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也今委员疏涤旧渠建置闸洞汲引浇
  灌濒海泻卤渐成膏腴但水湏车戽而升北农以
  挽溉为苦改为蔬圃者六七现存者十之三耳
 雍正五年县治东南尹家圈八门城等处营治稻田



  共二十五顷五十三亩九分五厘五毫农民自营
  稻田共三十四顷二十八亩七分九厘三毫
 雍正七年县治东南下王各庄等处营治稻田共四
  十四顷七十九亩四厘农民自营稻田共七顷五
  十八亩七分四厘
 雍正九年改旱田四十六顷五十三亩四分
 [宁河]县
  [东窝庄][南窝庄][岳旗庄][江潢口][林家庄][张家庄]齐
  家沽[田家庄]等处暨本城营田引蓟运河潮水仍
  泄水于本河按[[宁河]]县本寳坻县属梁城所旧治
  改置也蓟运河自北来至此分流环绕县治复会
  为一涯广流深潮汐最盛沽道颇多民间引戽以
  灌畦蔬因其地形浚渠置闸用极水利沿河数十
  村俱成稻田沟塍绣错阡陌交通宛似江乡风景
  而[芦台]一帯民利鱼盐不以沾涂自给多改为旱
  田近县营田存者尚二十七庄皆获丰稔焉

 雍正五年县治西闗东闗暨[东窝庄][南窝庄][岳旗庄]
  [江潢口]崔成庄[齐家沽]等处共营治稻田三十三
  顷四十五亩农民自营稻田四十九顷八十一亩
  一分五厘三毫
 雍正七年本城及[芦台]等处农民自营稻田共二十
  顷三十九亩九分六厘
 雍正九年改旱田三十七顷一十亩七分四厘
 武清县
  桐林等处营田引鳯河之水仍泄水于本河按鳯
  河自
 南苑流出涓涓一帯迤而东南至武清之堠上村
  断流河身淤为平地一遇雨潦弥漫四野运河堤
  岸亦受侵啮 怡贤亲王亲歴相度将弘仁桥之
  凉水河于髙各庄分引而南至堠上村循凤河故
  道开挖入淀俾积涝有归即于桐林等村疏渠分
  引以资灌溉田成一千八百亩



 苑囿以南淀河以北行潦顺流秔稻葱郁从前所未有
  也
 雍正五年县治西北桐林村等处营治稻田共十八顷
  二亩五分一厘
京西局
 京西诸河皆汇于西淀淀葢宋人塘泺之遗也六宅使
 何承矩于雄鄚霸州平永顺安等军筑堤六百里置
 斗门引水种稻经始之秋以霜早不熟浮言滋起承
 矩不顾卒成之次年大稔辇秷秸进于阙下众乃皆
 服自是军糈取给水田而邉民因以富实后人言水
 利于畿甸者多称之然其遗迹已湮没无可寻求独
 以地多沮洳居民于雨多之岁秧种洿泽以希幸获
 而已雍正四年 贤王亲莅相度一切疏泉引流壅
 淀事宜
奏请报可次年开局新安始自大溵淀渐及诸邑东至
 霸州西抵满城北自宛平南及新乐凡可成田者次

 第就理町畦沟浍宛似江南风景
 新安县
  大溵淀太平庄赵家庄等处营田引雹河依城河
  及淀河之水泄水于应家淀马村河按新安三面
  皆积淀唯城北陆居而大溵等淀地势低洼容城
  雨潦之水汇注为壑岁失耕稼闾阎凋敝雍正
  四年 贤王奏开新河一道上分雹水溢流下
  归焼车淀南岸筑堤以资捍御邻水循河入淀
  永不为灾大溵等淀沮洳遂为膏壌五年委员营
  治外作围圩内疏沟渠建闸六座引用河淀之流
  秔稻徧野所収既多官为购买获利常倍贫瘠
  之区皆烝烝殷富矣
 雍正五年县治西北大溵淀营治稻田共一百三十
  三顷三十五亩九分三厘农民自营稻田共一十
  四顷四亩三分
 雍正六年县治东北宋家庄东南刘家庄等处农民



  自营稻田共五百五十九顷六十六亩九分九厘
 雍正七年县治西南太平庄赵家庄西北大溵淀营
  治稻田共一百五十六顷五十九亩九分农民自
  营稻田共二十七顷八十八亩
 安州
  东西垒头南北冯村等处营田引依城河及淀河
  之水仍泄水于本河按安州居新安上游积淀环
  绕地多圩莱自开局营田新民坐获羙利州人羡
  之相率垦洿泽引河流自行揷莳营田一千六百
  三十余亩収获甚丰虽经画未施而闻风兴起亦
  足验舆情之忻跃云
 雍正六年州治西垒头东垒头邉村南曲堤同口郝
  官南冯村北冯村韩堡村等处农民自营稻田
  共十六顷三十八亩
 安肃县
  白塔铺古庄头髙林庄南梨园等处营田引督亢

  陂及雹河之水仍泄水于本河考督亢之名见于
  史记北魏裴延隽营督亢渠溉田为利十倍则督
  亢疏渠引溉之利由来己乆邑志称后周以易水
  东分为梁门按雹河为南易水则梁门为雹水所
  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