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植绿珊瑚,以为外护。四十年,知府蒋元枢补植竹木,且于炮台、窝铺多所修茸,建小西门于土墼埕西,为八门焉。元枢欲为永远计,乃率厅、县公捐,得银万贰千员,遂分银于四邑,邑三千员,使各买田园收其租之入为估修费,且岁给夜守者之食(于是台湾县买凤山港西里民田壹百零六甲六分三厘有奇,岁所入榖除完纳折耗外,实收租银四百七十二两四钱三分二厘。凤山县买柳仔林庄园田及恋恋庄,租榖除完纳折耗外,实收租银三百三十一两一钱四分二厘。嘉义县买他里雾等庄民田三十四甲四分一厘有奇,除诸费外,实收银壹百九十九两三钱六分五厘。彰化县买张厝庄民田五十八甲二分八厘有奇,除诸费外,实收银三百六十四两六厘)。合四邑凡收租息银壹千三百六十六两九钱四分五厘。而城工永有赖焉。

  五十三年,逆匪林爽文伏诛,台湾已定,奉旨改建砖石城垣,以资捍御。维时钦差大学士公福康安、工部侍郎德成、福建巡抚徐嗣曾履勘旧基形势,佥同筹度,以台地砖石之需难于运致,惟筑土为城最宜地利。奏入,诏报可;于是东南北三面悉照旧基修筑。惟西面近海内缩一百五十余丈,画自小北门以南,至小西门而止。城身通高一丈八尺,顶宽丈五尺,底宽二丈。新建大西门台于宫后街之中,建小西门台于涂墼埕之侧。旧城台六座,仍其处,一律加高。八门皆有楼,周城建卡房十六座,看守兵房八座。经始于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竣于五十六年四月十一日。计费帑金一十二万四千六十余两。城周二千五百二○丈,弧其东南北,而弦其西,俯瞰台江,形家以为半月沉江之势(时始终总理城工者,为台湾府知府杨廷理。其原派监造者为保举知府前湖南耒阳县知县成明。又原派督修料件者为原任同知田尹衡。分段正办官始终其事者为原任台湾府知府万绵、前台防同知清华、署台湾县知县罗伦、前台湾县知县王露、署澎湖通判王庆奎、原任布政司经历张鼎。分段协办官始终其事者为嘉义县笨港县丞徐英、斗六门县丞章玉植、凤山县丞韦崇雅、龙岩州州同白玉、梅花桥巡检章汝奎、佳里兴巡检邵宗尧。分门董其事者为武举吴天河、黄国梁、杜朝聘、贡生林朝英、韩高翔、职员林廷佐、戴凤群、郭友直,有碑记)。

  台湾镇城即台镇营。乾隆五年总镇何勉捐资筑土堡,内外砌以灰砖,高一丈一尺,周三百三十丈。

  论曰:陈梦林有言:剌竹为城,虽云梯百丈,无所施之,讵不信哉。然规围至广,岁月寖滋,牛牧渐侵,猩鼯闇蚀,枯株断本,曷以负固而御戎?煌煌天语,百堵皆兴。万年之利,于是乎在。锺瑄相其隰原,宏规已定;元枢兴久远之利,至于今赖之。桓桓贝子,奕奕土功,则与召伯仲山甫争烈矣。

  街里(附井)

  邑治以街著名,亦曰巷。村野以里著名,亦曰保。番民曰社。是故邑治定其中曰十字街,其四周分四坊焉(十字街者,东合草花、故衣为一街,西合帽仔、竹仔为一街,南则上横街,北则禾藔港街,四达之衢,以其形名之。四坊之交,以其位定之。有街名而无其家甲,统四坊而不为四坊所统。旧志以冠诸街之首而不言其属于何坊者是也。盖邑治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故东西一街,初甚宽大。市人以其地阔,乃就其当中列摊铺架棚以居,日渐比连,遂中裂大街为二。如今之草花街,即故衣街所分,帽仔街即竹仔街所分是也。由是而街道之间形势变易;言十字街者,几莫辨其处矣)。

  东曰东安坊,所属街曰草花街(分镇北坊之半)、打铁街、枋桥头街(嘉庆十一年岁贡生韩必昌、里人庄德生倡修街路凡五十一丈八尺)、岭后街、元会境街、山川台街(皆东出大街也)、岳帝庙街(南出)、大埔街(侧出小南门)、油行尾街、柱仔行街、清水寺街(侧出,乾隆四十四年里人萧隆、石炎鸠众修,其崎上西路三十五丈。嘉庆十年国子生黄拔萃砌,某崎下东路四十一丈五尺)、四嫂巷(以上皆偏南)、做针街、后市仔街、府口街、经厅巷(亦皆东出大街也)、竹仔行街、市仔头街、旧县顶街(俱北出)。

  南曰宁南坊,所属街曰上横街、安海街(俱南出)、顶打石街(东出)、糖仔街、龙王庙街、菜市街(俱侧出)、檨仔林街(东出,诸街俱会于府学前以达大南门)。

  北曰镇北坊,所属街曰草花街(分东安坊之半)、鞋街(俱东出)、帽仔街(分西定坊之半)、竹仔街(俱西出)、禾藔港街、总爷街、新店尾街(俱北出)、大铳街(侧出小北门)。

  西曰西定坊,所属街在城内者曰武馆街(接竹仔街而来)、十三铺(分武馆之西另得名)、帽仔街(分镇北之半)、大井头街、内南濠街(下横街)、暗街、下打石街、做篾街、上新街、内新街(俱西出)、道口街、砖仔桥、二府口街、帆藔街(乾隆四十年里人潘复和砌路)、打棕街(俱南出)、关帝庙前街、县口街(分属镇北)、抽籖巷、米街、水仔尾街(俱北出)、内关帝港街、内妈祖港街、内王宫港街(俱西出)、土墼埕保(初属城外,建城后收入城内)。

  在城外者曰宫后街(西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