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准带食米一升、余米一升』。省例:乾隆二十二年,闽省渔船自十二年议准带食米一升出洋者,余米一升。嗣因浙省米贵,每人每日余米之外,再预带六升;价平,仍循旧例。是商船准带米一升五合、渔船准带米一升;台湾商船准带食米六十石,是以二十人十日计算也。

  嘉庆十一年,巡抚温承惠奏明:商船梁头以一丈八尺为率;已造之船既往不究,新造者不得过一丈八尺。如相卖买,查系未经奏定以前置造,应成买;将来折造时改正(时商人多私造大船资盗,从提督李壮烈议也。后又仍照旧例)。

  南北通商之船,每船出海一名(即船主)、柁工一名、亚班一名、大缭一名、头椗一名、司杉船一名、总铺一名、水手二十余名或十余名。

  按厦门商船对渡台湾鹿耳门向来千余号,配运兵谷、台厂木料、台营马匹、班兵台饷、往来官员人犯,海外用兵所需尤甚;然皆踊跃从事。近因台地物产渐昂,又因五口并行,并以鹿耳门沙线改易,往往商船失利,日渐稀少。至迩年渡台商船,仅四、五十余号矣。

  商船半伤于道光十一年七月在浙江之普陀山飓风,沉船七十余号;计丧资百余万。鹿耳门沙线改易,南风不能泊,多失事;又人心不古,出海昧心,故意沉失,遂致不复重整。又窥避配运兵谷,皆改商为渔矣。

  渔船

  渔船有大、小二种单桅、双桅之别。初,渔船止准单桅,梁头七尺,归县征收渔税;不许越省采捕。后闽省渔船许用双桅,梁头至一丈而止。七尺以上,归关征税。大者曰白底艍,春、冬渔■〈日卂〉准赴浙江定海、镇海、象山三县洋面捕鱑、钓■〈鱼带〉;与商船一体取具里邻族澳甲保结,编号烙印,桅上、篷上大书县分、姓名,船旁深刻字号。其小者,在本省本港各洋面采捕;朝出暮归,不准在洋过宿。编十船为一甲,给与门牌悬挂;责令澳甲、房族取具连环保结:一船为匪,九船并坐。均不准邻县请照,亦不许将船私自租卖别县民人。出入,概由汛口挂验。

  康熙四十六年,准闽省渔船与商船一体往来。欲出海洋者,将十船编为一甲,取具连环供结:一船有犯,余船尽坐。桅之双、单,并从其便。嗣后造船,责成船主取澳甲户族里长邻右保结:倘有作奸事发,与船户同罪。

  康熙五十三年,覆准渔船出洋,不许装载米、酒;进口,亦不许装载货物。违者,严加治罪。其守口各官不行盘查者,照失察奸船出入海口例罚俸一年(俱「会典」)。沿海单桅捕鱼船只,免其纳税(户部则例)。沿海等省商、渔船取具澳甲、族邻保结,成造日由官验烙、书篷、给照;十船编为一甲,取具各船互结,商船于照内注明船主兼舵人年貌、籍贯。出洋时,汛口验照放行。渔船将甲字号于大小桅篷及船旁,大书深刻;照内止填船主年貌、姓名、籍贯、其舵水名数,由汛口官随时查注放行(户部则例。查兵部则例,加『渔船船主作何生业』一语)。

  乾隆十二年,福建省■〈舟古〉仔头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会典」)。

  乾隆五十五年,总督伍拉纳奏:厦门白底艍欲赴鹿仔港贸易者,令由厦门同知编号挂验放行,仍于船旁大书「厦门赴鹿仔港」字样,并令兴泉永道于牌照内加用关防验放(省例。按白底艍,渔船也;定例不准经商。此乃启渔船经商之渐,后仍禁止)。

  嘉庆九年,浙藩详定:闽省渔船越浙捕鱼,止准收泊镇、象、定三县,查收船照,换给官单;一俟■〈日卂〉毕,缴单换照,驱逐回籍。嗣后务将在船舵水年貌、姓名、箕斗于照内填明,移关三县查办(省例)。渔船福建许用双桅,别省只许单桅(兵部则例)。

  嘉庆十七年,奉督宪文行闽省:单桅、双桅渔船本省出鱼稀少,许往浙江舟山等处采捕;不许越赴江南省。违者治以越境之罪,船只变价入官(省例)。渔船私载货物接渡入口,汛口官不行查禁,罚俸一年(吏部则例)。渔船梁头七尺以上者归关征税,七尺以下者,归县——即渔税也(省例)。出海商、渔船只,自船头起、至鹿耳梁头止并大桅上截一半,各照省分油饰;船边两■〈舟皮〉,刊刻某省某州某县某字某号;其篷上大书州县船户姓名,每字大径尺,不许模糊缩小。如遇剥落,填写油饰。沿海汛口及出洋舟师,实力稽查。无讹者,即系民船;如无油饰、刊刻编号及字样涂改刻削情弊,即系匪船,拘留究讯(「中枢政考」)。商船出外洋者,准带头巾、插花所竖桅尖;内洋商、渔船,只概行禁止。如有私带出口者,该官罚俸一年(「中枢政考」)。福建渔船之桅,听其用双、单;各省渔船,止许单桅。其梁头均不过一丈,舵水不得过二十人(「中枢政考」。又广东渔船梁头不得过五尺,水手不得过五人,取鱼不得越本省)。

  厦门渔船属鱼行保结,朝出暮归,在大担门南北采捕;风发,则鱼贯而回。往浙江采捕之渔船,在石浔、灌口一带收泊,先赴县城盐馆配盐为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