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注》三。
沅水下注洞庭湖,方会于江。会贞按:《注》言会江,似应《经》文。然以为注洞庭则以湘水为正流,谓洞庭为湘水所汇也。说见《湘水》篇及《江水》篇。今水自平越州东北流,径清平县,合马尾河为清水江。又东径台拱厅、清江厅、天柱县、黔阳县为沅江。又东北径 浦县屈西又东北径辰溪县、泸溪县、沅陵县、桃源县、武陵县、龙阳县入洞庭湖。湖水至巴陵县东北入大江。
水出武陵镡城县北界沅水谷。戴、赵改城作成。守敬按:县详《沅水》篇。《初学记》八引《水经注》曰,浪水出武陵镡城北界山谷。《荆州记》谓之浪溪。证以《御览》六十五引《永初山川记》曰,汉水古为沧浪,即渔父所云沧浪之水清。今沧浪之水合流,出镡城北界山,此盖后人名之,非古沧浪也。宋本《寰宇记》武陵县下,亦载刘澄之说,似《初学记》作浪水不误。然考《山海经》 ,郭《注》音银。郦氏引《山海经》以释《水经》,而不言其异同。知《水经》必作 ,而他书作浪,皆不足据。《阜昌禹 图》石刻作佷,亦非。《汉志》称康谷水,当出康谷,《水经》则云出沅水谷。但镡城之南,间以重岭,岭北之水,皆北流入沅,则自北界南流者。今有义江出义宁县北为古镡城南境,盖即 水也。
《山海经》曰:祷过之山, 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是也。《南次三经》。
南至郁林潭中县,守敬按:县详《温水》篇。与邻水合。会贞按:陈澧云,邻字疑为潭字之误。非
也。潭水至阿林入郁,见《温水注》,此《经》谓 水合邻水在潭中,《注》亦叙邻水历潭中注 ,不至阿林,则与潭非一水,故邻不当作潭也。
水出无阳县,县故镡成也。晋义熙中,改从今名。守敬按:汉无阳县,后汉省,晋复置,[《志》作曰舞阳。]在今芷江县,详《沅水》篇。此云义熙中改镡城曰无阳,盖是时废镡成,移置无阳于此也。宋曰舞阳、齐曰 阳,并属武陵郡,后省。在今绥宁县东北。今有黄源江,出永宁州北,亦近古镡成南境,疑即邻水也。俗谓之移溪,溪水南历潭中,注于 水。守敬按:今黄源江东南流,径永南州,至永福县南,入义江。
又东至苍梧猛陵县为郁溪,守敬按:《汉志》广郁之郁水至四会入海。《水经》分为二截,于温水、 水下分载之,说见《温水》篇。此郁溪即彼篇所云入郁之郁水。古人言溪,不必定是小水,如汉水以劳水为尚龙溪是也。陈澧谓郁水之外,别郁溪失之。又东至高要县为大水。
郁水自郁林之阿林县朱郁水下有脱文,全、戴增出字,赵增自字。守敬按:郁水详《温水》篇,自广郁下径阿林,非出阿林也。此郁水云云,正承彼篇为说。赵增自字,是也。戴增出字,是并《温水》篇文忘之矣。东径猛陵县。全云,按《汉志》苍梧郡猛陵县龙山,合水所出,南至布山入海,而善长不志。猛陵县在广信之西南,守敬按:汉置县,属苍梧郡,后汉、吴、晋、宋、齐、梁因。《元和志》,孟陵县南至梧州九十里。盖后徙治。据《注》在广信西南,则在今苍梧县西南。广信详下。王莽之猛陆
也。 水于县左合郁溪,守敬按:《注》上称郁水,此变称郁溪者,就《经》为说也。考 水之西为潭水,自阿林入郁,即今柳江。今义江自义陵县西南流,径永福县、雒容县,与柳江会,则 水亦当至阿林合郁水,而《经》言 水至猛陵为郁溪,《注》因而释之。《温水注》先 潭水于阿林注郁,后叙 水于猛陵注郁,则是 水于潭水东别合郁水矣,今无此水道也。乱流径广信县。《地理志》全、赵有曰字。苍梧郡治,武帝元鼎六年开。守敬按:《汉志》文。汉置县,为苍梧郡治,后汉、吴、晋、宋、齐、梁因,即今苍梧郡治。王莽之新广郡,县曰广信亭。王氏《交广春秋》曰:赵云:按虞喜《志林》,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守敬按:虞说本《吴志 孙策传 注》,此书《隋志》不著录,盖已佚。《新唐志》有《交广二州记》一卷,或是残帙。元封五年,交州自羸 县移治于此。守敬按:《续汉志 注》引《交广春秋》同。《宋志》,汉武帝元鼎六年开百越,交趾刺史治龙编。献帝建安八年,改曰交州,治苍梧广信县。《元和志》,汉本定为交趾刺史,不称州,以别于十二州,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士燮为太守,共表请立为州,自此始称交州焉。元封时当称交趾,王氏称交州,乃就后世之名言之。至《宋志》谓初治龙编,及建安改为州时,始治广信,而《交广春秋》云,元封时,自羸 移治广信,则传闻之异也。郦氏以为据,盖以其说较古耳。建安十六年, 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将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苍梧太守长沙 巨朱巨作臣,下同。赵据《吴书 步骘
传》改,戴改同。拥众五千,骘有疑于巨,先使谕巨,巨迎之于零陵,遂得进州。巨既纳骘而后有悔,骘以兵少,恐不存立。巨有都督区景,勇略与巨同,士为用。骘恶之,阴使人请巨,巨往告景,勿诣骘。骘请不已,景又往,乃于厅事前中庭俱斩,以首徇众,即此也。会贞按:《吴志 步骘传》,建安十五年,徙交州刺史,领武射吏千人南行。明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