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栖霞观 在峤山下。
    闽清县
  天王寺 在宣政里,唐大中九年建。《三山志》:“会昌中,杨讷舍宅为基。至是,郑氏创殿宇。元丰五年,僧显寂撤而新之。”
  报恩普贤寺 在护仁里。万历《府志》:“后梁贞明二年建,有放生池、双溪堂。”
  南泉寺 在仁寿里,周显德三年建。
  积善院 在盖平里,宋大中祥符三年建。万历《府志》:“右丞许将读书处,今废。”许将《积善院玩月》诗:“爽气来天末,清光蒲域中。共怜今夕魄,不与昨宵同。漏永泠泠露,庭虚瑟瑟风。玉毫高下影,如在广寒宫。”
  白云寺 在贺恩里,宋景祐三年建。《闽都记》:“山势高耸,林木蓊郁,白云吞吐其上。中有仙峰巨石,今为第一丛林。国朝雍正间重修。明徐火[KG-*3]通《白云寺》诗:“寻僧到白云,便觉远尘氛。古道少人迹,流莺处处闻。泉声归涧寂,山色过桥分。坐听疏钟起,空林正夕曛。”
  广济寺 在十五都。《县志》:“宋绍兴间建。林木葱郁,下有龙潭梅坞,碑镌‘溪山’第一。又岩壁镌‘振衣’二大字,俱朱文公书,明观察曹学佺[HT]题曰:‘佛国天开’。”
  金沙堂 在金沙里,宋绍熙二十九年建。明正统四年修,国朝康熙间重修。
  盘谷寺 在盘谷岩,宋咸淳间建。下有乳泉,四时不涸。国朝康熙间重修。
  圆通庵 在宣政里,宋时建。万历《府志》:“又有兴福庵,宋开宝三年建泗水庵,宋景德四年建。”
  保恩寺 在九都,明嘉靖间建。国朝康熙间重修。
  芹山观 在钟南山左,称仙源道观,旧传白玉蟾炼丹处。元末废,明初重建。明徐火勃《过芹山观》诗:“草树无尘月色新,炼丹曾有白真人。云封古洞仙源杳,流水桃花岁岁春。”
    长乐县
  天王寺 在县西隅松石峰,唐大中七年建。《三山志》:“初有檀木溯江潮而上,牧童取之,夜中发光。里人林锜梦其木谓:‘我北方毗沙门天王’。遂舍宅为寺。廉帅杨公奏赐额,曰‘灵感天王寺’。寺有天王阁,檀像今存。烟萝亭、枕流轩、清心亭、乐寿台、望江亭。”夏允彝《县志》:“今俱废,隆庆四年,寺僧重建经堂、小轩。”宋林伯材《枕流轩》诗:“谁在红莲叶里行,泠泠飞玉抱轩清。几看人世兴亡梦,千古云厓黯淡声。春暖藓衣随雨到,夜深寒月落湍明。倦怀一枕清凉水,抖擞尘埃羽翼生。”陈傅《望江亭》诗:“山霭峨峨江岸深,望余亭影落江心。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思远解邀无已句,流清宜步不齐琴。仙槎一棹惊秋晓,此去银河尚几寻?”明王恭《天王寺避暑》诗:“炎暑不可度,端居日方永。同袍四五人,共爱山中静。飞阁轶氛埃,丛林绕萝迳。潭静气已秋,竹深午犹暝。初沿双溪转,稍入空中镜。婉婉林鸟声,悠悠野僧定。平生好幽玩,尽日惬佳兴。山水发清机,风泉淡初性。日夕徐徐归,云间响孤磬。”林敏《游天王寺》诗:“珠宫隐上方,载酒一乘兴,雨歇瀑布凉,云归古松暝。忘机野禽狎、发咏山鬼听。坐对月上时,空山响烟磬。”
  观音寺 在县东隅。《三山志》:“唐咸通四年置。本光禄大夫王想宅,宅背有岩,中有古观音像,像后芝草覆焉,因舍为寺。庆历中,监司苏邵公刻‘去华才翁’于石屏。[HT6SS]互见《碑碣》。元祐中县令袁正规建见江亭。”《县志》:“正德十五年,御史沈灼改为察院行台。”宋袁正规《见江亭》诗:“地产灵芝古道场,危亭陡起负重岗,江心远叠通潮浪,海外遥分异域疆。缭绕人家依县市,寂寥烟景认吴航。倚栏望断暮云合,不见长安见夕阳。”
  三峰塔寺 在县西隅登高山。万历《府志》:“宋崇宁间建。建炎间,造塔七级。永乐十一年重修。”
  灵隐寺 在九都。《三山志》:“梁大通二年置。”《县志》:“万历四十年重建。”
  皇恩寺 在二十三都。《三山志》:“梁太清元年建,唐咸通九年赐额。”宋潘诚《皇恩寺》诗:“睿泽覃来数百年,海山高处有袛园。花林已是三千界,尘世谁知十二门?诗客迢迢寻义路。禅房特特起谈轩。香炉顶上观东注,万派分明出一源。”陈之邵诗:“老桧乔松路屈盘,翚飞金碧照岩端。僧寻翠巘曾挥锡,客厌红尘屡解鞍。望断四天春野阔,梦回一枕夜涛寒。阳休况是多佳句,吟罢碧云时倚阑。”
  法涧寺 在十二都,梁太清元年建,今废。宋陈毅诗:“远归沧海通舟楫,近洗山僧一片心。留与卧龙成窟穴,等闲飞出也为霖。”
  光严寺 在十三都,陈大建中建。万历《府志》:“里人严光舍宅为之。宋元丰间,建照山堂,中有仁智轩。”《县志》:“主簿陈之邵撰记。”
  灵峰寺 在十九都,唐大中七年建。《三山志》:“初,僧恩卓庵于溪潭,上有石洞,尝见龙乘云而归。里人施志为创寺,号‘龙龛山灵峰院’。八年,赐额及图画。”万历《府志》:“万历间重修。”宋蔡襄《灵峰院》诗:“天柱支南极,蓬山压巨鳌。云崩石壁险,潮落海门高。客馆闻鼍鼓,秋风忆蟹螯。凭栏望乡树,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