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名。
  猎溪桥跨二里。宋元祐三年建。亭覆之。一名辣溪。
  行相桥在六都。明正德间,知县梁辅为尚书林廷选建,故名。
  合溪桥在六都。明天启间,马思裕重建。
  灵源桥在七都。宋元祐间,僧德一建,构亭其上。
  仙 桥在七都。宋淳祐二年建。
  中 桥
  渡 桥
  溪上桥亦僧德一所建。上有亭。以上三桥,俱在八都。
  桃坑桥在九都。宋嘉泰三年,邑人陈德祁建。又名取青桥。
  蓝盘桥在十都。
  三圳桥
  过水桥
  登龙桥并在十都。
  山南桥
  山北桥
  圳头桥并在十一都。
  新宁桥在十二都。明弘治间重建。
  获溪桥在十三都。僧志宁建。今名卢头桥。
  象 桥在十三都光严寺后。明正德三年,知县梁[HT6,7”SS]□重建。又名梁公桥。
  游溪桥在十三都。宋宝元二年,邑人黄仕频建。今名宝溪桥。
  杜 桥在十四都。
  震龙桥在十四都。唐林慎思未仕时所建。
  石梁锦桥在十五都。宋淳熙十二年,里人陈惟大、张涣章建石桥,十有五间。又于桥之西,筑海为地三亩,以固桥道。
  闸头桥在十五都平岭下。
  龙津桥在十七都,宋至和间,邑人陈嘉谋建。
  祉溪桥在二十都。元至正间,行省林文野建。
  资福桥在二十一都。宋宣和三年建。
  塔头桥在二十一都。宋元祐三年,邑人陈讷建。
  化龙桥在二十一都坝头。旧志作‘化鳞桥’。
  三间桥在二十一都。宋庆历五年,邑人陈智光建。
  云龙桥在方安里。宋嘉泰三年,邑人刘震叔建。
  七间桥在大宏里。宋绍兴二十年,邑人李迪建。
  西沟桥
  单桥
  沙合桥俱在二十三都。初名胜莆桥,明嘉靖间改今名。
  蒲盛桥在二十三都。明崇祯十二年,知县夏允彝、邑人陈达功倡建。
  渡
  马 渡在县西马江太平港。
  新 渡在县南中港。
  庵头渡旧名河南渡,在县西潘公桥。以上三渡,皆系吴航渡。其税三渡均匀。
  洋门渡在二都东北五里。
  陈坑渡在二都阳尾下,又名阳夏渡。
  坑田渡在四都,即古之白缠渡也。
  文石渡在大宏里。
  横江渡在方城里,筹港口。即古之都官渡也。
  洪塘渡在县西河南,明嘉靖九年设。
  馆头渡在县西马江柿浦口。
  永福渡在县西,庵头渡。
  过江渡在县西临江馆前。按《三山志》:初,临水、洋门、阳夏、白田四渡,皆贫民私舟渡人,舟师非其人,操纵不调,以致漂溺者往往有之。宋嘉祐初,长乐始设三渡于临水,设官船以渡之,募善水者为舟师,渡者输钱均给与之。绍兴九年,日收河淮河港溪渡钱,岁终较额,嗣是官渡悉废,私舟复行。明正德末,邑人竞渡利,讼官,遂定重税。久之,逋税人诉于巡按陈公,下知县吴遵议,悉蠲旧逋。嘉靖三十四年,更定诸渡舟课粮,大小冲僻有差,课额稍轻,诸渡之逋负者鲜矣。明陈时范《蠲渡税记略》:“闽海山四塞,舟楫不通外省,惟潮汐昼夜来往于省会之间。有课无税,以其仅渡人也。正德末,邻渡竞利,鸣于官,官曰:‘是无税也。’遂为定额,且逋税人收系禁狱。至嘉靖二十九年,巡院少岳陈公莅闽,诸人哀诉得怜,移文至邑。吴令尹躬诣诸渡口,问水滨父老,诘所以得税之故,返而搜诸旧牒,以白巡公,得所请,乃召诸逋税者悉出之,尽蠲其逋。诸人流涕哽咽,曰:‘生我世世者,公也。愿伐石请记休德。’”
    连江县
  桥
  美政桥在县治前。宋元祐八年建。上有亭,后圯。明初,知县王德钦重建。成化十二年,知县章武易名宣化。嘉靖十八年,复为风圯。知县袁鉴重建,易名正观。今亭又废。
  城隍桥在美政桥左。
  登云桥在城隍桥东,元至正四年毁,明正德间重建,亭榭翼然,道可四达。
  青云桥在儒学后。崇祯间建。
  仓 桥在长街凤鸣坊。
  鼓楼巷桥在长街之旁。
  分司桥在塘边西街。
  贵 桥在西街侧。
  金璧桥在贵桥北。有亭,今废。
  魁龙桥在化龙街。宋绍兴二十七年建。旧有亭,今圯,石柱尚存,历科饯送举子地也。
  福星桥在万石街口。旧有亭,今废。
  石 桥在化龙街南。
  东升桥在大东门外。
  小东门桥明万历间,县丞孙继谟建。今沙壅石移,此桥已废。
  小 桥
  北埙桥二桥皆跨河上,久为沙壅。国朝雍正十三年,知县戚弢言浚河,因故址而新之。
  塘头桥一名浦下桥,下有斗门,以蓄泄东湖之水。
  乌石桥在乌石山北。
  岱云桥下亦有斗门,财溪之水潴焉。
  西门桥在幕浦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