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数十里至南台大桥(「稗海纪游」)。

  澎湖岛北起北山,南尽八罩澳。北山、龙门港、丁字门、西屿头,倭所必由,为最要地。妈宫前里澳,为次要地。春汛以清明前十日为期,驻三个月;冬汛以霜降前十日为期,驻二个月。浯、铜二寨分兵为声援。汛毕,险要地各有兵船哨守,命曰小防(「漳州府志」)。

  泉州顺风二昼夜至澎湖,沟水分东西流。一过沟水,则东流达于吕宋;回日过此沟,则西流达于漳、泉(同上)。

  水至澎湖渐低,近流球谓之落漈。漈者,水趋下而不回也。凡西岸渔舟到澎湖以下,遇飓风发,漂流落漈,回者百无一(「续文献通考」)。

  观澎湖诸岛,夏月正值南风,由妈宫澳入港,顺驶最易。惟出港逆风,未前时计;或收入八罩,从挽门潭上岸。登天后山四望,则三十六岛屿形势尽在目前(「赤嵌笔谈」)。

  澎湖岛在琉球国,水行五日;地近福州、泉州、兴化、漳州四郡界。天气晴明,望若烟雾(「明一统志」)。

  海中岛屿最险要而纡回,则莫如澎湖。盖其山周回数百里,险口不得方舟,内溪可容千艘,海中旧有三山之目,澎湖其一耳。东则海坛、西则南澳,诚天险之设,何可弃以资敌(「方舆纪要」)?

  福州海中有澎湖岛,相去三千里,晴日仿佛可见;有参将领兵驻之。自福州顺风而往,不半日至也(「玉堂荟记」)。

  澎湖僻在兴、泉外海,其地为漳、泉南户;日本、吕宋、东西洋诸国皆所必经。南有港门,直通西洋(「福建海防志」)。

  郑成功窃踞台湾,用澎湖为外薮。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将军施琅统兵自铜山攻破,据之。八月,遂克台湾(「诸罗杂识」)。

  澎湖为漳、泉之门户,而北港即澎湖之唇齿。失北港,则唇亡齿寒;不特澎湖可虑,即漳、泉亦可忧也。北港在澎湖东南,亦谓之台湾(「方舆纪要」)。

  澎湖妈宫、西屿头、北港、八罩四澳,北风可以泊舟。若南风,不但有山有屿可以寄泊,而平风静浪,黑沟、白洋皆可暂寄,以俟潮流。洋大而山低,水急而流回。北之吉贝沉嶕一线,直至东北,一目未了;内皆暗嶕布满,仅存一港蜿蜒。非熟习深谙者,不敢棹至(「海国闻见录」)。
 

卷二

  规制

  城池公署仓库坊里番社街市桥梁水利海防邮传恤政

  义冢

  规海外千里以为郡,凡城郭、宫室、都鄙、庐井、津梁,皆王政所必经也;旱潦丰凶有备欤?鳏寡孤独有养欤?长民者布宣天子德意,相其缓急而先后之,毋以地为荒远、毋以官为传舍,必使人官各得其则、物曲各得其宜,是之谓政本;徒精心于簿书、钱榖,抑末矣。志规制。

  城池

  公署

  仓库

  坊里

  番社

  街市

  桥梁

  水利

  海防

  邮传

  恤政

  义冢

  城池

  台湾府城(台湾县附郭):雍正元年,台湾县知县周锺瑄创建。以木栅为城,周二千一百四十七丈;设东、西、南、北大门四,东、南、北小门三。雍正十一年,周植刺竹。乾隆元年,易七门,以石雉堞钉铁皮,楼护女墙;为窝铺十有五。二十三年,木栅缺壤,同知摄县事宋清源重修。二十四年,知县夏瑚于莿竹外更植绿珊瑚,环护木栅。

  台湾镇城:即台镇营。乾隆五年,总镇何勉筑土堡,内外砌以灰砖;高一丈一尺,周三百三十丈。

  台湾县:附郭。

  凤山县城:在兴隆庄。康熙六十一年,署县刘光泗始筑土城。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东、西、南、北设四门。左倚龟山、右联蛇山,外浚濠沟。雍正十二年知县钱洙,环植刺竹。乾隆二十五年,知县王瑛曾就四门上增建大炮台四座。

  诸罗县城:在诸罗山。康熙四十三年,署县宋永清始建木栅,周围广袤六百八十丈,设四门。雍正元年,知县孙鲁改建土城。周围七百九十五丈二尺、基阔二丈四尺,城上马道广一丈四尺。浚沟,离城四丈,周围八百三十五丈五尺、深各一丈四尺、广各二丈四尺,水涵五。雍正五年,知县刘良璧重建门楼、砌水涵;东曰襟山、西曰带海、南曰崇阳、北曰拱辰,各安炮二位。雍正十二年,知县陆鹤于土城外环植刺竹。

  彰化县城:在半线保。雍正十二年,知县秦士望环植刺竹。周围七百七十九丈三尺,设东、西、南、北四门。窝铺一十三座。乾隆十三年,知县陆广霖重修。

  淡水厅城:在竹堑。雍正十一年,同知徐治民环植刺竹。周围四百四十丈,设东、西、南、北四门,俱建门楼。乾隆二十四年,同知杨愚奉文四城门上各增建炮台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