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世人皆谓明人好臆改古书,如此等,恐亦不足法也」 按:杨氏不同于顾亭林之赞朱《笺》为有明三百年一部书,其意谓亭林以朱氏不轻改古书为可贵,但如此以宋本论证人所尽知之事,亦不足贵耳。
 [二七]「《寰宇记》晋末废」 按:《寰宇记》三十宝鸡县下引《周地图记》云,晋末废。
 [二八]「水出汧县之蒲谷乡弦中谷」 按:「弦」字下漏引「朱《笺》曰:旧本作维」七字,今订补。否则赵氏所云「朱氏上以维字改弦」不可解矣。
 [二九]「《元和志》后魏大统十四年宇文泰」 熙仲按:大统是后魏年号,而文帝则指北周宇文泰之追谥。《疏》直并《元和志》文作后魏文帝,欠妥。今删大统上「文帝」二字,「十四年」下补「宇文泰」,改为「后魏大统十四年宇文泰置」。《要删》十七作「周文帝大统元年」,亦误,今不从。
 [三〇]「人迹罕交」 按:《寰宇记》三十虢县下引作「交」,「幽隍」亦作「隍」。
《水经注疏》卷十八
后魏郦道元撰
宜都杨守敬纂疏
枝江熊会贞参疏
  渭水中戴删中字。
又东过武功县北。朱过作径,戴、赵改。
渭水于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朱脱来字,赵据胡渭校增,戴增同。水出县西南衙岭山,守敬按:《汉志》武功下云,斜水、 水俱出衙领山。《寰宇记》,衙岭山在 城县西北九十八里, 水源出北山。斜水则言出斜谷,不以为出此山,[一]是山之名已移而南矣。余谓《汉志》系衙领于武功,盖即今郿县西南、 城东北之秦岭,在 城西北数十里者,特北山之所蔓延耳。今斜水上流曰桃川,出郿县西南山。北历斜谷,[二]会贞按:《续汉志》,武功有斜谷。《地形志》,平阳有新谷,谷口在今郿县西南三十
里,此北口也,南口曰 口,详见《沔水注》。径五丈原东。诸葛亮《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余。会贞按:《长安志》引此作十余里。《地形志》:岐平阳有五丈原。《隋志》、《通典》,郿县有五丈原。《元和志》,在郿县西南三十五里。在今县西南,与岐山县接界。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也。是以诸葛亮《表》守敬按:《御览》七十三引《诸葛亮集》此条。云:臣遣虎步监守敬按:《蜀志 姜维传》,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虎步监盖羽林监之比。孟琰,守敬按:《御览》引作孟玉,[三]玉盖琰字之脱烂。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长,守敬按:《御览》引作水涨,《困学纪闻》引亦作水长。攻琰营,臣作竹桥,守敬按:《御览》作车桥,《长安志》引此亦作车桥,则竹字误。越水射之。桥成驰去。其水北流注于渭。《地理志》武功县下。曰:斜水出衙岭北,至郿注渭。[四]
渭水又东,径马冢北。朱无渭字,赵、戴增。诸葛亮《与步骘书》曰:马冢在武功东十余里,守敬按:孔明上言五丈原在武功西,此言马冢在武功东,而五丈原、马冢之间无武功城。玩《注》武功水正在五丈原、马冢之间,乃知孔明所言武功,谓武功水也。马冢在今郿县西南十五里。有高势,攻之不便,是以留耳。
渭水又径武功县故城北,守敬按:前汉县属右扶风,后汉徙废。在今郿县东四十里。王莽之
新光也。《地理志》曰:右扶风武功县下。县有太一山,赵据《汉志》改一作壹。守敬按:《史记 夏本纪 索隐》、《初学记》引《汉志》作太一,并与此合,知《汉志》本作太一。又《续汉志》、《初学记》引《福地记》、《三秦记》、《秦州记》、《文选 张衡<西京赋>》、潘岳《西征赋》[五]均作太一,今本《汉志》作太壹,盖后人改。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也。会贞按:《左传 昭四年》中南,杜《注》,在始平武功县南。又《释例》云,武功县西南有太壹山。中南本传文,杜以太一释之,故郦氏 太一云,杜预以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会贞按:太白山以下至疾风句,辛氏《三秦记》文,引见《御览》四十、《寰宇记》、《长安志》。而孙星衍谓亦曰上脱《三秦记》三字,则非。郦氏运用古籍,不必尽出书名也。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会贞按:《御览》、《寰宇记》作三百,《长安志》仍作二百。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六]会贞按:据《御览》、《寰宇记》两鼓角上当有鸣字。《长安志》亦脱上句鸣字。又雨上均有暴字。杜彦达[七]曰:守敬按:《通鉴》唐天宝八年《注》引此作杜彦远,《元和志》亦作远,然《注》下文作达,与此同,《滍水注》亦同。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王校本此下载朱《笺》曰:《周地图记》曰,太白山上恒积雪,半山有横雪如瀑布则雨,人常以为候。故语曰,南山瀑布,非朝即暮。守敬按:朱《笺》无此说。惟锺、谭本书眉有之,首标朱云,乃朱无易
也。项絪本删去朱云二字,将文载入书中,与朱《笺》混。王氏未見謀 原書,遂誤以為箋語也。山上有谷春祠。春,栎阳人,成帝时病死而尸不寒,后忽出栎南门及光门上,守敬按:《列仙传》作横门。此长安城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