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松,生水沙连,合抱成林。生蕃所居,莫敢采伐;相传山后崇爻、黑沙晃诸山,有松、有杉、有梅。(「赤嵌笔谈」)。
  萧朗木,大者数围,性极坚重,入土千年不朽。然在深山中野番盘踞,人不能取。洪水漂出,郑氏取以为棺,实美材也(同上)。
  萧朗木,大者数围,质重而理细,类黄檀。然求之内山,析片辇运,制器最良,或曰即柏也;一曰消榔(「海东札记」)。
  南路打鼓山有香木。色类沈香,味较檀尤烈,不名何香?土人亦不知贵。传说昔年有苏州客商能辨之,载数十担去,后有官某作为香杖;今所存者零星碎木,有为扇器者(「赤嵌笔谈」)。
  土沉香树,开花五瓣,白色,结子黄如豆大,其根香(「台湾采风图」)。
  婆罗树,中空,四围摺叠成圆形,尤异花纹纠结,盘屈如古木状,用贮管城,因其材也(「使槎录」)。
  杪椤木,腹空洞,四周绉褶如缪篆,自然蚪屈,不待郢削也;人每取以贮笔(「海东札记」)。
  婆罗树,中空四围绉褶成圆形,黑质白肤,花纹纠结,不假雕琢,久浸水中,剔去肤尤玲珑明透,可作帽架笔斗(「东瀛识略」)。
  内山林木丛杂,多不可辨,樵子采伐鬻于市。每多坚质紫色,灶烟间有香气拂拂;若为器物,必系精良,徒供爨下之用,实可惜!倘得匠氏区别,则异材不致终老无闻,斯亦山木之幸也(「使槎录」)。
  每于杂薪中,拾木如螙痕、甚如湿渍腐朽指不可搯者;迨裂之,坚实异常,挥斤有难色矣!质细滑如涂膏。睇之完蚀相错,洵制器善材。俗呼烂心木,究不审何许木也(「海东札记」)!
  木有交标,可为梁柱。九荆小而不高,茅屋用以为柱,入土不朽。又有白树,色白可以为器,此皆内地所无者(「使槎录」)。
  番树,大如槐,枝干离奇,或似卧松,结实如槐,角皮红时绽裂,肉白可食,名曰刺豆,一名番豆(同上)。
  馒头果,树干似梧桐,但不直耸,有旁枝,一枝数叶如芙蓉。三、四月开小绿花,悬穗三、四十朵相比(「台海采风图」)。
  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搯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肿,痛一昼夜方止(同上)。
  林投树,干直皮似栟榈,其里骨极坚,花红斑驳;可作箸,并檀板,或月琴、三弦等乐器。
  心空,从根结棕丝直贯至顶,叶青而长,两旁皆刺花似芦荻,结实类凤梨,熟后深黄,劈开颗颗如金铃。番众以线串贯,缠额上为饰;并啖之。其在花时,则摘其花以盘髻(同上)。
  林荼树,高至丈余,结实类波罗蜜,不堪食。种之园边,卫宅之功,等于刺竹(「台湾志略」)。
  林投,一名林荼,皮似棕榈,叶多刺,高可丈余,理松而骨坚,花纹斑驳类槟榔,可作箸,亦可作念珠、文具、乐器。实如梨,不堪食。肉有红、白二种;云可治痢:红者用红;白者用白。俗名林投菰(「东瀛识略」)。
  莿竹,高四、五丈,大者围尺五、六寸,旁枝横生而多;莿坚利,人不敢犯。密者可御贼盗,草屋取为梁柱,器物资之,其用甚广(「诸罗县志」)。或取以为茅屋椽桷(「噶玛兰厅志」。谨案:「太平御览」引「岭南录异」云:南土实棘竹,枝上有刺,南人呼棘为勒,自根横生,枝条展转如织,虽野火焚烧,只燎细枝嫩叶;春藂生转征牢密。邕州旧以棘竹为墙,蛮蜒来侵,竟不得入。此所云棘竹,即莿竹也。台人植此以作藩篱,更有作城垣者,密栽数重,竟堪御敌,粤东所谓竻竹,即此也)。
  长枝竹,一名鲎脚绿,高二、三丈,围三、四寸,节疏而平。台人制椅、棹、床、架橱等物,皆资之,产自山中草地间,有种者(「诸罗县志」)。或云与鲎脚绿实两种(「凤山县志」)。剖细如丝,可作篮筐诸器(「噶玛兰厅志」)。
  筀竹,「山经注」:筀竹、大者围二尺,长四丈,又名防露,言其上密防露,下疏来风(「诸罗县志」)。出竹堑、岸里社,笋极佳(「台湾府志」)。桂竹茎赤叶细,约高四、五尺(「凤山县志」)。有大小二种,大者茅屋取以为桷;小者用以编篱。产于沙莲,生冬笋极佳(「彰化县志」)。可以编帘(「淡水厅志」。谨案:广东「潮州府志」云:桂竹,古之筀竹。石人诗:断霞半赭燕支木,零露偏留筀竹丛。盖其叶密防露:故又名防露。「诸罗志」本此。然「诸罗志」谓筀竹大者长四丈:与「凤山志」谓桂竹高四、五尺异;盖有大、小二种不同也)。
  空涵竹,高二丈余,围二、三寸,质不坚,多产山中。草屋用为桷,或藩田间(「诸罗县志」)。产水沙连,腹空而大,各邑渔人取以驾筏(「彰化县志」)。无旁枝(「淡水厅志」)。
  金丝竹,一名箭竹,大如小指,其质坚,其节疏,出朴仔篱等社。土番以为箭(「诸罗县志」)。最坚直(「凤山县志」)。箭竹,即金丝竹(「淡水县志」)。
  观音竹,枝柔,叶细,干小,高四、五尺,园亭植之;或取其小者为盆景(「诸罗县志」)。凤尾竹,俗呼观音竹(「台湾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