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东北,西南流至清远县,东北入浈江,疑即一里水也。其处隘,名之为观峡。[三四]连山交枕,绝崖壁竦,朱峡作岐,戴、赵同。又崖作岸,《笺》曰:一作崖。赵仍,戴改。守敬按:《御览》五十三引此作观峡,又引王韶之《始兴记》,中宿县有观峡,横峦交枕,绝崖岝 。盖郦所本,则岐为峡之误,岸为崖之误,无疑。《元和志》,观亭山一名观峡,一名中宿峡,在中宿县东三十五里。[三五]《舆地纪胜》,峡山在县
东三十里,崇山峻峙,如擘太华,中通江流。今峡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下有神庙,背阿面流,坛宇虚肃,赵改虚作灵。庙渚攒石,巉岩乱峙中川。时水洊至,鼓怒沸腾,流木沦没,必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朱作林,《笺》曰:当作材。戴、赵改。会贞按:《酉阳杂俎》十亦云,中宿县山下有神宇,溱水至此,沸腾鼓怒,槎、木泛至此沦没,竟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又《异苑》云,观亭有江神祠坛,经过有不[字误。] 者,必狂走入山,变为虎,异。晋中朝时,县人有使至洛者朱者字在至字上,戴、赵同。会贞按:《御览》五十三引此作有使至洛者,《寰宇记》同,此误无疑,今订。事讫,将还。忽有一人寄其书,云:吾家在观峡前,[三六]朱观下有脱文,戴、赵增岐字。守敬按:于文当有峡字,《御览》引亦无峡字,则脱误已久。戴、赵不知上岐为误字,据增,失之。石闲悬藤,即其处也。但叩藤,自当有人取之。使者谨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书, 延入水府,衣不沾濡。守敬按:《类聚》八十二引王歆之《始兴记》,[三七]晋中朝有质子将归,忽有人寄其书,告曰,吾家在观亭,亭庙石闲有悬藤,君至叩藤,家人自出。归者如其言,果有二人出水取书,并曰,江伯令君前。入水,见屋舍甚丽。今俗咸言观亭有江伯神也。《异苑》亦载之。言此似不近情,然造化之中,无所不有,穆满西游,与河宗论宝,以此推之,亦为类矣。守敬按:穆满与河宗论宝,见《穆天子传》。详《河水注》一。
溱水又西南径中宿县南, 孙皓分四会之北乡立焉。守敬按:汉县属南海郡,后汉因。郦云,孙皓分四会立,盖后汉末尝废入四会,吴重立也。吴属始兴郡,晋因。宋属广兴郡,齐属始兴郡,梁为清远郡治。在今清远县西北六十里。四会县见《 水》篇。
南入于海。
溱水又南注于郁,而入于海。守敬按:《经》言溱水入海,从《山海经》也。《注》言注郁而后入海,并应《汉志》也。详《洭水》篇。郁水即温水之下流,见《温水》篇。今乐昌水自临武县东南流,径宜章县、乐昌县、曲江县,与浈江会,自下通为浈江,亦谓之北江。西南径英德县,清远县、四会县,分为二水。正派东南径南海、番禺,支津西南径三水县,与西江之支津会,即《注》所谓注郁也。又东南合正派入海。
校记
[一] 「唐山,盖路山之别名也」 按:宋本《寰宇记》百一十五武冈县下云:「唐纠山,《汉志》所谓都梁之路山,资水出焉。」又云:「晋武帝分都梁立为武冈县,今冈东五十里有汉都梁故城是也。」
[二] 「此《注》作武冈……乃别有所据」 按:《元和志》三十云:「吴宝鼎元年改为武冈县,因武冈为名。一云:晋武帝分都梁县置。」杨《疏》谓别有所据,是也。
[三] 「戴、赵增」 按:全氏校本阙佚,王梓材以全氏底本无存,从赵本大小《注》照例补之。
[四] 「《汉表》作洛阳」 按:《汉表》洛陵侯童,长沙定王子,四年三月乙丑封,此作「洛阳」误。
[五] 「名之为茱萸江,盖水变名也」 按:《元和志》三十益阳县下云:「资水一名茱萸江,南自邵州流入,经县南三十步。」
[六] 「《寰宇记》引罗含《记》入作没」 按:《元和志》三十六全义县下湘水条作「日月若出入其中」。
[七] 「如淳曰……九嶷在苍梧冯乘县」 按:《礼记 檀弓》上亦云:「舜葬于苍梧之野。」如淳云:「故或云舜葬苍梧也。」杨氏未引此语。
[八] 「考《史记》云……葬于江南九疑……殆全氏笔误欤」 按:全氏不误。云归葬于江南九疑者,胡氏《通鉴 注》(始皇帝三十七年)引太史公语也。
[九] 「罗含《湘中记》,有雍水注湘」 按:王先谦《集解》作「雍州」,序在第三。今标点本《后汉书》作「灌水」,无校记。
[一〇]「迤逦不断,凡数十里」 按:《清一统志》二百八十二山在东安县北一百五十里,山根迤逦不断四十余里。
[一一]「王隐曰:应阳县本泉陵之北部」 按:标点本《史记 五帝本纪》(页四十五)引《正义》引王隐书,标点作「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
[一二]「赵改衡水作衡山」 按:赵有校,《刊误》云:「《方舆纪要》云:衡山县,汉湘南县地,三国吴析
置衡阳,晋改衡山。水字误。」《疏》未录。其言有据,今补记于此。
[一三]「治湘南」 按:戴本作「治晋湘南」,杨氏驳之。沈钦韩《疏证》乙作「治湘南晋」,从朱及赵也。沈云:「按赵本太守上加晋字,此(指戴本)盖承之。考《州郡志》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