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瑞
  监 生 郝 椿
  武 生 丁万镒

  ●凡 例

  一、邑志不再纂者凡二百余年。若灾祥,若职官,若科贡,多残缺失次,虽详加考核,亦多遗漏。惟俟博雅君子采而补之云尔。
  二、前志人物传内,有考核未备者,有遗漏者,今悉编入续志,非夸博淹,庶不至湮没古人耳。
  三、前志学宫,无忠义、节孝二祠,今悉增入。
  四、赋役自前明以来,增除裁并,与时变易,不常厥额,兹取现在规制,筹算清析,勒诸简册。
  五、物产多仍前志,间有增入者,亦稽诸类书,参以见闻,就所知者而编次之,非自谓该洽也。
  六、艺文必分门类,兹因体制未备,惟于诗文,分为上下卷,余不复区别,以时之先后序之。其无关方士者,虽工不录。
  七、宦绩善行以及孝义节烈,皆为立传,即一节之长,亦必详其颠末。非以此概其生平也,亦善善从长意云尔。
  八、采访时,来稿有涉于诡异者,皆为刊落,使归平正,恐滋后人之疑。
  招远县续志

  ●招远县续志卷之一

  ○灾 祥

  《洪范》演畴而后,世儒竞言征应。自董仲舒、刘向父子所著,已多牴牾。五行之说,果可尽信乎?亦曰常则顺之,变则承之,以戒惧修省已耳。招邑弹丸,即阴阳偶有乖舛,亦所关非钜。然大之在天下,与小之在一邑,其为遇灾而惧之,义则一也。续志灾祥。
  康熙四十二年,自五月至八月不雨,大饥。
  四十五年,大有。
  五十七年七月初五日,大雷雨以风溪流横溢,大木俱拔。
  五十九年七月十四日酉时,有流星光如电,天鼓鸣。
  六十年,大旱。
  六十一年,大旱,无麦。
  雍正四年,大有。
  九年,春饥。
  乾隆九年秋,彗星见于西南,三月始没。
  四十年秋,有蝗。
  四十五年,吕家村北,吕氏茔域内,木生连理。
  四十七年八月,大雨经旬,禾生芽。
  五十年秋,大水伤禾。
  五十一年,春饥。
  六十年,饥。
  嘉庆元年,大有。
  七年秋,有蝗。
  十六年秋,大雨伤禾。
  十七年春,大饥道瑾‘相望。
  十九年,虫伤稼。
  道光元年秋,瘟疫盛行,人多暴死者。
  五年秋,无菽。
  十三年春,四月十八日,罗山石崩一角,声闻数十里。邑侯江公即于是日卒。
  十五年秋,七月初四日,大雷电以风,禾尽南偃,烈风北回,禾根尽抉,大木斯拔,岁大饥。后夼村、台子村俱莲开并蒂。
  十六年春,流离载道,饿殍相望。
  十八年,春旱无麦,秋无菽。
  十九年夏,四月初二日,大雨,既望乃霁二麦如云,旋生糜虫,秀而不实,农大失望。秋大雨伤禾。磨山社十八村,大雨雹。邑侯上文,减收征银一半。
  二十一年春,正月二十六日,大雨雪以风,人多冻死。
  二十二年秋,七月,有虫伤稼。
  二十三年春,有白气,见于西南,长数丈,数月方没。
  二十四年夏,霪雨。

  ○山 川 补遗桥梁 附

  招之四乡,各以山名。乃前志列西北而遗东南,即其余之流峙,轶而弗录,益无足怪,然不可谓非载笔者之疏也。至于二百年来,陵谷变迁,或坦途化为险阻,则徒杠舆梁,实关国政焉。故续志山川,而以桥梁附之。
  勾山 在县南四十里。
  至山 在县南六十里,为招莱分界。
  会仙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山右为莱阳大沽河发源处。由下官铺经下洼村南,至莱阳。西与小沽河合流。历平度、即墨入南海。《左传》“姑尤以西”注云:“姑,大沽;尤小姑也”。《莱志》以为发源于黄之蹲犬山,误矣。
  良山 在县南五十里。
  德新泉 原名温泉盏石为池,引水注之以便浴,构堂其上,曰“德新”,因以名泉。详见《山东通志》。
  东良河 一名界河,发源于邑南分水岭,俗名偏龙桥。东北流为石星河,迳城东关外,又西北会横掌河。由基河、张星河至东良入海。
  颖门河 自罗山发源。西北流迳丛家村,至栾家村入黄县界。
  响水河 在县西四十里,流无钜细,响声聒耳,故名。
  万岁河 自县西南诸山汇水流,至战村社,入掖县界。
  圣女湾 在县东南三十里。
  桥 梁
  浴德桥 在南门桥东,为东西通衢。
  板桥 南北二桥,在城东北角。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