膊岭之异名,知即沫水出岷山西者,亦可为刘说之证也。汶江同出。考此水今曰大金川,即汉汶江徼外之涐水,惟南流至木坪土司西北,分为二,涐水西南流,即今大渡河,[见《江水》一。]沫水则伏流东南出耳。山即蒙山也。守敬按:蒙山详见《青衣水》篇,此则山在今名山县西天全州西北者也。
东北与青衣水合,守敬按:《青衣水》篇见前。
《华阳国记》戴改志。守敬按:不改。说见《河水注》一。曰:二水于汉嘉青衣县东,合为一川,守敬按:《青衣水经》云,青衣水出青衣县东,与沫水合。合处在今芦山县南。自下亦谓之为青衣水。守敬按:今《华阳国志》阙汉嘉郡,无此条。《续汉志》汉嘉县,《注》引《华阳国志》,有沫水,从邛来山岷江,又从岷山西来入江,合郡下青衣江入大江文与此大异,当是郦钞变其辞,然《续志 注》亦多讹字,不可理。沫水又东,朱脱沫字,戴、赵增。径开刊县,朱刊作邦,赵同,戴改。会贞按:据《平
乡道碑》[见下。]则刊字是也。《注》言晋初置,而此县不见《晋》、《宋志》,盖旋置旋废矣。故平乡也,会贞按:《隶续》十一载《南安长王君平乡道碑》云,平乡明高大道北与武阳,西与蜀郡青衣越巂通界。永元七年,南安长王君,遣掾何童、史道兴,取崖通道云云,是平乡为后汉著名之地,晋于其地置县,郦氏因有故平乡之目。《唐志》洪雅县下,开元七年,置平乡县,八年省。则取故地为县号也。在今洪雅县境。晋初置。沫水又东径临邛南,而东出于江原县也。朱原作源,戴、赵改。守敬按:临邛、江原俱见《江水注》一,在今邛州及崇庆州,去沫水远,今无径临邛出江原之道。
东入于江。守敬按:今大金川南流至天全州西北,伏流东南出,至芦山县西南以下至乐山县入江,即青衣水之道也。
昔沫水朱《笺》曰:孙云,当作若沫水。赵云:按非也。《汉书 司马相如传》云,西至沫、若水。又云,故乃关沫、若。谓沫水及若水也。孙汝澄误以二水为一名,又以己意改沫若为若沫,缪之甚矣。《御览》引此文是昔字。自蒙山至南安西溷崖,朱西作而,赵改为,戴改西。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代为患。蜀郡太守李冰发卒,凿平溷崖。河神赑怒,冰乃操刀入水与神 ,遂平溷崖,通正水路,开处即冰所穿也。赵云:按溷崖即《江水》篇之熊耳峡也。守敬按:此条本《华阳国志》三。《汉书 沟洫志》,李冰凿离 ,避沫水之害。晋灼云, ,古堆字也。 ,岸也。师古曰,音丁回反。[《史记 河渠书》作碓,《集解》亦引晋灼《注》。]考《说文》、《字林》、《玉篇》、《广
韵》、《集韵》皆无 字,《正字通》始搜入。如《沟洫志》果有此字,不应古字书皆遗之。钱大昭曰, 当作●,《说文》,●,高也。从●,佳声。徐铉音都回反。按 与●形近,知《沟洫志》本作●,[《史记》旧本亦当同。]自传钞既久,乃误作 ,又或误作崖。故《寰宇记》雅州下引《郡国志》称离崖。名山县下亦称离崖,[其云音雅,雅州以此得名,误。]又不知何时并误离作溷。故《华阳国志》称溷崖,而《注》遂沿之。总之,《河渠书 沟洫志》谓李冰凿离●,避沫水之害。而《华阳国志》及《注》 溷崖于沫水,则溷崖即离崖无疑也。故《寰宇记》既两载离崖,又于龙游县下引《沟洫志》离 ,[一二]而颜鲁公作《离堆碑记》直书作堆,又移其地于新政,在今南部,误矣。近志谓在今灌口,则因李冰开成都两江,与江神 而混合之。
延江水出犍为南广县,守敬按: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县,见《华阳国志》,属犍为郡,后汉因,蜀为南广郡治,晋属朱提郡,后复为南广郡治,齐因,梁荒废。在今珙县西南。考《汉志》无延江水,而汉阳下云汉水入延,鄨下云鄨水入延。王先谦谓班氏载入延之水,无反置延江大水不录之理,盖传写夺文是也。今水曰乌江,源出威宁州西。东至牂柯鄨县,守敬按:汉置县,属牂柯郡,后汉、蜀、晋因,后属平夷郡,寻改郡曰平蛮,宋、齐因,梁荒废。在今遵义县西。又东屈北流,朱又字在东至上,赵同,戴乙。
鄨县故犍为郡治也,赵云:按两《汉》、《晋》、《宋》诸《志》,俱不云犍为郡治鄨,且鄨属牂柯,已见《经》文,善长《注》自异何也?会贞按:《华阳国志》三,犍为郡,孝武建元六年置,时治鄨。元光五年,移
治南广。孝昭元年,移治僰道,后徙武阳。赵氏失检,故不知郡尝治鄨。洪亮吉亦未知之。按牂柯郡元鼎六年始置,别属牂柯,当是元鼎时。县有犍山,会贞按:《华阳国志》鄨有犍山,见《保干图》。晋建兴元年,置平夷郡。会贞按:《华阳国志》平夷郡,晋元帝建兴元年置。考建兴为愍帝年号,元帝年号则建武也。《华阳国志》建兴为建武之误,此《注》亦沿其误。又《宋志》晋怀帝永嘉五年立平夷郡。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温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朱黚水讹作鄨水,下同,戴、赵改。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骃谓之阚水──俱南入鄨水。鄨水于其县而东注于戴删于字。延水。戴、赵延下增江字,下同。全云:按《汉志》,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