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微直,犹常断炊,每得食,必先奉姑,而己食其余粒,如是直终姑世。

  韩仲时妻姬氏夫故,遗一子,教之成立,事舅姑尽孝。凡守节二十年,卒年五十。

  韩仲斗妻王氏闻斗卒,奔丧,奉舅姑终身,未尝见齿,操作自甘者三十年。

  张墉妻戚氏三十丧所天,四女皆幼。戚手纫衣食,次第遣嫁,奁具如中人资。诸院娣姒多,独以一穷嫠当之,而诟让不闻,过者加敬焉。

  张桓继妻崔氏夫故,氏年未三十。家又浸落,傭十指而食。抚元配所生子,疴痒必谨视之,动必以礼,对人无疾言遽色,白首如平生。

  朱保国妻黄氏嫁三年而保国殁,遗孤在抱,欲从死未可。既子又殇,一夕仰药殉焉。衣襟皆施鍼缕,累数重。其兄家王营,王营人请褒扬。民国十三年,颁“摩笄心苦”额。

  丹徒王凤池妻黄氏夫故,家赤贫,以十指所得养衰姑及幼子,姑尝儿子恃之。姑殁,披衰负引,一如人子。以下流寓。

  绍兴陶鹤声妻黎氏事姑尽孝,性慈祥。丙午大饥,流民麇处黄河滩,官振有不及,黎倾囊助之,所全甚众。卒之日,环榇所而泣者,多不识姓氏,皆丙午之饥民也。

  古迹第十一故镇署宅坊井陵墓碑识

  王家营旧镇在今镇西一里许,说详“建置”。顾炎武《王家营》诗:“荒坰据淮津,弥望遍秋草。行人日夜驰,此是长安道。鸡鸣客车出,四野星光照。征马乏青刍,山川色枯槁。燕中旧日都,风景犹自好。衣残苕上缯,米烂东吴稻。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还顾旅舍中,空囊故相恼。回头问行人,路十如何老。”按:是岁为顺治九年,炎武年四十,入都过此,王营未东迁也。
  大河口旧镇在王营旧镇西,为泗水入淮之口,亦称泗口。宋咸淳九年,设清河县于此,自废为镇后,遂失所在,大约当在杨庄左近也。

  清口废驿在毛家觜黄河堤上,通称“老马号”。乾隆二十六年,由旧县移此。李鼎元《使琉球记》云:“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日,宿清河县清口驿,俗名王家营。馆舍新造,宏敞可容百人。馆后有余地植稚柳八株,成阴大可纳凉。”即此。咸丰十年,驿毁于捻,惟驿旁土地祠存。

  旧左营参将署在西门内,本道光开减坝时总督公馆,外北主簿居之。咸丰十年,汰河官改为参将署。光绪二十七年,参将郎桂林增建辕门吹台之属,规制甚备。改国后,署招领为民居。

  旧左营中军守备署在东门内,改国后署废为田。

  旧王营汛千总署在马王庙前,光绪中署圯,僦民房以居。

  旧涧桥司巡检署在城隍庙西,后移西坝,署废。一说署在圩西北隅,末详。

  后园在东岳庙北,由来不详。昔为大车厂聚居之地,今茂草蕃芜,民居鲜少。又有西后园,在圩内西北隅。

  颜家楼在西街北首,有颜瞎子,以勇伎名。同、光间人。

  城隍庙前井久堙。

  马王庙前井王骡厂所凿,市中诸厂饮骡者趋焉。其邻张姓厂有童驹,能以一日抵郯城,人为之语曰:“儿马张,砖井王。”

  百岁坊在西街,左曰“节孝之门”,右曰“百寿之门”。光绪二十八年,为莫廷扬妻方氏立。

  鲍家马头在清口废驿西,下接鲍家大汪。

  琉球通事郑文英墓在彤华宫后,有碑,旧题“琉球国朝京都通事郑公文英之墓”。旁书“乾隆癸丑十一月十四日卒”。《县志》曰:文英奉使入贡,道卒葬此。按:邑人蒋堦《甦余日记》:琉球贡使约数十人,正使耳目官一名,都通官则文英,固正使也。又按《东华录》: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是岁《朝鲜琉球诸国来贡碑》,上半缺。

  千总蔡智墓在镇东黄河官堤北,续《县志》曰:千总蔡智以善治水卒于工次。大府旌其功,给予葬地,土人至今呼为“蔡公墓”云。

  回回林在北郭外一里,回教义冢也。东西修广将十亩,幽邃独绝,为游陟佳处。

  重迁王家营碑记里人杨穆撰。原石久佚,兹从乾隆《志》录其全文:“与袁浦对峙所谓王家营者,盖清东壤之冲道,滨河而处,凡二千余家。五十年间已三迁矣。独康熙二十七年秋大水,日崩崖数十丈,市井房舍尽入蛟宫,妇子茕茕,向波而泣。其民中宵露处者有之,鸟飞兽散者有之,葱郁之区,几成旷野。事闻邑父母,管公闻之惧,单骑就道,周视原址,祗余茅屋数椽而已。遂聚老少而谋,似非东迁不可。问其地,乃山阳朱生业也。使里正往白之,曰‘否’!又使县尉曲谕之,亦曰‘否!否!’事急,力请督、抚两院并淮扬道胡公。公曰:安插百姓,招抚流遗,此有司责也。毋负加惠元元至意,急迁如议。复捐俸以助价,价不足,督宪又命加三十金。盖安众无损一也。侯不自计,竭捐如数,民因得以复聚。或诛茅为屋,或筑堵冯登,或陶瓦成宇。不二月,巍然一巨镇矣。呜呼!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