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望。”麻,《通志·氏族略》麻氏望出上谷。燕,《广韵》下平声一先:“燕,……又姓,邵公奭封封燕,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燕氏望出上谷、范阳二望。
(53)崔,《广韵》上平声十五灰:“崔……出清河、博隆二塑。”《元和姓纂》崔氏有清河、博陵著姓。
  (54)邢,《广韵》上平声十五青“邢,……又姓,出河间也。本周之胤邢侯为卫所灭,盾遂为氏。”玄,《通志·氏族略》玄氏望出河间、上党。刘氏,《广韵》下平声十八尤:“刘……又姓,出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松丘、南阳、东平、高平、东莞、平原、广陵、临淮、琅邪、兰陵、东海、丹阳、宣城、南郡、高堂、高密、竞陵、长沙、河南等三十五望。……唯河南一望,即虏姓也。”《通志·氏族略》詹氏,祝氏有望出河间。
  (55)唐无相州内黄郡名。《新唐书·地理志》:“相州,邺郡,望。本魏郡,天宝元年更名。”北8418号作内黄郡、梧州。本卷“黄”后夺“郡”字。
(56)北8418号内黄郡出扈一姓。
(57)张,《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十三:“清河东武城张氏,本自汉留侯张良裔,……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又曰:“孔至《姓氏录》曰:唐初定清河张为乙门。”《广韵》下平声十阳有张氏清河望。房,《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十三:“清河房氏,……汉常山太守雅,徙清河幕。”《广韵》下平声十阳:“房……又姓,出清河、济南、河南三望。”傅,《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三十曰:“清河傅氏,出自后汉汉阳太守壮节侯燮。……晋司隶校尉正侯,始自北地徙清河。”《广韵》去声十遇:“傅……出北地、清柯二望。”《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有清河傅氏。尚,《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三三“今望出汲郡及清河、上党。”《通志·氏族略》尚氏、革氏望出清河。北8418号清河郡出崔、张、房、向、傅、路、勒七姓。
(58)北8418号钜鹿郡出三姓。魏,《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九:汉魏歆为“钜鹿太守;初居下曲阳。”《广韵》去声八未:“魏……出钜鹿、任城二望。”耿,《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七:“汉钜鹿耿氏,武帝时以二千石徙扶风茂陵。”舒,《通志·氏族略》舒氏有钜鹿望。
(59)东方,《古令姓氏书辨证》卷二:“唐贞观定德州平原郡八姓,其一东方氏。”师,《通志·氏族略》有望出平原郡。北8418号平原郡出师、雍、封三姓。
(60)乜,《通志·氏族略》乜氏望出越郡。北8418号赵郡出李、睦二姓。
(61)《元和姓纂》柏、畅氏望出魏郡。《通志·氏族略》顿氏、苌氏望出魏郡。《广韵》上平声十七真:“申……又姓,出魏郡。”
(62)唐无黎阳郡。《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作卫州汲郡。《隋书·地理志》:“后魏置黎阳”。
(63)北8418号卫州黎阳郡出倨、桑二姓。P.3191号卫州出琚、乐、卫、拓四姓。《太平寰宇记》黎阳出遽、桑、卫、拓四姓。(此处有二字待造),王仲荦录作“析猗”。
(64)怀州十七姓,本卷下列十六姓,疑有脱误。北8418号怀州河内出宋、司马、苟、向、浩、淳于、车、寻九姓。王,《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十四有河内王氏。司马,又卷四:“隋唐间,旧定河内五姓,以司马氏为一门。贞观中定怀州河内七姓,其一司马氏。”淳于,卷六“唐贞观所定河内七姓,一曰淳于。”《广韵》去声四十一漾:“向……姓,出河内。”上声四十五厚“苟,……又姓,出河内、河南、西河三望。”《通志·氏族略》平氏、怀氏望出河内。
  (65)据《新唐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州”前夺“扬”字。
  (66)北8418号扬州广陵郡出戴、高、盛三姓。《广韵》下平声六豪:“高……出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五望。”庆,《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三八:“广陵庆氏,犹出姜姓。”《通志·氏族略》庆氏、贡氏、於氏有广陵望。(此字待造),王仲荦释作“游”。《古今姓氏书辨证》游氏有望出广陵,与戴、高、盛为广陵四姓。
(67)《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皆作楚州准阴郡,唐无楚州山阳郡名。《旧唐书·地理志》:楚州山阳县“晋置山阳郡”。
(68)《通志·氏族略》巩、郄氏望出山阳。
(69)卢江郡:卢,“庐”之误也。
(70)何,《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十二:“《元和姓纂》曰:望出庐江、丹阳、东海、齐郡。”门,《通志·氏族略》门氏有庐江望。
(71)下列二十一郡,加上卷后附东海郡,共二十二郡。
(72)北8418号洛州河南郡出贺兰、丘、穆、祝等姓。褚,《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三:“褚,出自子姓,宋共公子段字子石,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