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引徐广说,「社」字误,合作「于杜亳」。杨氏从「社」字则当增「于」字作「于社亳」,不增「于」字,则当改「杜」。今从徐广及司马贞说改「杜」。
 [一二]「《正义》引《周地志》」 按:「《正义》原作「《索隐》」,实《正义》所引,杨氏误记,今订。
 [一三]「《九域志》,汉中郡有古胡城……」 按:当作「原书古迹中」,通行本无之。
 [一四]「《书钞》一百八引《晋起居注》称,咸熙十年,误」 按:孔刻本不误,作「义熙十三年」。
 [一五]「迎大豫于揟次。《音义》揟,子鱼反,次音恣」 按:《晋书音义》原文作「孟康:揟音子如反,次音恣。」引孟康《汉书音义》如此。
 [一六]「状如偃月」 按:《御览》六十七引《方舆记》引此云:「注《水经》云:形如偃月,故号明月池。」亦作「形」,不作「状」。
 [一七]「汉王之国,良送至中,是良尝莅此,张良渠之名亦有所自」 按:杨说可疑。据《良传》言:「良送至 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烧绝栈道,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则良至 中被遣行时栈道尚未烧绝,安得有渠名之?
 [一八]「《元和志》,晋平谯纵后,梁州刺史尝理成固」 按:《元和志》二十五兴元府下云:「锺会既克蜀,又置梁州。晋末李特据蜀,汉中又为所有。桓温讨平之。谯纵时,又失汉中。纵灭又归旧理。」
而《寰宇记》百三十三云:「谯纵灭,复理汉中之苞中县,今衮城县也。东晋末,又移理城固。」熊氏引二书云:「即上大城固也。」似《元和志》所云旧理即城固,而《寰宇记》则以为苞中县,还后方移理城固。熊说未分明。考《宋书 州郡志》三梁州刺史下云:「纵灭,刺史还治汉中之苞中县,所谓南城也。」又云:「永初郡国又有苞中、怀安二县。」「苞」字下各本有「县作」二字,标点本删去,以为衍文。今按:原文当是苞县、怀安二县,而「苞」字有小注云:「县一作中。」则是一本作苞中、怀安二县。此苞中即上引还治之苞中,所谓南城是。《元和志》 城县下云:「晋义熙末,朱龄石平蜀(谯纵),梁州刺史理此,仍改 中县。」据此则熊氏误解「又归旧理矣」。以《元和志》同卷之文释之,明非城固。
 [一九]「八百以杖指崖,出涌泉」 按:《寰宇记》百三十八西乡县下引《唐公房神仙传》略同,但「渴」作「无酒」,是渴为酒渴,又泉涌出上有「酒」字。下云:「故后人敬之,立祠甚灵号曰唐公房。」小异。
 [二〇]「宋遣秦州刺史萧思话西讨」 按:沈钦韩《疏证》云:「按《萧思话传》,起督梁、南秦二州诸军事,横野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则思话专官只可称梁州,不当云秦州也。」今按:沈说是也。《宋书 州郡志》梁州刺史下云:「文帝元嘉十年,刺史萧思话还治南郑。」其专官是梁州,《思话传》记遣西讨事正在十年二月事。但标点本作「贼退保西水」,失校「西」字。熊氏云当以此正之。《方舆纪要》五十六酉水下亦云:「或误西水。」沈炳巽亦云《宋书》之误。
 [二一]「人不能上,朱人上有今字,赵、戴删」 按:《寰宇记》百四十一引《水经注》作「刻石为文字,今人不能上」,朱《笺》本或依之。熊氏云「今」字不宜省。



《水经注疏》卷二十八
沔水中朱此卷《经》文又东过堵阳县至《注》文习凿齿又为其宅铭焉,为卷二十九之首,表目作《沔水下》,以又东过襄阳县北至末为卷二十八,前后互讹。戴订正表目,删下字。赵前后互移同,惟移此《经》又东过堵阳县至宅铭焉接二十七卷末,全亦前后互移,移此《经》又东过堵阳县至宅铭焉接上卷末,今从戴订,自此至末为一卷,而表目作《沔水中》。
又东过堵阳县,全云:堵阳即汉南阳之属县也。《寰宇记》,郧阳县东十里有兜牟山,汉中郡与南阳郡分界处。此是汉旧县,非唐初所置南丰州之堵阳也。会贞按:汉南阳之堵阳,《淯水注》作赭阳,以赭水名,者音。《后汉书 朱佑传 注》,故城在唐州方城县。在今裕州东六里。此堵阳为汉、魏间所置县,以堵水名,其水俗号陡河,知其音为当古切,故城在今郧县西南,判然各别。且全引《寰宇记》,明言南阳、汉中分界于郧乡东。此堵阳在县西南,则为汉汉中境,安得有南阳之县,弗思甚矣。此县盖旋置旋废。至晋,堵阳仍属南阳。考南阳县境,与此地中隔顺阳之武当,必仍还故所。唐南丰州之堵阳,正因故名也。堵水出自上粉县,北流注之。朱出下衍焉字,戴、赵删。全云:两《汉志》无上粉县,疑是曹魏暂置而旋废者。《寰宇记》,房陵县有粉城,因粉水为名,疑即上粉县故城,此《经》文晚出之证。守敬按:《水经》作于三国魏人,全误以为桑钦作,故有晚出之说。据《寰宇记》,上粉在今房县境,互见《粉水》篇。
堵水出建平郡界故亭谷,朱出作自,赵同,戴改。守敬按:观此堵水出建平云云,足知上出上粉县非《注》文。堵水出建平界,去上粉甚远,不得谓出上粉。此郦氏正《经》之失。建平郡治巫城见《江水二注》。《寰宇记》,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