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尖石晋与契丹分界处今阜平曲阳




  唐县庆都皆縁大茂之麓
  常岑半属契丹以大茂分脊为界 梦溪 笔谈 
 北山 阜平县东北山岭盘互县境诸川多发源于
  此又县东三里有醒悟山东北三里有玉芝山皆
  髙峻
 柏山 行唐县西四十里上有古柏
 昆山 行唐县西北四十里
 箕山 行唐县西北五十里其西为牛饮山
 双岭山 行唐县西北八十里以双岭并峙而名其
  西曰龟山又西山在县西七十里
 缶山 行唐县北三十里上有龙祠旱祷多应
 玉女山 行唐县北三十六里
  行唐有玉女山 金史地 理志 
 团山 行唐县北六十五里又黒山在县西北五十
  里其南五里曰伏山
 五马山 赞皇县东十里上有五马石因名岩隙出





  泉甚甘美名白马泉
  建炎二年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马扩奔正定五
  马山砦聚兵即此 宋史髙 宗纪 
 粟堆山 赞皇县东南十五里以形如委粟故名
 赞皇山 赞皇县西南二十里高百余丈
  癸丑至房子登赞皇山 穆天 子传 
  房子赞皇山注在县西南六十里 后汉书 郡国志 
  山在县东南二十六里隋因名县 元和 志 
 太行山 赞皇县西八十里层峦迭嶂延袤一带县
  境诸山皆其交垄也
 四望山 赞皇县西北二十里山髙耸登临可以望
  逺
 坛山 赞皇县东北十五里髙百余丈上有避暑台
 金马山 新乐县北本名马家冈为一邑主山
 茅山 新乐县西北髙仅二丈许卷石错杂天晴有
  光气




 童山 新乐县西北二十余里曲阳县南二十里一
  名见龙山山髙数仭绵亘数里下有小溪萦带流
  入沙河
  隋图经新乐县有黄山出细石愞白可为器物后
  讹为童山 名胜 志 
 鼓城山 晋州西五里即废鼓城县相传春秋时鼓
  子所居之地隋因以名县今有土阜是其遗址
 无极山 无极县西南二十里
  山脉自元氏县封龙无极诸山而来山不甚髙而
  冠以无极之名亦以由此而西太行绵亘大山长
  谷邈无竆尽也 县 志 
 土山 藁城县西南二十五里
  本春秋宜安故城冈阜崛起因名 名胜 志 
 割髭岭 井陉县东五十里与元氏县接界中有径
  通井陉
  光武略河北驻跸元氏尤来大抢之徒皆割髭变





  帽由此遁去岭因以名 县 志 
 石墙岭 井陉县东南八十里悬崖险峻有路仅通
  一线
 两下岭 井陉县西三十里山脊隆起东西陡削如
  墙壁然
 青石岭 井陉县北三十五里上产青石
 鹿耳岭 井陉县北四十里
 青泉岭 井陉县东北三十五里本名叱日岭
  唐景福三年春晋攻天长军王镕出兵救之败于
  叱日岭晋军遂出井陉 五代史 杂传 
 金珠岭 井陉县东南七十里
 横山岭 灵寿县西北八十里
 长冈岭 灵寿县北十五里突起一山盘亘甚逺
 圣佛岭 灵寿县北五十里
 黄安岭 平山县西南一百四十里
 车道岭 平山县西三十里山厓积石不生草木下




  有深川鸟道盘曲
 分水岭 平山县西一百五十里五台太行之水于
  此分流东西故名
 神堂岭 平山县西二百里一名神堂关
 陡岭 平山县西北二百六十里山势陡峻不可登
  陟
 孙子岭 阜平县东南二十里
  县境诸山皆从恒岭分支此岭仰视大茂山拱列
  如儿孙因名俗讹为孙膑所居又白蛇岭在县南
  六十里
 鞍子岭 阜平县西三十里
 杨川岭 行唐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郜河之源出此又县西北八十里有红蛇岭 旧 志 
 铁脚岭 赞皇县东南十二里髙险﨑岖艰于登陟
  因名元至正中邑令武纪稍凿平之以便行者
 十八盘岭 赞皇县西六十里山势嵯峩林木郁茂





  中有小径萦纡上下凡十八盘
 黄沙岭 赞皇县西北七十里槐水源出此盖即寰
  宇记所谓黄石山也
 孔子岭 赞皇县赞皇山
  赞皇有孔子岭 隋书地 理志 
  孔子岭有石室寛博其下有石相拒状若楹柱室
  内有石人象类执卷故名
 九女峰 赞皇县西南七十里相传有九女修炼于
  此
 孟尝冈 元氏县西十八里两冈横亘中通一线曰
  鸡鸣道口相传孟尝君度关处
 白马冈 灵寿县东八里
 卧龙冈 栾城县东八里
  盘曲如卧龙状冈畔有浪头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