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恭帝禅,戊寅年/改为武德元年,自武德元年尽永昌元年己丑岁,计七十二年。/
大周圣母神皇受唐禅,国号大周(6),庚寅年称天授元年,/ 自天授元年庚寅岁至开元元年癸丑岁,计廿四年。/
甲寅,玄宗开元二年九月,正议大夫使持节沙州诸军事行沙州刺/史兼豆卢军使上柱国杜楚臣赴任到府,寻问张芝学/业之处,到于池边,其时未有庙堂(7)。/
乙卯,张嵩刺史京来。开元三年张嵩刺史赴任敦煌,到郡日,问郡人曰:“此州有/何利害?”郡人悲泣而言:“州城西八十五里,瓜、沙二州水尾下,/有一玉女泉,每年各索童男童女二人祭享。如若不依,即降霜/雹,损害田苗。其童男童女初闻惊惧,哀恋父母,既/出城外,被神收摄魂魄,全无顾恋之情,第相把手,自入/泉中。”太守怒曰:“岂有妖怪害我生灵!”乃密设坛场,/兼税铜铁百万余斤,统领军兵诣其泉侧,告神曰:“从/我者福,逆我者殃,请神出现就坛,我欲面自祭享。其/神良久不现。太守怒曰:“神若不现,我即将污秽之物,施/入泉中,兼遣三军推砂石填却此泉。”其神怕惧,乃现/一龙,身长数丈,出现就檀(坛),嗜于牲酒,久而不去。或则(侧)傍/瞻人物,或侧仰望云霞,摆头摇尾,都不舍身。刺史遂/乃密索弓箭,射着龙喉,便即拔剑,斫下龙头。其尸由/有神通,却入泉内。将军遂置炉冶六所,销铜铁汁灌入/泉中,其龙尸发声腾空而走,至州西二里遗却二茎燋/肋,恐为后患,便于龙肋上置佛图两所。茨萁铺遗下小肋/壹条,又置佛图一所,至今号为龙肋佛图。自此已后,一郡黎人,并/无生离之苦。遂差衙前总管李思敬赍表进其龙/头,皇帝大悦,敕命所司断其龙舌,却赐张嵩,永为勋/荫,仍赐号曰“龙舌张氏”,并赐明珠七颗及锦彩、器皿、敕书/等优奖。仍轻不烦申谢,遂差中使就敦煌送其龙舌也(8)。/
丙辰,开元四年六月,县令赵义本到任,其令博览经史,通达九经,寻/诸古典,委张芝、索[靖]俱是敦煌人也(9),各检古迹,具知处所。其年九/月拓池,池中得一石砚,长二尺,阔一尺五寸,乃劝诸张族等,令修/葺墨池,立庙及张芝容(10)。/
丁巳,开元五年。/
戊午,开元六年。/
己未,开元七年。/
庚申,开元八年。/
辛酉,开元九年,僧处谚与乡人百姓马思忠等发心造南大像/弥勒,高一百廿尺(11)。/
壬戌,开元十年。/
癸亥,开元十一年。/
[题解]
P.3721号,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黄永武《敦煌宝藏》皆定名为《瓜沙两郡大事记》,因此卷与S.5693号属同一类东西的两种不同抄本,故本卷定名为《瓜沙两郡史事编年并序》。首部完整而后部残,记事起自西汉乙未年(公元前206年)刘邦即位,至于开元十一年,共六十七行。
[校注]
(1)地黄:应作“地皇。”
(2)公元前206年至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二百二十九年。
(3)更始元年(公元23年)至延康元年(公元220午)共一百九十八年。
(4)太始:应作“泰始”。
(5)随:应作“隋”。
(6)大周圣母神皇:即武则天,公元690年称帝,改唐为大周。
(7)P.2005号《沙州都督府图经》张芝墨池条记载详尽。
(8)S.5448号《敦煌录》玉女泉条有记载。《太平广记》卷四百二十沙州黑河条载:“北庭西北沙州有黑河,深可驾舟,其水往往泛滥,荡室庐,潴原野,由是西北之禾稼尽去,地荒而不可治,居人亦远徙,用逃垫溺之患。其吏于北庭沙洲者,皆先备牲酎,望祀于河浒,然后敢视政,否即淫雨连月,或大水激射,圮城邑,则里中民尽鱼其族也。唐开元中,南阳张嵩奉诏都护于北庭,挈符印至境上,且召郊迎吏讯其事。或曰:‘黑河中有臣龙,嗜羔特犬彘,故往往漂浪腾水,以觊郡人望祀河浒。……‘我知之久矣。’即命致牢醴,有筵席。密召左右,执弓矢以俟于侧。嵩率僚吏,班于河上,峨冠敛板,罄折肃躬。俄顷,有龙长百尺自波中跃而出,俄然升岸,目有火光射人。离人约有数十步,嵩即命彀矢引满以伺焉。既而果及于几筵,身渐短而长数尺。方将食,未及,而嵩发矢,一时众矢共发,而龙势不能施而摧。龙既死,里中俱来观之,哗然若市。嵩喜已除民害,遂以献上,上壮其果断,诏断其舌;函以赐嵩,且[降优诏劳之,赐号龙舌张氏。子孙承袭在沙州为刺史,至今号为龙舌张氏。”
(9)P.2005号作“委张芝、索靖、俱是敦煌人也。”
(10)见P.2005号《沙州都督府图经》张芝墨池条。
(11)P.3720号《莫高窟记》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