,俗呼为卢关。关外即生獠,盖即灵山矣。又龙头山,在县西南。绵亘四十里,绕县前后,夭矫如龙,连接番部,实为要害。又有崖钵山,在县西百里。上耸云汉,莫测其高,崖上有石,其状如钵,因名。

  ○大渡河县北四十里。从生羌界流入境,邛雅西道往来者,必渡此水。又南入黎州界。详见大川大渡河。○青衣江,在县东南,源出卢山,流入州界。详见大川青衣水。

  龙门河县东北五十里。有二源,一自邛州界九子山西流,一自徼外东流,经冷砧河,南流会于金鸡峡口,过鱼喜河、八步关、青源河,南流入于青衣江。○浮图水,在县西北五里,亦从生羌界来,中有孤崖如浮图,因名。流合于大渡河。

  圣水县东十里。连筒引之,行里许,伏流二三里,复涌出分为五,因以圣名。又老君溪,在县南六十里,相传以老聃曾经此而名。下流皆入青衣水。

  石波堰县东三里。源出始阳山,用木槽接水溉田。又涌泉,在县东北五里,泉水涌出,为居民灌溉之利。○三江渡,在县南十里,路通天全六番。《志》云:三江渡水注多功峡,入平羌江。又多功河,上有飞仙阁,为木栈道,即古漏阁也。

  ○临关县西北六十里。本曰灵关,亦称零关。正统初,改今名。有巡司戍守。详见前重险临关。○八步关,在县东北五十里。

  飞仙关县南五十里。亦曰飞仙阁,即古漏阁也。《梁益记》:大小漏天在雅州西北,山谷高深,沈晦多雨,而黎州常多风,故谓黎风雅雨。宋宇文普《新路赋》:惟天下之至险,有严道之漏阁焉。孤峰上绝于青天,湍波下走于长川。断崖横壁立之岸,飞流溅千丈之泉。盖谓此。

  附见:

  雅州守御千户所在州治南。洪武四年建,直隶四川都司。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读书中文网
钱建文 制作 
读史方舆纪要
 
 

卷七十三

卷七十三
  ◎四川八

  ◇龙安府东北至陕西沔县五百里,南至成都府绵州三百五十里,西北至松潘卫三百三十里,北至陕西文县三百三十里,东至保宁府剑州二百九十里,西南至成都府茂州三百二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四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八百里,至京师一万二千二百四十里。

  《禹贡》梁州之境。周秦时为氐羌地。汉属广汉郡。三国汉属阴平郡。晋以后因之。梁普通间,没于氐《志》云:普通三年,为土豪杨杰、李龙迁所据。西魏得之,置江油郡治江油县,兼置龙州。隋初郡废。大业初,又改州为平武郡。义宁初,改曰龙门郡寻曰西龙门郡。唐曰龙门州武德初,仍曰西龙门州。贞观初,始去西字。天宝初,曰江油郡。至德二载,改应灵郡。乾元初,复为龙州。宋初因之亦曰江油郡。政和五年,改曰政州。绍兴初,复曰龙州。元因之,属广元路《志》云:元升龙州为元帅府,寻改为宣慰司。今正史皆不载。洪武七年,仍为龙州。二十三年,改龙州军民千户所,寻复故。宣德七年,又改为宣抚司隶布政司。嘉靖四十五年,升为龙安府,领县三。今仍旧。

  府控扼氐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