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三千八百有竒 明世宗 实録 
 泡子河 在崇文门内
  泡子河在崇文门内前有长溪后有广淀两岸多
  髙槐垂栁水色澄鲜林木明秀 燕山游覧志 
 三里河 在大兴县东南
  城南三里河至张家湾运河口袤延六十余里旧
  无河源明正统间因修城壕作坝畜水虑雨多水
  溢故于正阳桥东南低漥处开通壕口以泄其水
  始有三里河名自壕口三里至八里庄始接浑河
  旧有渠又迤南入张家湾口白河其水深处二三
  尺浅处尺余阔处仅丈余窄处未及一尺 明宪宗 实録 





  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
  有玉泉庵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
  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帯直抵张家湾烟墩港
  地势洼下故道具存冬夏水脉不竭见今天坛北
  芦草园草场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 桂蕚 奏议 
 阜通河 在大兴县东一名坝河
  坝河亦名阜通七坝 元史河 渠志 
  罗璧除都水监浚阜通河而广之岁増漕六十余
  万石 元史罗 璧传 
 清泉河 在大兴县东南亦曰浑河旧渠自宛平县
  东流入境又东入张家湾入白河
  蓟城南七里有清泉河上承桑干河东流与潞河
  合 魏氏土 地记 
  桑干水出马陉山谓之清泉河亦曰干泉 隋圗 经 
   按清泉河古浑河正流也元时浑河至东麻谷
   分为二支故其流渐弱至明时益断续不常正



   统中甞浚三里河以入之
 高梁河 在宛平县西源出昌平州沙涧东南流经
  髙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
  蓟东一十里有髙梁之水 魏氏土 地记 
  髙梁水出蓟城北平地东注径燕王陵北又东径
  蓟城北又东南流入湿水俗谚云髙梁无上源言
  其微涓浅薄裁足通津也 水经 注 
 金水河 在宛平县西
  金水河源出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
  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 元史河 渠志 
   按金水河即玉河上流也以大内故曰金水其
   出御沟则曰玉河
 金口河 在宛平县西卢沟河东岸
  金时自燕京之西麻谷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
  西山而出是为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
  溉田若干顷 元名臣 事畧 




   至元三年凿金口导卢沟水以运西山木石 元史 世祖 
    本 纪 
  清河 在宛平县西北
   土城闗北十二里为清河其水出玉泉山分流而
   北径此又会于沙河入于白河 山水 记 
  凉水河 在宛平县由水头庄泉发源东南流入海
   子内经马驹桥又东至张家湾曰南新河又东南
   入白河
  永定河 在宛平县西三十里即桑干河古湿水也
   俗曰浑河亦曰卢沟河康熈三十七年
赐名永定
   湿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干县南又东
   过涿鹿县北又东南出山过广阳蓟县北水经卢
   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小黄河以流浊故也自
   奉圣州界流入宛平县境至都城西四十里东麻
   谷分为二派 元史河 渠志 




  桑干河源出山西马邑县入保安州界经州西南
  出西山至顺天府西南曰卢沟河亦谓之浑河出
  卢沟下东南流为看丹口分二派一东流通州南
  髙丽庄合白河一南流经永清县及东安县南至
  武清县入小直沽 方舆 纪要 
  桑干河经沿河口流至宛平县卢沟桥逹固安县
  境分一支入新城县东转流入霸州一支顺流又
  分岔复合流入霸州逹城东南名通济河流入玉
  帯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浑河水势汹涌迁徙不常明正德初在州南门外
  嘉靖中迁州城北后徙固安北十里铺其支流则
  自半壁店李家口绕州东北境由采木营达信安
  以入海
本朝顺治中每决于固安之罗垈由州治西城北东入
  清河后更决于新城之九花台南至诸口而州城
  之西南竟成巨河矣康熈戊辰仍徙従采木营入




    玉帯河俗谓之霸浑河 霸州 志 
    浑河旧属益津出口头等处入会同河直射邑之
    大堤所从前鹿疃药王庙连年决口三十七年
 皇上轸念民生周览河道自涿州之老君堂起另开河道
    迁流于东由固安永清引流直出栁岔口 属霸州 去口头 
     约七 十里 入淀达沽归海筑以巍堤
 赐名永定 文安 县志 
     按桑干河发源马邑东下抵宣化保安云中雁
     门之水胥会穿西山而达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