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序 李卫撰

  古者邦国有志葢以九州岛风土不同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将欲体国经野修政立教明其刚
  柔燥湿之宜悉其通塞险易之势非按籍而考不可
  得也三代以前九丘志九土之疆域而典籍不传近
  世邑各有志以统于郡郡复有志以统于省省复为
  通志合之为大一统志而无外之规模以着王者高
  居九重而疆土之分边防之要职业之繁简民风之
  厚薄可以一览而得志之所系亦重矣我
 朝统一区宇六合同风东西南朔书所谓渐被暨讫者
  今皆隶版图而供职守
圣圣相承立纲定制视前古特为精密
 皇上绍登犬宝益弘继述之善宏纲细目无不备举雍
  正七年春
诏天下重修通志上之史馆以备大一统之采择
畿辅为首善之地经划区置万方皆取马受

命以后督 臣  唐执玉刘于义逓董其事设局于保定府之
  莲花池延博学洽闻明习典故之士搜罗纂辑方是
  时 臣  适秉节两浙亦集越之多士修明锓梓十年秋
  复奉总督直隶之
命考询斯志缮稿者已什有其七八其叙山川疆域城郭
  闗津以及贡赋风俗礼乐刑政英才之挺秀物产之
  异宜靡不胪悉具举其文典而核其事切而当洵可
  为馆阁取材之地乃若兴修水利创建营田
皇上特遣亲王大臣周歴三辅区分经理课导之法既详
  又设専官以董其事使瘠塷之地皆为衍沃所以为
 畿辅之利者至深且厚至于职官之统驭郡县之繁简
  军伍之多寡设防立卫聨络屯置之事
皇上既以 臣  督率羣吏兼理戎政自应因时制宜以求允
  协于是熟察郡邑之治体亲歴诸边遍观军屯之形
  势悉心讨论次第修举其间有断自
宸衷特命变通者有面承




圣训量加裁益者有度地制宜敷陈愚见奉
俞旨而允行者既经
圣明之鉴定靡不小大相维轻重同得皆可为不易章程
  故 臣  于职官兵制诸篇详慎考订具载新制又逾年
  而书始成诚见夫官以抚民农以养民兵以卫民
圣心周详营度所惓惓而不自已者纪载之间不容稍略
  也夫古之建都者曰长安曰洛阳曰汴梁而识者考
  论国势咸以为不若燕京之盛葢渤海东遶太行西
  峙前襟河济后拱居庸居髙驭重南面以临四海诚所
  谓神皋天府万国朝宗之地也其民俗尚浑朴敦孝
  弟而重节槩又沐浴
圣化时亲
云日之光风气进而日上矣嗣是官斯土者读是书而兴
  起焉为干城为保障以无忝股肱之任生斯土者读
  是书而向慕焉戒浮薄崇古处以无负山川之秀将
  见邦畿千里永为四方之极鼓吹休明辉煌史传岂


 独为郡邑之光而已哉
  旹
 雍正十有三年岁次乙夘清和月谷旦太子少保兵
  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直隶总督加十级
  纪录十七次又军功纪录一次 臣  李卫谨撰



  畿辅通志序 [唐执玉]
   维
 皇帝嗣大厯服之三年百度具张以一统志歴久未成
 特简重臣敦就功役七年春
 诏直省重修通志录上史馆以备采择而 臣  执玉适承乏
   总督畿内文武事乃发旧通志檄取各郡州县志而
   营度焉旧志则简而不当其根源见于经史子集者
   每缺焉或取诸类书而与本文讹舛其它则稗官小
   说为多郡州县志则芜而不雅葢杂出于近世人之
   纪录或野人所传会甚者因縁请托事迹伪构贤不
   肖混淆未可以为据也窃惟旧志作于康熙十九年
   成于二十一年前此制度文为多仍明旧至此则三
   逆荡平
圣祖仁皇帝富于春秋凡吏治民生无一不厪
圣心斟酌损益以求至当数十年来章程之更定者多矣
   我



皇上御极励精图治宵旰不遑凡四海九州岛之内有一事
  未得其宜者必为周详区画而行政教自
 京师始凡兴礼正俗禁暴诘奸设官课绩教士劝农治
  军察吏施于
 畿辅者尤纤悉无遗是犹文武造邦而官礼具完乃在
  成周之世将着为典册传之无穷而可仍旧志之疎
  略乎乃就嗜古承学明于义法者论定体例别为三
  十类田赋户口驿站盐政川防营田皆属诸所司具
  详功令程序而以前代因革附论于后其它则一以
  经史为本子集次之杂志附焉而
 本朝之徳政与诸类义有闗涉者具详于卷首惟近世
  名宦人物樊然哤赜时逺地隔莫由辨其诚伪仅削
  其尤滥者而一善可称皆存而弗去以俟知其实者
  之论定焉爰聘耆儒广延才俊次第编纂草剏甫就
  以负疴蒙
恩内召养疾都下 臣  刘于义 臣  李卫相继暨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