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饶州鄱阳郡,出四姓:饶、芮、铎、(此字待造)(117)。/
江州浔阳郡,出六姓:陶、翟、淳、瞿、骞、步(118)。/
素(袁)州宜春郡(119),出四姓:袁、彭、易、(此字待造)(120)。/
谭州长沙郡,出六姓:曾、吴、罗、彭、茹、秦(121)。/
虔州南康郡,[出四姓]:赖、叶、银、寻。/
泉州南交[安]郡(122),出四姓:林、仇、弘、单。/
第九剑南道二郡/
益州蜀郡,出五姓:郄、文、费、任、郗(123)。/
梓州梓潼郡,出四姓:绵、景、文、麋。/
第十岭南道五府邕容桂广安南等都管七十州并下出人姓望。
[题解]
S.2052号,首尾俱全。卷首题曰:《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共存十道九十郡,一百○六行。其中关内道八郡,陇右道四郡,山南道五郡,河东道名目列为十郡,实有九郡,河北道名列为十七,实有十六郡,淮南道四郡,河南道二十二郡,江南道二十郡,剑南道二郡,岭南道无。卷末海州东海郡,属河南道,在辑录过程中,辑在河南道末尾。本卷唐耕耦《敦煌四件唐写本姓望氏族谱残卷》(《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有辑录和校释,王仲荦《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考释》(同上)认为:“S.坦因敦煌文书第二○五二号《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大概是唐德宗广德时代的作品。这件文书里有‘处州松阳郡出五姓’之语,处州原名括州,唐德宗名适,故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即位后避帝讳改括州为处州。唐宪宗名谆,即位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改淳于复姓为单姓于。《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中,改括州为处州,而淳于复姓尚乃旧称,可见这个《氏族谱》,是大历十四年以后,元和元年以前的产物。”此卷日本仁井田陞、池田温亦有研究。本卷反映了唐后期姓望的地理分布,较北 8418号姓望巨增,说明唐后期汉魏以来的门阀士族衰落,新的门阀兴起,经调整后形成一种新的氏族地理格局。
[校注]
(1)“郡”前有夺字。本卷关内道八郡,“郡”前当夺“八”字。
(2)《旧唐书·地理志》京兆府“武德元年,改为雍州。……天授元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旧。……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复隋旧名。”
(3)京兆郡四十姓中衍一宋一车一粟。钟,王录作“铉”,误。车,王录作“韦”。据《广韵》:汉丞相韦孟贤“始迁京兆之杜陵也”。昆,唐录作“晁”,误。夫蒙,王录作“蒙”,据《广韵》、《元和姓纂》有夫蒙氏、唐蒲、同一带多此姓。杼,王录作“禄”。成公,王录作“笺”,唐录作“公成”,误。杜,《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四:“杜柏为宣王大夫,无罪被杀,因失其国,孙居杜城者,为杜氏而仕晋。《西京杂记》杜陵大夫子善棋,为天下第一,自言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即徙家者也。至隋唐都京兆杜氏、韦氏皆以衣冠名位显,故当时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元和姓纂》杜氏有京兆郡望。别,《通志·氏族略》:“别氏,《姓苑》云,京兆人,望出京兆。”段,十六国时段氏郡望一出冯翊,一出武威,武威段氏,实出京兆。田,《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九:田氏“又有望出平凉、京兆、太原、天水、信都者,世系具《元和姓纂》。史,《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一:史崇“自杜陵受封溧阳侯,遂为郡人。……后汉归义侯苞,晋永嘉乱,避地河西、建康,是为建康史氏,又有高容史氏、京兆史氏,皆丹后。”《元和姓纂》史氏有京兆郡望。王,《古今妊氏书辨证》卷十四:“出自晋阳,显于唐而有世系者,京兆王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少于毕公高之后,封魏,……贤,济南太守,宣帝徒豪杰,居霸陵,遂为京兆人。”第五,《后汉书·第五伦传》:“第五伦,字P.鱼,京兆长陵人也。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太平寰宇记》京兆郡出韦、杜、扶、段、宋、田、黎、金八姓望。
  (4)雍州始平郡:唐不设始平郡。《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京兆府兴平县“晋改置始平郡,领槐里县,历晋至西魏数有改易。”《晋书·地理志》雍州始平郡领槐里、始平、武功、鄠、蒯城、漆、汾邑等县。
  (5)P.3421号始平郡出姓与本卷同。冯,《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一:冯“汉文帝时冯唐显名,即代相子,弟骞,自上党徙杜陵。”《元和姓纂》有庞、宣二望。
(6)武功郡:唐无武功郡。《魏书·地形志》:岐州武功郡“太和十一年分扶风置。”
(7)《元和姓纂》韩有京兆郡望。《通志·氏族略》:殳氏望出武功。
(8)《新唐书·地理志》:“凤翔府扶风郡,赤上辅、本岐州,至德元载更郡名风翔。”
(9)P.3421号扶风郡六姓,较本卷无曹、万、寇、井、苏五姓。窦,《古今姓氏书辨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