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节义祠 俱在东门内大街。
  城隍庙 在东门内后街。
    闽清县
  社稷坛 在县治南三里许。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 在德怀庙后。
  先农坛 在县南龙冈庵旧址。
  邑历坛 在县治北七里。
  城隍庙 旧在县西门内。明天顺六年,移建西门外。国朝乾隆七年,重修。
  关帝庙 在县治东。
  天后宫 在西门外。
  昭显庙 在县西梅川。神姓陈,事王审知,有功于闽,民为之立庙。宋咸平初修建。天圣四年,大水、高陵垫溺,庙在下,水不为害。元符间,民益新之。绍兴元年,赐额“德威”。三十年,封昭显侯。明洪武末,复建二从神祠于庙东西。永乐十六年,西庙火。正统六年,重建。明杨应晓《重修昭显庙记》:“昭显庙者,祀四将军及董公、沈公者也。按四将军相传姓陈氏,河南固始人。唐景福中,事王审知有功,受封爵曰翊惠,曰显惠,曰威远,曰怀远。及没,民为立庙钟南山之麓,是为南庙。元至顺间,县尹董公祯,国朝洪武中县尹沈公源,莅官,和易清慎,惠泽及民。邑人建祠县西祀之。祠毁,并祀于南庙。故今称西南二祠六将军云。邑有水旱疠疫,祈无弗应。民有不直者,辄争相控誓,虽丝发暧昧,罔敢隐,盗贼蠹民者,若阴谴,立就擒获,诚屹然一巨镇也。初,庙址为南宫夫人殿,邑人改创昭显;而迁夫人於后殿,东西庑则陈、蔡二总管。盖原从陈将军入闽者。岁久,庙日就圯。余承乏兹邑,览之叹曰:是尚可不更新乎?乃属乡老谢元泮、吴道充辈,倡议修葺。诹日经营,藏工庀物,饰而像貌,崇而殿阶,峻而垣墉,绘而丹垩,并祀伽蓝土地於两庑。而以战死义勇吴开等从焉。轮奂交美,望之岿然改观矣。或曰:昭显,祀典不载,祀之非礼也。余曰:祀者,祀其利于民者也。将军生沛其泽,没赫其灵。后先辉映,其功德之在楚民,博且钜矣,恶得不祀哉?曰:从以战死,义勇何也?曰:见危授命,自昔称难,贼至,义勇率众御之以死,所谓捐躯民事者也,此其所由从也。窃思之,梅邑无城,周回万山中,多岚瘴。民半流寓,争讼易起。使非有神者主之,尚能使奸宄不萌耶?灾疫不生耶?狡伪者自输其情耶?嗟夫,余于斯,而益信将军之功德,垂庇无穷也。其庙享世世,宜夫!落成之日,乡老咸丐余言,以志不忘,于是乎记。”
  龙王庙 在县东龙津。宋宣和三年,敕建。政和六年,赐额“显利”。元泰定初重修。
  武功庙 在仁寿里龙源。宋绍圣间,朝请大夫萧磐,在浯州值风涛,遥望江浒有庙,默祷之。云中三人,皆紫袍金带,风遂息。磐感灵贶,拜谒庙下,神果三人,曰感应、曰灵应、曰威应,皆号将军。遂录其封号以归。祀所居主山后。
  德怀庙 在县南钟山。神姓陈,绍兴三十年,封英惠灵显侯。
  薛丕庙 在护仁里名山上。逸人薛丕居山中,或传其为仙。乡人即所居祀之。正统八年重建。
  张圣君祠 在广济岩。神,宋时永阳人,生而灵慧,没后神光夜发,屡著灵异,人祠祀之。明弘治中重建。万历间重修。
  董公祠 在县西。祀元县尹董桢。
    长乐县
  社稷坛 在县治西。宋时建。元至正二十七年,重建。明洪武六年修。正统、弘治中重修。
  风云雷雨境内山川城隍坛 在县治西南一里。元至正二十七年建。明洪武六年修。十一年重修。正统、弘治中,再修。
  先农坛 在东关外。
  邑厉坛 在天王寺侧。旧在坑尾山。明洪武十一年,迁班鸠岭下。弘治六年,移今所。崇祯十二年,重建。
  城隍庙 在县治后东华观傍。宋元祐间建。明洪武十四年迁县东隅城外。正德七年,以其地建五贤祠,复迁今所。嘉靖四十年重修。明潘援《重修城隍庙记略》:长乐城隍庙,旧在县治后,东华观侧。创自宋元祐间,至我朝洪武辛酉,县令邱宗亮迁置今所。正统中,县令龙韬复因旧制,而修葺之。历今数十年,职长民者,率视如传舍,而弗之肯顾,颓圯相仍,几至不屋。弘治戊午,王侯以进士为邑令长,补敝扶倾,众废毕举。爰谒斯庙,目击而心恻,曰:吾职兹土,神将于我乎依,使不图改观,将鞠遗址为草莽矣。厥责安逃?遂自规画,计财鸠工,首葺中堂,高敞雅洁,视昔有加。内深其宫,为神攸栖。前扩其庭,启民皈仰。旁翼以廊,便有事者进退。外崇其门,耸行道者观瞻。构坚易朽,起挠为隆,轮奂翚飞,藻绘明焕,始工于是岁十月,落成於今之四月。事办而民不知劳,费广而财不告匮。诚所谓见之超特,才之卓越,而能为人所难者矣。邑之父老群拜请曰:昔无今有,维我侯之绩,不有纪述,曷劝方来?愿尽颠末,以镂诸石。窃惟城隍立庙,在古未有,而创于唐。盖《周礼》安民救荒,必索鬼神,祭法亦谓能捍大患,御大灾,则祀之。城隍之神,为民御灾捍患,凡水旱疾疠,在所必祷,庙祀之制,亦以义起之者欤!况国典褒封优崇祀礼,又当加之意而不可缓焉者也。侯为此举,揆於义而称,稽于制而宜。虽事神也,实为民也。古良牧之用心,殆不是过。使先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