镒为观察使。”
  威武军《五代史》:“乾宁四年,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王审知为节度使。”
  五 代
  龙虎天霸六军《三山志》:“王氏窃立龙虎、天霸等六军。”万历《府志》:“伪闽窃据时置。”
  拱宸都
  控鹤都
  宸卫都《通鉴本末纪要》:“闽以元从审知军为拱宸,控鹤二都,及闽主昶立,募壮士为腹心,号宸卫都,禄赐甚厚。”
  全胜营今罗山寺角。
  百胜营今衣锦坊。
  横冲营今润泽坊。
  海路营今河东罾浦坊。
  捉生营今仁庆坊。
  护闽营今道山坊。《三山志》:“五季营垒故号,班班犹在云。”
  宋
  《宋史》:“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曰乡兵。”《玉海》:“宋初,州郡无禁兵,皆三司之卒,分屯更戍,有屯驻、驻泊之名。自东南有宣毅,而列郡稍置禁军。”《三山志》:“屯驻建州营,在朱紫坊之南街东。驻泊杭越苏营,在闽县丞廨,即闽都坊。屯驻西京营,在嘉荣坊,即南营。又有带号戍兵,若骁骑,坊名骁勇,在太平坊西。驻泊广勇,在利涉坊。”
  水军指挥《宋史》:“建隆以来之制,水军福建路,福、漳、泉、邵武;崇节,福、漳、泉、兴化。”《三山志》:“咸平三年,勅本州崇节水军三千人,节次逃亡四百七十六人,可依数招填。又州有本城兵,曰崇节营三,曰水军营三,曰牢城营一。”
  崇节指挥
  牢城指挥《宋史》:“以待有罪配隶之人。”《三山志》:“元丰四年,以二百人为额,营在丰乐门外之北。”
  都作院指挥《三山志》:“国初,有作院以待朝廷抛造,及州自制军器。本州工匠旧四十人。熙宁六年,诏诸路置都四十一所,本州居其一,以三百人为工匠额。九年,置都作院建州,而本州仍为小作院,兵匠七十人,习学十四人。大观元年,诏帅府置工匠二百人,望州一百人为额。四年,罢都作院,依旧为小作院。政和二年,复置都作院,营在浦尾金斗门之北。”
  驻泊兵马都监《三山志》:“景德二年,置提举本路诸州军兵马巡检公事。其后,州各置就粮禁军,元丰分路置将,至绍圣罢戍卒,驻泊之职始废。元符初,创马军指挥,诏置一员福州驻泊兵马都监,主州禁军一营而已,营在丽景坊内之东。”
  澄海指挥《三山志》:“庆历二年,诏诸州置澄海兵士,大郡两指挥,各五百人。”
  宣毅指挥《宋史》:“庆历中,福建路募宣毅凡二百八十人。”《三山志》:“庆历四年,诏上州添置土军二千人为宣毅指挥,时蔡襄奏福建近依广南,置澄海,寻又置宣毅,多于澄海拣拨,余人无几,并存则冗食,乃废澄海归宣毅,五年立三百人为额,六年续招三百人,营在广节。”
  福建路兵马都监《三山志》:“庆历四年,诏置。元丰二年,转运使奏本路钤辖司及路分都监并在福州,乞移那一员建州驻扎,乃令福建各立路分都监一员。”《宋史》:“路分都监掌本路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部。”
  剩员指挥《三山志》:“大中祥符四年,束力诸路拣选本城牢城人员节级兵士。庆历五年,乃差内臣往福建等路拣选就粮禁军及本城兵士,如病可医者减充半分,剩员久或不堪与给,放停公据,若曾有战功及阵亡人弟、侄子、孙,仍旧自役,岁委监司分拣,于是有剩员指挥,听于旧营居住,遇出军,每指挥留守营二十五人。”
  威果第二十四指挥、威果第二十五指挥《三山志》:“嘉祐四年,诏置就粮禁军两指挥,各四百人,除捕盗外,不许他役。先是,嘉祐二年,知福州曹颖叔奏宣毅一军,累经抽拨入京及戍广南,物故大半,无以备缓急。至是,置威果。遂以就粮军并宣毅,归入排次。自荆南至州指挥为二十四营,在永安桥北。二十五营在乾元寺西。元丰四年,增招五百一十人,隶东南第十将,分五都,都百人。”
  教阅保节第一指挥《三山志》:“熙宁二年,诏州郡厢军,料拣强壮,团结教阅,常留在城,以备盗贼。今后不得申奏乞差禁军防托,时本州团结二百人,置副都头三人,十将虞侯承局押官七人,以教阅保节为名。五年,增以五百人为额,福建路保节十指挥,福州排为第一指挥。”
  不教阅保节指挥《三山志》:“熙宁四年。改并崇节水军指挥为不教阅保节指挥,其牢城指挥如故。”
  保节第一指挥、保节第二指挥、保节第三指挥、保节第四指挥、保节第五指挥[HT6SS]《三山志》:“熙宁四年,枢密院奏诸路厢军,名额猥多,将逐路不教阅厢军并为一,额仍逐路相度州军大小,排定次第,每指挥不得过五百人,从之。于是,福州以不教阅厢军重行并充为保节五指挥,与先来教阅保节一指挥及牢城三百人,共定三千三百人为额。至元丰间,移本州保节第五指挥于泉州,外鼓角将二十六名,不系入额数,依旧存留,系保节第一指挥名粮。第一指挥营在金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