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三十八卷,嗣后无修之者。此稿纂成于清末际,志类仅续补乾隆志名宦、名臣、孝友、文学、艺能、隐逸、寓贤、释道、名嫒、书目、集诗、集文十二门,撰人及稿成年代均无可考。与吴江柳亚子先生所藏红格抄本民国九年修《震泽县志续编》十一卷,其内容大致相同。柳氏藏本亦不著纂修人姓氏,疑此稿即柳氏藏本之底稿也。

  常州府志十九卷清嘉庆中传抄明洪武十年修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张度修,谢应芳纂。度字景仪,增城人,洪武九年任常州知府,官至吏部尚书。应芳字子兰,武进人。元至正初隐于邑之白鹤溪,授徒讲学,既而兵难起,避地吴中,吴人争致为弟子。明兴定江南,归居芳茂山,年九十七卒,所著有《思贤怀古录》等书。常州古毘陵地,自元兴至明初百余年间,郡志散佚,存者惟宋《咸淳毘陵志》,叙述疏略。度仕常州即延应芳重纂,翌年告成。全编凡十九卷,七十三目,无大纲,郡志体要,至是大备。卷首列府地理图一、郡城图一、公廨图一、县图四,是时常州领武进、宜兴、无锡、江阴四县。编例以四县分次,首列郡记,其下列四邑之志。此志刻本久佚,此本为嘉庆中传抄,未见藏家书目。

  常州府志续集八卷明正德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张恺纂。恺字元之,无锡县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官兵刑二部主事,历顺德府通判,东平知州。常州古毘陵郡,亦称晋陵。隋平陈罢晋陵郡,始置常州,领晋陵、无锡、江阴、宜兴四县,成化中又增置靖江县。郡志昉于宋教授邹补之,续修于咸淳太守史能之。明洪武间郡人谢应芳又为重纂,成化五年,郡士朱昱殚力采摭,成志四十卷,十五年又为《续志》,明以来事迹克臻完备。正德八年恺又为《续集》,卷前列图八,及郡县沿革表;分地理、诏令、官寺、食货、职官、文事、武备、山川、人物、宫室、词翰十一类,子目四十九。体例颇合史裁,补述增置靖江县事尤详。

  常州赋不分卷清光绪七年重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褚邦庆纂。邦庆字人荣,号容船,常州人。善为辞赋,壮出游既久,编历名山大川,凡可为考据之助者,大都寄之笔墨。是篇为清高宗皇帝南巡,召士子献赋。邦庆述乡邦典故,仿周紫芝《宣城赋》、葛沣《钱塘赋》例,作《常州赋》,时共号宏篇。其赋例,于建置沿革,疆域形胜。户口赋税,及兴衰大略,冠之卷端,其余山川、关梁、祠庙、陵墓、古迹,各以其类分汇各邑,累如贯珠。至于仕宦、人物、流寓,则合成一郡之冠冕,各邑不复分疆画界。及方外、列女、物产,莫不皆然析之,则棋布星罗,总之则珠联璧合。又其文中各有起伏,有提挈,有感慨,有论断。既殊稗史之弇鄙,复异类书之琐碎,一归于俪则,而不失乎赋体。邦庆又自为之注,尤得悉其要也。卷前有庐陵王其淦序称:“获睹斯赋,如游异境,幸得导师。”

  阳湖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乾隆三十四年刊本(浙江图书馆藏)

  清陈廷柱修,虞鸣球、董潮翰纂。廷柱字天峰,山阴县人,乾隆十六年进士,三十四年任阳湖知县。鸣球金坛县人,乾隆十三年进士,官吏部考功郎中。潮翰字晓沧阳湖县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少孤育于外家海盐陈氏,及长以诗文名,称嘉禾八子之一也。阳湖旧晋陵县地,县治与武进同城,皆为常州府郭县。明初并入武进,清雍正四年又析武进之故晋陵县地,置阳湖县,以其境有阳湖故名。是编为分邑后始创,鸣球为总纂,潮翰副之,书未成半,而鸣球以事辞去,潮翰一人总辑成书。分疆域志、营建志、食货志、学校志、禋祀志、官师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摭遗十一门,子目七十有一。新分之县,其间地理政治之分界,使修志者难之。是编以疆域营建禋祀诸门,悉以厢乡分隶。秩然不紊。如坛壝、学校及诸公所二县各专隶,则二县具载,详略互见;此乃本史家一事两书之法也。是编所叙二县分划,能于合中见分,分中见合,俾阅者展卷了然。清乾嘉之际所纂二县同城新分县志,以江苏特多,当推是书分划最善。

  无锡县志三十六卷明弘治七年刊本(南京大学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藏景抄本)

  明吴凤翔、李舜明纂。凤翔字藻庵,无锡人。舜明字絅庵,无锡人,事迹均未详。无锡事始见载宋史能之《毘陵志》,宋以前无锡为昆陵属邑。宋时无锡已有县志,久佚不传,而《毘陵志》间引其说。元时县志,据《千顷堂书目》有王仁甫撰《无锡县志》二十八卷。而《明史·地理志》载:洪武二年始改无锡州为县。《四库全书提要》谓:此志标题,实称《无锡县志》,已为明初之制,是为洪武初元前书矣。《四库全书提要》著录洪武《无锡县志》四卷,实非仁甫之书也。又按本志秦夔序谓:“景秦时,乡先辈冯择贤(名善)又续为之。”则洪武志后,又有冯善之《续志》。秦夔序又谓:“先者失之拘,续者失之驳。”则洪武、景泰二志,均有所短焉。故凤翔、舜明之纂是书,乃有匡正前志之意存也。其所参互考订,博采旁求,著例定论,果有超越前修。按所拟体裁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