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惠山泉与此水较之,其味大胜,章宗因曰:“真一润二。”遂以名其泉云。
卢水。中山府城濠,水流入城中,为卢水。《水经注》曰:“卢奴城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南北一百步,东西百有余步,水黑色,俗名黑水池。或曰黑水,曰卢不流,曰奴故,曰卢奴云。”自(原本缺一字)至燕,皆引氵寇水入城。今水窦既毁,地道亦绝,惟池水流出城外,潭积微涨滑滑,东北流注于氵寇水也。
陉邑县。故城安喜东南五十里,本赵之陉城也。《史记》曰:“田叔赵,陉城人也。”汉为苦陉县,属中山国,章帝改汉昌。魏改魏昌,北齐废。隋置隋昌,属博陵郡。唐改唐昌,属定州,天宝间,改陉邑。至宋康初,省入安喜,迄今为墟市。民居甚众,豪商大贾皆集焉。市衢之西,有西门豹之庙,此即《史记》所谓陈余游苦陉,得富人公乘氏女所也。
新城。在县北三十里。曰新城镇,即古新市县也,为白狄鲜虞之国。汉为中山属县,王莽曰平乐县也。《赵记》曰:“新市县有蔺相如、廉颇、李牧三将之宅。故其城势作成三曲,西北避相如宅,东北避颇宅,东南避牧宅。”又云:“相如祖茔皆在城中。”今为新市乡新城镇,居民数百家,为墟市。十二月,夜宿镇上苏氏逆旅,是夜大雪。
九门故城(董氏族附)。藁城县西北三十里,荒城一区,盖战国时赵邑。本有九室居之,武灵正改曰九门。《史记》“王出九门,如野台,以望齐巾山之境”是也。惠文王二十八年,蔺相如城之,汉为县,今为九门镇,野台在城侧,俗呼为“寒台”云。城中世家,惟董氏一族,故自其龙虎卫上将军俊帅孤军内附,灭金之役,战死黄河之上,谥“忠烈”。其子文炳忠献公,受知世祖,身兼左辖佥枢之职,讨灭宋国,事载信史。次文用,为翰林承旨,谥“忠穆”。次文忠,佥枢密院,谥“忠贞”。其孙上选陕西平章,谥“忠宣”。子孙清显,世罕及之者(内翰元文敏公明善,撰公家传赞曰:“或曰为将三世,其后受其不祥。董氏贵显四世,子孙数千百人。或曰活一人者,必有后。龙虎公、忠显公为大将,不妄杀,滨死而生之者,无虑数十万人。其诸以是为德与后。台臣上章,累请援史张功臣例,进封王爵,子孙辞不受,盖以满盈为诫也。余尝过其第中,见其冠盖蝉联,子孙皆清修好学而有承平公子之风。”观乎此,清河元公之言益信)。
南栾故城(千金渠附)。柏乡县南千山、言山二山之西也,俗呼为“南陵城”。《十三州志》曰:“昔陈公子完,避乱奔齐,桓公以此封之。”汉武帝封赵敬肃王子它,为南栾侯,即工莽之富平也。《左氏传》曰:“齐国,夏伐晋,取栾。”其后南徙,故曰南栾云。城西有千金渠,唐开元中,县令王佐所浚以疏积潦,其堰则谓之“万金堰”也。
真定路之南门,曰阳和。其门颇完固,上建楼橹,以为真定帑藏之巨盈库也,上作双门而无枨臬通过而已。左右挟二瓦市,优肆、娼门、酒炉、茶灶、豪商大贾并集于此。大抵真定极为繁丽者,盖国朝与宋约同灭金,蔡城既破,遂以上地归宋,人民则国朝尽迁于此,故汴梁、郑州之人多居真定,于是有故都之遗风焉。
藁城县西二十五里,故城东高台三所,圮址尚存,郭况故台也。今台傍有三村落:一曰台西,一曰故城,一曰内族,此即郭后所居也。昔光武击王郎,至真定过此,因纳郭氏为后。今台三所作南、西、北三面。北台之上建卢郎神庙,不知何神庙,东向,神像具唐服,民至今祀之。今真定平山县东,有绵蔓故城,即光武所封况之侯国也。
安喜县东南三十里荒台一所,曰鸡鸣台。世传,汉世祖自蓟而南,于此舍宿,其地洼下,遂筑此台,鸡鸣□□□以名云。
赵州城中,州衙南,皇华驿之东,有望汉台。此即东汉耿纯所筑,以望东武之所也,岁久摧圮。宋大观四年,知军州事刘戒,惜其遗迹湮没,乃筑而新之。其高七寻,其基延袤二百八十尺,上广六十尺,仍构屋以覆之,命州判官赵徽之撰《望汉台铭》,刻石,其碑今在州衙前金刺史赵温谔碑楼下。望汉台但一荒丘耳。
赵州城南平棘县境,通津有大石桥,曰“安济。”长虹高跨通衢,上分作三道,下为环洞,两挽复各为两洞,制作精伟,兰刻蹲狮,细巧奇绝。华表柱上,宋臣使金者刻题甚多,不能尽读。有刻曰:“连鹏举使大金,至绝域,实居首选,宣和八年八月壬子题。”桥上片石,有驴足迹四所,世传神仙张果老之迹。或云,当时匠者之戏。匠者曰李春,隋寺人也。张果老《列仙传》云:“果,真定蒲吾人,隐封龙山,唐高宗召,不起,明皇迎入禁中,赐号‘通元先生’。后不知所终。”今真定平山县东十三里,有蒲吾古城,即果老居也。
赵州城西门外,平棘县境,有永通桥,俗谓之“小石桥”。方之南桥,差小而石工之制华丽尤精。清波二水合流桥下,此则金明昌间,赵人裒钱而建也。建桥碑文,中宪大夫致仕王革撰。桥左复有小碣,刻桥之图,金儒题咏并刻于下。
李书院(吟台附)。元氏县封龙山龙首峰下,有宋丞相李读书堂及吟台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