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彩和山在县东五十里。其山自淡水县桃涧堡北方来,高三十余丈;与荡钯山南北对峙。两山相衔之处,如牛相斗形,俗名牛斗口;乌嘴山之水由此出焉(坑中有巨石,水从石下流出)。所产满山皆樟脑;自光绪十四年以后,开垦者砍伐作料煮熬樟脑,不数年间而已濯濯矣。又西行为石岽山。

  石岽山在县东四十六里。其山自彩和山东方来,高十余丈。巉岩秀峭,皆巨石相夹而成。旧时有隘勇屯札于此,今皆移札马武督山一带。北有小坑,坑北为崇坜山。

  凤坡亭山在县东五十一里。其山自淡水县桃涧堡而来,高四十余丈。东北为山背,属淡水县桃涧堡;西南为山面,属新竹县竹北堡。又西南行为崇坜山。

  崇坜山在县东四十七里。其山自凤坡亭山东北方来,高十余丈,与石岽山隔坑对峙而稍高。西为三墩子山。

  三墩子山在县东四十五里。其山在崇坜山、石岽山之西,高二十余丈。由北而南,小峰三、四顺趋而下,势渐平坦。长五、六里,在北为头墩、稍南为二墩、又南为三墩。山下民居有上下三墩庄之名,并沿山各坑,共计有百余户,垦成山田二十余甲。由头墩分支西行为猫鼻峎。

  猫鼻峎在县东四十五里。其山自三墩子山之头墩分支西出,高二十余丈;由高趋下,形似猫鼻,故名。又西行为横冈。

  横冈(俗名横冈头)在县东四十四里。其山自猫鼻峎东方来,高二十余丈。山北属淡水县桃涧堡,山南属新竹县竹北堡。又南行为水头排山。

  水头排山在县东四十二里。其山自横冈北方来,高二十余丈;形开金面,为咸菜瓮街之屏帐。山下即咸菜瓮街,民居百余户。由此而西,山顶一带平冈,长十余里,宽或三、四里,或一、二里,或不及一里,形颇平坦,统名为大坪顶;所在皆茶园。沿坪南北自东而西,各迭起峰峦,绵亘十余里。在北者为南坑(坑东北属淡水县桃涧堡,坑西南属新竹县竹北堡)、三夹水、大茅埔一带诸山,在南者为店子冈、茅子埔、五份埔一带诸山。西行至尽处,而霄里溪之水出焉(溪自三夹水皆自东西流,至此则自北南流)。沿山所产甚多:树则松、樟、枫、槟榔、猫儿竹、绿竹、筀竹,果则柑、梨、枣、橘、油柿、桃、李、龙眼、黄梨、芭蕉、枇杷、橄榄、梅子、杨梅、杨桃、葡萄;而柑尤著名,不亚于彰化西螺下林子之种。沿山各有民居(另详「庄社」)。

  凉伞顶山在县东四十里。其山自淡水县桃涧堡东北方来,高三十余丈,势甚耸拔,以象形得名。山之东为北坑,即淡水、新竹两县交界之处(坑东属淡水县桃涧堡,坑西属新竹县竹北堡)。山之南为三夹水,即直坑、南坑、北坑三水汇流之处,霄里溪水之所发源也。山之西北为汶水坑山;上有观音寺名香訫寺,香火颇盛。又西行为打铁坑、鹿寮坑。再西为大茅埔,则三夹水、汶水坑两水汇流处也。

  砻钩崎在县东四十里。其山自淡水县桃涧堡铜锣圈东北方来,高二十余丈。峰回路转,为新埔往头重溪之路。又西行为石门、照镜、九芎湖一带诸山。

  狮头山在县东二十四里。其山自北窝东北方来,高三十余丈,以象形得名。西行为大屏山,东为阎王崎。

  阎王崎(一名阎王溜)在县东二十五里。其山在狮头山之东,其高半之为新埔,往三夹水之所。山前颇平坦;山后为崩嵌,险峻陡绝。相传道光末山崩,有巨棕绳径可四、五寸,其端露出下垂数尺。好事者竞往观之,莫不诧异;谓此崎距海三十余里而遥,而有船中所用之碇索,亦一大奇事也。崎之东为霄里溪。

  大屏山在县东二十二里。其山自狮头山东方来,高三十余丈,长一里许。形平而直,两端圆而下垂,为新埔街之屏帐。左为狮头山、右为大墩山,形家目为旗鼓。山之东半名上樟树林、西半名下樟树林,各有义冢一所,周广一里许。山腰分展三屏,高各五、六丈。中屏有范氏祠堂。左屏有义民祠,名集义亭;亭之东名大厝场,有义冢一所,广一里许。右屏之下有文昌祠、国王宫。新埔街并倚三屏之下,市廛环列,商贾云集,民居二百余户。街之南一片平阳,悉为良田;咸菜瓮溪、霄里溪由此汇流西行,名新埔溪。

  太平窝山在县东二十二里。其山自北窝分支东北而来,在大屏山之北,高二十余丈。相传□□年间,新社化番偷入此山杀人,故俗名杀人窝。又西南行为枋寮山。

  枋寮山在县东北十五里。其山自太平窝山东北方来,高二十余丈。山麓民居六十余户;有义民祠,名褒忠亭。其下一片平阳,悉为良田。又西行为凤山崎。

  凤山崎在县东北十二里。其山自枋寮山东方来,高或三十余丈、或二十余丈;峻峭崎岖,土皆赤壤。每当晴霁之时,晚霞与山色掩映灿烂,俨若赤城;故「厅志」八景有「凤崎晚霞」之目。山上一带平原,周广三、四十里;地高而燥,率多荒园。有官路一条,为新竹县适淡水县之所,今火车铁路之所经也。由此蜿蜓西行二、三里,冈峦无数;最高者曰拳头拇山,形颇象方。复蜿蜒西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