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然人力不至闸不过两眼广不过丈余隘而溢始益病开庆元年夏大使丞相爰究爰度得水势径直之地于其右创为永丰(石契)五柱四门阔三丈六尺深四尺余坚密雄伟虽湍流至此亦不见其为搏跃也役成民始知公之规模迥异矣凡费钱四万七千九百一十六贯米一百三十七石四斗
  开庆(石契)
(石契)旧名鹊巢在鄞县手界乡镇甲旧志所书已废为田开庆元年夏大使丞相兴水利者遍乎四境因思是(石契)滨江不复则曷其福江以东之民乃拨钱四万五千八百贯米一百二十四石委官创为之既成河流不复渗江潮不复入矣遂名曰开庆(石契)公之命是名也意盖不止斯役而已东钱湖八十里而茭葑半塞焉宝庆闲史卫王当国以僧牒米斛助浚之人服王之不私豪右也今不浚者又三十年公方将有事于东方则斯役特其发轫耳因并及公之心云
  郑家堰
郑家堰即俗呼郑十八郎堰也在城南半里江行欲入河者舟自堰而上或由甬水门入城或道城西南诸乡皆喉襟乎此坏久无葺之者公命统领吴雄督工重造桩石支役之费为钱二万五千缗米一百石皆成于开庆改元之七月
  管山河
大江由丈亭分派四十五里至慈溪之夹田桥桥南五里民田阻之江流不得直达乃迂出其旁旱岁无沾丐利潦则泛滥墟落苦之宝佑五年七月大使丞相以钱一千五百三十一贯四百一十五文巿民田垦河五里长七百丈有奇阔三丈六尺深一丈六尺凡支军兵日券六千四百九十贯水由是达茅针(石契)慈定鄞三邑皆蒙利焉
  诸县浚河
大使丞相宝佑五年冬以水利局命法曹掾赵良坦董其事是岁诸邑淤河浅港悉浚深之昔之涸可待者今维水泱泱矣因条于左
   慈溪县德门乡
四都自李溪横港取马径港二千七十丈
五都自监河取朴木庙八百八十丈
自宝庆寺后至张家港六百五十丈
自李溪闸河五百二十丈
六都自徐家港取监桥河一千四百八十丈
自徐家港取青林大河取颜家堰河二千六百一十丈
自徐洋闸至(鱼孱)浦颜家堰河三千一百丈
   慈溪县西屿乡
七都自东河下南堰至王家漕五百四十丈
八都自斗门河五百丈
   定海县清泉乡
四都邢家港三百五十丈
周家港至半练村河三百七十八丈
倪家港二百一十丈
华家港一百四十丈
杜礼港五百八丈
楼下港三百二十丈
上河港二百五十丈
徐家港二百五十丈
夏家港二百五十丈
李家庄港三百三十丈
中河新港一千三百八十五丈
蒋家(鱼毚)港二百九十一丈
周家港一百八十三丈
程家港二百五十丈
短凳港二百八十丈
黄剡港二百二十二丈
虞家港四百五丈
三石桥后港五百五十丈
曾家港七百四十八丈
陆家港二百二十丈
傅家港一百九十丈
鸬鹚港二百五十丈
赵家港三百丈
桂思桥港二百五十丈
五都半练村港五百五十八丈
沈堰北村一千九百三十八丈
沈堰南村一千一百八十五丈
古塘北村一千八百九十八丈
古塘南村一千三百五十丈
感孝村八百二丈
压塞东村一千七十九丈五尺
压塞西村七百五十八丈
漏兴村一千四十二丈
定海县灵岩乡
一都自育王岭下至石湫顶耳桥一千八百六十丈
二都自石湫巿至槎浦(石契)一千一十二丈自水径头取方家桥二千五十丈
   定海县太丘乡
一都自十字港至黄山头六百五十丈
坉埭堰河八十丈
二都自黄公漕至清水桥一千四百一十丈
三都自下河杨木桥堰至施店一千八百丈
自上河杨木桥堰至宝云庙三千丈
  双河堰
双河旧有(石契)闸在慈溪之鸣鹤与越之余姚上林乡接境上林居西而地势高鸣鹤居东而地势下久雨上林之水东注邻壤为壑置闸以限之然舟行则闸启而水之患如故近岁乡人曹氏于闸之左为双河堰以便车船意亦善矣而舍堰而趋闸者则不可遏也乡人病之开庆元年五月请于郡大使丞相委制干赵若(左土右上□下牛)莅其事俾塞双河闸为实地给钱一千贯文于双河堰之傍立屋两闲四挟择巨木为车柱埋石备缆悉如诸大堰之制已塞闸基之上则为屋三闲以处堰丁曹进士且措置拨租余五十石以供打造索缆之费焉规模一定自此永无侵冒之祸矣
 刊误
【[水利]】  周知之智也 【周上宋有服公二字】
[洪水湾] 谓境内(石契)闸 【闸下宋有河道二字】
[新堰] 水步一所 【水上宋有堰下二字至正志引亦有】
[林家堰] 重修车屋 【重修二字原倒旧依林郑本乙今宋本实作修盖】
[黄家堰] 在慈溪县德门乡西屿 【按德门西屿皆慈溪乡名今德门下既有乡字则西屿下亦应有之至正志引俱无乡字是也宋本同】  监堰河 【按浚河条但称监河至正志引此条亦无堰字是也宋本同衍】
[郑家堰] 之七月 【月下宋有六字盖六下脱去日字】
[管山河] 慈定鄞 【宋作鄞慈定至正志引同】
[诸县浚河]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