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麦不宜。北路稍寒,可以种麦。三月告成,与淮北诸省麦秋各异(「台湾纪略」)。

  ——以上麦。

  白豆。

  黄豆:粒大,倍于内地。土人与白豆和作酱。

  黑豆:土产者粒不甚大,土人以作盐豉。俱四、五月种,八、九月收。

  绿豆:粒小于内地,三、四月种,九月收。

  米豆:皮白腰长,可和米作食,九月收。「泉州志」即呼为九月豆。

  红公豆:子红、荚紫,长尺余。

  菜豆:荚长,亦名长豆,蔓生下垂,色青。按「彰化志」,菜豆一名红公豆,一名裙带豆,不以为二种。其实青者菜豆、紫者红公豆,种同而有别。

  刀豆:形如刀。

  扁豆:俗名肉豆,一名蛾眉豆,有红、白二色。

  观音豆:俗呼赤小豆,一名御豆,熬食蒸豚,味尤松甘。

  虎爪豆:形如虎爪。

  荷兰豆:色新绿而味香嫩,种出荷兰,土音讹为和兰豆。盖「明史」以荷兰为和兰也。

  土豆:蔓生,即落花生。花开黄色,委于土即结实,一房三、四粒;堪充果品,或以醡油,而代蜡。北方名长生果,一名花生。

  番豆。

  附考

  裙带豆,子白、荚绿,红公豆,子红、荚紫。原只一种,荚长尺余,可充蔬菜,福州名为豆结(「台海釆风图考」)。

  荷兰豆,种出荷兰,如豌豆然。角粒脆嫩,可充蔬品,熬食。余如黄、黑、绿豆,小米、芝麻、赤豆之属,悉同内地,而收获较早(参「釆风图考」、「台湾纪略」)。

  田中艺稻之外,间种落花生,俗名土豆。冬月收实,充衢陈列,居人非口嚼槟榔,即啖落花生。童稚将炒熟者,用纸包裹,粥于街头,名落花生包(「赤嵌笔谈」)。

  番豆,花银红色,壳硬粒圆。土人取为粉餈粿馅,较绿豆价为廉,而香洁则逊之(参「釆风图考」)。

  ——以上菽。

   枲之属

  青苎:种于园中或旷隙地,一岁四收;惟初收长大者得价值。去其皮肤,取其如丝者,以小刀剔之,快如破竹。

  麻:蔓生者多,种之者少,以利不及青苎故也。内山较盛,有青、黄二种。

  附考

  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纻』。「集传」以为麻,似与上云『沤麻』无分。纻盖麻类,而非即麻。「说文」云:『纻,草也,可以为绳』。「唐诗」有「白纻词」,知苎乃纻字俗误也。兰中自淡北一带,遇隙地无不莳。此以宿根易生,不扶自直,故岁得四收,有头水至四水之名。头水云者,犹采茶之头纲也,收于夏初,讫于秋末,装朿捆载,售于内地;剖之如丝,以缉夏布。粗者约绳,细或搓线。其干亦如麻,然可以引火。

  「尔雅」:黂,枲实;疏,枲麻也。黂者,即麻子名。「齐民要术」:勃麻花也。麻有雌雄,雄者名枲,雌者名苴。

   蔬之属

  芥:有青紫数茎,种可煮食,亦可卤食,取其子研末为芥辣。又有油芥,可榨油。

  姜:芥秋种而冬熟,姜春种而夏熟。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亦名子姜。宿根谓之母姜。又有番姜,花白瓣绿,熟时朱红,中有子辛辣;更有实圆尖小者,种出咬■〈口留〉吧。晒干可作辣酱,御湿之菜也。

  葱:有香葱、麦葱、风葱三种。风葱可疗疯疾,中有孔。

  韭。

  蒜。

  薤:似韭而叶差阔,俗云廖荞。佛家谓荤菜。八月种,头可食,亦可捣虀。「尔雅」以小蒜为蒜,大蒜为葫食。

  白菜:一名菘,即周彦伦所谓秋末晚菘也。兰地亦有。传种自山东者,叶青碧,茎洁白,以头围者为胜。然味终逊于山东,三年必另易其种。

  苋菜:有红、白二种,俗传不宜与鳖同食,谓鳖见苋而生。「清异录」以红苋为鳖还丹,即此可鉴。

  芥蓝菜:俗呼隔菜,一名观音菜。「通志」:叶如蓝而厚,青碧色,菜之美者也。

  莙荙:叶厚而柔,俗呼厚茇菜。按唐「西域传」末录有军达,即此菜也。「本草」谓其补中下气。其汁洗衣,白如玉。俗云有小毒,恐未必然。

  颇菱:种出西域颇菱国,俗讹颇为菠,呼赤根菜。「方士隐」:名为波斯草。「嘉话录」:菠菱种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云本是颇陵之种,语讹波棱。

  瓮菜:来自东夷古伦国;以■〈票瓦〉盛之,译不能通,即名瓮菜。「南方草木状」:叶如落葵而小,干柔如蔓而中有孔,盖水、陆皆可生之物也。

  蒝荽:「本草」谓胡荽。茎叶柔细,根多须,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即此。佛家亦以为荤菜。

  芹:水芹生水中,旱芹生卑地,有赤、白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