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唐武德中来朝,有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于此。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而灵之,名曰“圣墓”。〔明黄凤翔游灵山睹僧坟诗〕磊磊碧石台,瑟瑟白梅树。远瞰平远畴,近临樵牧路。竖子共踯躅,云是古僧墓。湼盘不记年,邱垅犹如故。每当暮春时,亦荐寒餐具。他人为子孙,徙倚竟薄暮。佛法本无生,生来亦不住。去时岂有迹,霓光与泡露。漫将腐草尘,溷向圆寂处。谨按《大清会典律例》:职官一品茔地九十步,二品八十步,三品七十步,四品六十步,五品五十步,六品四十步,七品以下二十步,皆从茔心发步,各数至边。庶人茔地九步,穿心十八步。又先贤祠宇坟墓,屡奉诏旨,地方官保固恤典最为优渥,奈贤臣后裔不无式微,市井无行之徒,每听土棍、地师指引,妄希吉穴。或诱一二不肖子孙写给,或藉邻山影占,竟将前贤丘垄掘斩迫伤,道路之人莫不嗟愤。所望当道有司、仁人君子时为樵苏之护,则感戴者不仅在其后人矣。

  附漏泽圆义冢
  漏泽园 宋干道五年,守韩仲通建。嘉定十二年,守真德秀撤而广之。绍熙二年,守颜师鲁筑丛冢于东山永福寺后。守邓驿复于四门城外增置丛冢。明洪武初,建漏泽园在仁风门外一里许。嘉靖四年守高越重建,缭以垣墙,命东禅寺僧守之。
  义冢 在东关外二里东岳,即古之凤山冢地一所。万历三十五年,知县李待问捐建,豁产充为官地,听民埋葬。邑人琢像祀于凤山寺左,历久倾圮。郡绅郭赓武重建。干隆十二年前,署县李元瑞加修,为文记之。干隆二十二年,升县干从濂徙佛于后层,移像居中,匾为名宦李公祠,知县王勋加葺之。〔李元瑞记〕先生为前明进士,治晋邑捐俸画山立义冢,邑人数百年无髑髅之叹,拜先生之德也。当时琢石像祀之,迄今道范俨然。丁卯秋,瑞借篆兹土,登堂展谒,益深高山景行之思,乃命工重新之,敬志数言于额。时干隆十二年嘉平月,尧都李元瑞并书。
  又冢地一所 康熙年间提督侯张云翼捐建。〔云翼自为记〕穷而无告,死当安土;旅魂飘泊,尤所心恻,因捐俸购民地五亩,以为义冢。凡属孤贫无依,及流离客榇,即听瘗埋。其余不许混葬,并不许视为闲地侵没界限。特垂示于石。时康熙二十九年仲冬,一等侯管福建陆路提督事关中张云翼记。
  又凤山寺左冢地一所,雍正六年间知县苏本洁捐建。后人因名苏厝埔。 〔本洁自为记〕出东门不二里许,为邑人卜葬之所,丛冢累累,殆以万数;地不加辟,而葬者日益多。而土工之筑坟毁坟,而发掘之控日盈案牍也。余承乏兹土,道出东岳,见沟壑之间,白骨纵横,恻然伤之。议欲多置义冢,以推广圣天子掩骼深仁。设诸大夫,皆以为宜。顾日不暇给,未能即辩。六年正月,洁将以代去,是不可以言之而不能行也。乃捐赀置地于东岳之麓。计产七亩,树石为界。度其中可容广柳之车六百有余;听贫民之不能买地者葬焉。恐其争也,为之勒诫于石。虽然,地有限而葬者无穷,是又不能无望后之君子矣。此系官山,阴阳不忌。比连者安,不得自利。开圹下棺,勿侵旧瘗。相让一尺,彼此依庇。所葬何人?报名详记。山可典守,不得挖并。漏泽有穷,逝波曷既?勒石冢旁,愿广斯义。雍正六年正月海虞苏本洁立。
  又岳口冢地一所,雍正七年知县唐孝本捐建,后人名唐厝埔。 〔孝本自为碑记〕古者葬埋之设,所以丛骸体而安,为报亲恩而尽子职。独是贫穷之惨,徒尔兴嗟。本县甫莅斯邑,目睹斯地附近城郭,便于速埋,捐俸购之,使贫民毋致停葬。生者有赖,死者得安,亦佐阳理阴之微意耳。雍正七年八月知晋江县事唐孝本立。
  又附岳之象坑山冢地八所,先农坛后冢地一所,岳口冢地二所,共十一所。先因干隆十八年癸酉,泉郡大,越戊寅复炽,延及己卯,穷民殡葬无资。知县王勋捐俸倡始,谕劝绅衿商士捐赀购地,大施棺木并给坟碑,听民埋葬。又将漏泽园遗址,起盖店屋七座,后楼五座,招赁收税,永充冢山祭葺之资,有董事数人轮流管掌。
  又东门外象坑乡岩沟园八坵,东山边园十七坵,两处相连,立大碑二,界石二十二。南门外狮山尾园一坵,立大碑一,界石四。北门外花园头乡山并园大小二十五坵,立大碑一,界石亦二十二。嘉庆十八年守郭正谊捐建于东门外弥勒亭李公祠边,总勒冢地丈尺禁约。
  又安平义冢五所 一曰凤穴,在八都龙山寺后,本青琐张博士墓。元时为官山,听民择葬,故号为博士顶,又名石城墓。一曰鲤鱼穴,在凤穴南里许,亦为官山。一曰寨埔东城角,明成化间,里人郑璞与安姓买地舍为义山。一曰崎岑,在龙山寺西二里许,侯厝乡左畔,康熙年间始置。一曰北门埔,在安平市北,明都督陈殉难葬此,后为官山。嘉靖间筑城,移东城角,都祀坛于此。康熙间黄仲珏复移坛于凤穴山下。嘉庆二十五年四月,霖雨土崩露轊,绅士垒灰修固,建昭明坛以妥幽魂。
  又十五都溜澳乡,土名石埕墘义冢一所。干隆三十四年,里人州堂陈元灿建。
  又二十四都龟湖乡,旧有冢地一所,后已稠密。干隆间铺锦乡乡宾黄汝涛再购地一亩,附旧冢地旁充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