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有屿,宜另为派定船只,以将备带领,常川驻守,其余各汛,以千把游巡。《会典》:“康熙四十二年,复准各处商船,其由浙入闽,由闽入浙者,则必经定海、黄岩、温州、闽安、海坛、厦门、澎湖、南澳各镇协营所辖要汛挂号。”
  《会典》:“康熙四十六年,复准闽省渔船准与商船一体往来,欲出海洋者,将十船编为一甲,取具连环保结,一船有犯,余船尽坐,桅之双单,并从其便。嗣后造船,责成船主取澳甲户、族、里长、邻右保结,倘有作奸事发,船户同罪。”
  《会典》:“康熙四十八年,复准闽、粤、江、浙四省每年轮委总兵官亲领官兵,自二月初一日出洋,在所属本汛洋面周遍巡查,至九月底撒回。遇有失事获贼,照例分别题参议叙。”
  《会典》:“康熙五十三年,复准各省海洋商渔船只分别书写字样。其各标营船巡哨,刊刻某营第几号哨船。照柁工水手例,各给腰牌,刊明姓名、年貌、籍贯。如船无字号,人有可疑,即行严拿究治。”
  《会典》:“康熙五十六年,复准海坛、金门二镇,各分疆界,为南北总巡,每岁提标拨船十只,将六只归于巡哨南洋总兵官调度,四只归于巡哨北洋总兵官调度,均于二月初一日起至九月底止,期满撤回。”
  《驻防志》:“雍正六年九月,复准添设旗下水师兵六百名,于乌江下流三江口操习,东南洋屿地方盖造官员衙署兵房驻防。配给船只,分班轮流操演水务,并不时巡查一带港汊盐枭盗艇。将军、副都统每年春秋二季轮流亲往巡查。”《水师营图说》:“统福、兴、漳、泉诸郡形势而论,则泉之厦门、福之闽安,更为海洋咽喉。厦门特设水师提臣驻札其地,闽安亦设有副将防守,而洋屿水师旗营之设,又为闽安之犄角也。查闽安去省城百里,海舶之来,必循五虎门以入。有闽安以捍御于外,又得洋屿以应援于内。鐍钥既严,哨巡罔懈,将全闽亿万众黎并登衽席之安矣。
    防御要冲
  闽 县
  闽安镇 距省城八十里,为省会咽喉,极冲要口,商舶往来辐辏。本镇设副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员分巡会哨。镇城周三百三十二丈。国朝顺治十五年,造置战船五,以防守分巡澳,可避风停泊。明洪武二年,置巡检司。嘉靖中,数被倭犯。国朝顺治,丙申、丁酉间,海寇郑成功窃据于此。内港至员山水寨、金刚腿对峙,与督标水师营交界,西有崇新寨,东有登高寨。南北两岸设炮台,南岸台周十七丈三尺,北岸台周十二丈,俱顺治十四年造。沿北岸东岐、长柄,象洋寨,康熙元年造,俱设烟墩了望,抵琯头新埠,与连江交界;沿南岸猴屿抵鲤鱼尾与长乐浮岐交界;洋中琅琦山设烟墩,山麓为金牌寨,设炮台,周二十丈,康熙五十七年造,四面环水,有坝流屿、鸡笼屿、南龟、北龟、大火卢、小火卢、壶江等屿。自闽安镇由南港水洋一百二十里至猫屿,由北港水洋三十里至金牌,又三十里至五虎门。[HT6SS]明董应举《省城第一门户议》:“闽安镇东出为五虎门,北为荻芦门,南为壶江鼓尾,并出大海。其上为急水门,南有嘉登之凤埔山,北有新安之桃源山,夹立不及三百丈,双龟熨斗绾之,此镇门东喙第一要地也。闽安镇南出为琅琦门,其最险者为长乐文石澳,六山倚聚,与琅琦对峙,江面虽阔,中有积沙,大船难汐行,边澳乃有港,舟舶所从入,此镇门南喙第一要地也。夫扼险者,扼于内不如扼于外。今急水,双龟门已建铳城,敌台对峙,水急而铳近,贼船不能飞渡,则镇门之东喙固矣。若城急水门,不城文石,犹为失险。贼酋得从梅花南入,若文石距山而城,其险天设,又宿兵船于城下,北风则宿于琅琦,贼虽百艘,不敢越此南入。来则惧扼其吭,入则惧我尾其后也。此为镇门之南喙,为长乐之铁障。若有警急,则出一道于文石,南可指挥梅花松下,东可指挥定海小埕,控制既便,咽喉又固,保护省城门户之策,断无逾此也。”
  五虎门 在大海中,冲险海汛。明初,汤和攻福州,由此入。洪武二年,置有官母屿巡检司,南界长乐梅花汛,北界连江定海汛,置战船一,拨把总一员,带兵巡防。洋中有进屿,芭蕉、虎橱、熨斗等屿。其熨斗、琯头、妈祖庙诸澳可泊船。五虎门东向水洋四十里,至南北竿塘。南向水洋一百八十里,至白犬东沙。二百四十里至猫屿。北向水洋七十里至定海。一百三十里至黄岐。《闽都记》:“永乐七年,内官郑和往西洋,于熨斗山筑坛祀南海神。”
  南竿塘 冲要海汛,与连江北竿塘毗连,南北竿塘兼白犬、东沙。置战船四,拔千把总一员巡防,南竿塘设烟墩了望。
  内 江附
  员山水寨 江面三十里,督标水师管辖,置哨船二,上界罗星塔汛,下至金刚腿,与闽安镇交界,有城。
  罗星塔汛 在马江中,当省会要冲。抚标轮防,设炮台一,哨船四。内江水面,上至九使庙对江七娘宫界壁头汛,下界员山水寨汛,西至营前界青岚岭汛,又西至太尉庙对江北炮台界乌龙江汛,有城。
  石龙台寨 四面环山,与闽安对峙。山下大江,船舶出入,为省会咽喉,有寨。康熙元年造,设烟墩了望,水汛属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