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冈山溪桥:在嘉祥里,县北四十里。编竹覆土,舆马可通。

  凤出港桥:在长治里,县北四十里。夏秋溪涨,用竹筏济人;冬春水浅,编竹覆土其上,以通舆马。康熙年间,庄民同建。

  楠仔坑桥:在观音山楠仔坑街,县东十里。架木为桥,长二丈许,舆马可通。康熙年间,参将吴三锡建;后圯,居民相继修。

  中冲崎桥:原在观音山里。今废,未建。

  赤山仔桥:在赤山庄,县东五十里。架木为桥。乡民建。

  竹子港桥:在竹桥庄,县东二十里。架木为之。

  陂腹内桥:在大竹桥里陂腹内庄,县东二十里。架木为之。高九尺,长十余丈。乾隆二十一年,职员傅联选建。

  坑仔口桥:在下淡水,县东南五十里。架木为之。康熙年间,参将吴三锡建。寻圯,庄民修。

  硫磺水渡:亦称田尾渡。在县东七里,大路之冲。宽十余丈。有潮流,小舟渡人。

  小硫磺渡:与硫磺水渡路相连。在治南七里,系南乡往来必径之地。有潮流,亦有舟楫停泊,以竹筏济人。

  兰波岭渡:在港西里,县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路头渡。

  阿猴渡:在港西里,县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万丹渡:在港西里,县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新园渡:在港西里,县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以上三渡,皆入社番掌管贌渡,为中元之资,官司怜恤穷番之意也。按以上四渡,俱系淡水溪渡,一水环流,分而为四。中浮沙洲一片,春冬水浅,不过数十丈间耳;夏秋泛涨,沙埔淹没,渡程几至四、五更。又系横流,冲水而渡,常有济渡覆溺者。凡遇大水泛滥,往来宜慎。

  排仔路头渡:在港东里,县东四十里。以竹筏济人。

  万丹港渡:在兴隆庄,县西四十里。阔约十余丈,系内海小门。从府治渡海又滨海村庄往来,必济斯渡。小舟渡人。

  岐后渡:在兴隆庄打鼓山麓,县南七、八里。港阔三里许,往来岐后贸易及采捕之人经此。外为岐后汛,弁兵渔庄往来甚伙。小舟渡人。

  二层行溪渡:在长治里,县北五十里许;溪北属台、溪南属凤。原有木桥,今废。小舟渡人(「旧志」入「桥梁」)。

  蛲港渡:在仁寿里,县西北二十余里。海口小渡。

  弥陀港渡:在维新庄,县西北三十余里。以竹筏渡人,马轿可渡。外通大海。

  诸罗县

  东门桥:在县城东。

  西门桥:在县城西。

  南门桥:在县城南。

  北门桥:在县城北。

  ——以上四桥,俱架木为之,历任知县重修。

  西门外桥:在新店街,府治大路。

  番仔沟桥:在西门外文庙西。

  三苞竹桥:在三苞竹庄。

  新店桥:在三苞竹西,盐水港大路。

  枋桥头:在三仔庄西,盐水港大路。

  白须公潭桥:在下潭庄前,盐水港大路。

  盐水港北桥:在盐水港街北,府治大路。乾隆五年,知县何衢重修。

  里仁桥:在盐水港街南,府治大路。

  铁线桥:在开化里南。

  茅港尾桥:在开化里北。

  ——以上二桥,各为一港,相距十里,县治抵郡必由之路。旧时冬春编竹为桥,上覆以土;夏秋水涨,漂荡无存,设渡济人。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各建木桥,监生陈仕俊捐银五十两助之;然水潦冲决,时坏时修。乾隆二十七年,贡生翁云宽等倡建;广大坚固。

  番仔桥:在麻豆保东,赤山、麻豆往来孔道。

  麻豆店桥、麻豆口桥:并存水崛头。相对距数百步,南北孔道。

  木栅桥:在木栅街北,南北孔路。

  牛庄桥:在善化里东保,大武垄抵郡大路。

  大排竹桥:在大排竹街头,沿山抵郡大路。

  加冬桥:在下加冬街北,府治大路。

  后壁寮桥:在上加冬街,府治大路。

  角仔寮桥:在县城南里许,沿山抵郡大路。

  湾桥:在大目根金狮寮,抵郡大路。

  斗六门桥:在斗六门街。

  他里雾桥:在他里雾保。

  笨港桥:在笨港街,南北孔道。按以上各桥,率于冬春编竹为之;至夏秋间水涨后,设渡以济。

  新庄桥:在大坵田南、白须公潭北。乾隆二十七年,知县卫克堉重建(碑记见「艺文」)。

  草地尾桥:在城南里许大圳上,南北孔道。按以上各桥,俱架木为之;此桥独砌以石,倍为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