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广阳顷王子,元帝初元五年封。戴增、改同。《地理风俗记》曰:朱脱风俗二字,赵据黄本校增。戴增同。方城南十里有临乡城,故县也。守敬按:前汉县属涿郡,后汉废。《地形志》,方城有临乡城,在今固安县南。朱此下衍城南十里四字,赵、戴删。淀水又东南径益昌县故城西南,入巨马水。
巨马水东径益昌县故城南,汉封广阳顷王子婴为侯国,赵云:按《汉表》,婴以元帝永先三年封。王莽之有秩也。守敬按:《汉志》作有袟,宋祁曰,作有秩。《地理风俗记》曰:方城县东八十里有益昌城,故县也。守敬按:汉县属涿郡,后汉废。《寰宇记》,故城在固安县东南五十里。在今霸州东北。圣水注巨马河在此下。
又东,八丈沟水注之。水出安次县守敬按:县详《圣水》篇。东北平地泉,赵、戴删泉字。会贞按:《 水注》,高梁水出蓟城西北平地泉,与此同,水在今安县东北,已湮。东南径安次城东,东南径泉州县故城西,朱泉讹作束。赵据黄本改云:此是汉渔阳郡之泉州县,非勃海郡之束州县也。戴作泉。会贞按:《大典》本、明抄本并作泉。泉州县详《沽水》篇。又南,右合虖池河枯沟。会贞按:下称巨马水南入虖池,虖池在巨马水之南,此沟在圣水、巨马水之北,何以谓之虖池枯沟?疑有
误。或虖池溃决北出,尝横流安次、泉州之境,后世犹留故名,与枯绛同乎?沟自安次西北,东径常道城东常道城详《圣水注》。安次县故城西,晋司空刘琨所守,以拒石勒也。守敬按:晋建兴中,刘琨自代出飞狐口,奔于安次,见《 水注》。又东南至泉州县西南,东入八丈沟,又南入巨马河,朱《笺》曰:原本以又东南至又南十六字《经》文,以入巨马河乱流东注也作《注》文,谢耳伯云,宋本又东南至注也二十五字,接石勒也,俱作《注》文。守敬按:水在今东安县东北,已湮。乱流东注也。守敬按:今霸州南有会通河,西自雄县流入,东至天津县界,注于西沽。《一统志》云,本古拒马河故道,非也。《明 地理志》拒马河旧在霸州北,后徙州南。又古易县在今雄县西北,郦氏载易县于《易水》篇,而此《注》不言径易县,知水行易县北,则拒马河故道在今雄县、霸州之北也,
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北,县详《浊漳水注》。东入于海。
《地理志》广昌县下曰:涞水东南至容城入于河,朱讹作海。赵删海字,以下文河字属上读,云:《汉志》作入河,海字衍文。戴改海作河。河即濡水也。戴云,按此谓南濡。盖互以明会矣。全云:此句疑。会贞按:北濡入涞见《汉志》,则濡入涞,涞入濡,可云互以明会。而涞至容城入河,郦氏谓河即濡水,准以地望,明指南濡。古无南濡入涞之文,而郦氏云以明会,实属可疑。全本有此句疑
三字,而赵本不载,此非刻全本者所能伪为,当是七校真本。又按《汉志》灵邱下云:滱河东至文安入大河。洪颐 云:滱亦名河,滱水入河即入滱也。较郦氏谓河即濡水为胜。巨马水于平舒城北,南入于虖池,同归于海也。
校记
[一] 「王莽更名朔调也。朱更作改」 按:朱《笺》本「更」作「改」。戴氏仍作「更」,且云:近刻作「改」。《疏》误,今订。
[二] 「《房山县志》,羊头冈在县北六十里」 按:《清一统志》四:「羊头冈在房山县北六十里,即古羊头阜也。」今据增「十」字,作「六十里」。
[三] 「又东径其县故城南」 按:朱《笺》本「径」讹作「过」,沈本同。《疏》漏记。
[四] 「《寰宇记》谓武垣在河间西南四十里」 按:《记》六十六,东西武垣城在郡西南三十八里,有故城存。其上文云:「故州乡城在郡东北四十里。」《疏》误。
[五] 「东、西、南、北四甘池村」 按:《一统志》五村下有「西村之」三字,今补。
[六] 「今案经脉水而不能届也」 按:朱《笺》本脱「水」字,沈本同,订补「水」字,《疏》漏作记。
[七] 「汉灵帝中平三年」 按:朱《笺》本、沈本讹作中平二年桓帝封荆州刺史云云。沈云:中平乃灵帝年号,今云桓帝,误。赵氏依《灵帝纪》改,「二年」改「三年」,戴改同。
[八] 「《魏志 乐进传》,太祖表封」 按:《进传》但言建安十一年操表献帝请论功纪用宜(与于禁张辽)各显宠,于是进为折冲将军,不言封爵。检《武帝纪》,建安十二年,下令促定功行封,于是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陈寿文过简,此《注》文可补其事及封国所在地。
[九] 「朱则旧讹作旧则,赵同,戴改」 按:沈本同,全校本云,有误文。
[一〇]「又南三里为郦亭」 按:《名胜志》涿州下云:「去楼桑村三里为郦道元故居也。」
[一一]「今本《郡国志》脱亢字」 按:标点本补「亢」字,校勘记据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依此《注》引谓夺「亢」字,补。沈本补。
[一二]「东南径临乡城南」 按:朱《笺》本、沈本「乡」下夺「城」字。赵氏刊误云:临乡下落「城」字,全、戴补同。



《水经注疏》卷十三
  后魏郦道元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