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民国三年十二月,甲班学生毕业十四名。五年二月,乙班学生毕业十五名。
  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在府儒学明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成立。
  县立第一国民学校在天官岭,清光绪三十二年成立。
  县立第二国民学校在府经历署,民国二年五月成立。
  县立第三国民学校在箭道,民国五年二月成立。



一区



  公立第一国民学校在安丰桥,民国七年三月成立。



三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峡阳,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江汜,民国六年三月成立。
  公立第三国民学校在漈头,民国七年二月成立。
  公立第四国民学校在渎溪,民国七年三月成立。



四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大历口,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



五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宝龟山,清光绪三十四年成立。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谢地,民国四年八月成立。
  公立第三国民学校在照口,民国六年成立。
  公立第四国民学校在茂地,民国六年七月成立。



六区



  公立第二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九墩桥,民国二年十一月成立。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三连埂,民国六年二月成立。
  公立第三国民学校在埂头,民国六年二月成立。
  私立第一国民学校在埂头,民国四年六月成立。



七区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溪后,民国二年五月成立。



八区



  公立第一国民学校在王台,清光绪三十三年成立。



九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西芹,清宣统二年成立。



十区



  公立第二国民学校在下道,民国七年一月成立。
  公立第三国民学校在佘溪,民国六年十二月成立。



十一区



  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漳湖坂,清光绪三十四年成立。
  私立第一高等小学兼国民学校在漳湖坂,民国二年四月成立。



十二区



  公立第一国民学校在保福,民国四年三月成立。
选举志第十三
  粤自五期相代,三辅共赞,燧人四佐,伏羲六臣,轩黄七辅,少昊四叔,实能金木及水。伊耆四岳,亦分阴阳为官。夏商用父,周重宾兴。以梦以荐,升举厥异。齐桓三选,修尚德贤。战国纵横,挟策干进。才辩渐开,文艺蒿矢。汉,公孙弘,始基对策,东方朔,肇赴公车。晁错,与贤良文学之选,仲舒,上茂才孝廉之举。元帝增弟子员,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丙科补文学掌故。建初分四科之设,顺帝以年四十为限,擢高等而罢下第,荣路益广。魏有监试之官,吴立程试之科。晋试虞挚,为策问之始。举阮种,为廷问之始。宋驾幸国学,亲试诸生。齐策问秀才,不尚委牍。梁收寒品,并惠羊肆。南齐策生,贿赂买第。隋二科举人,初称贡士。炀帝大业,特科进士。唐含元殿试,加以口试。天宝策加诗赋,代宗宽命给烛。乡贡怀牒,鹿鸣赓宴。武后代阼,糊名覆校。宋太祖赐士宴钱。开宝宠开恩例。太平兴国乃定三甲,琼水锡宴,牓天增荣,端拱厥重春闱。咸平初立秋试,或以试官避亲,或以渡江择彦,少长既明,状元乃立,魁甲之誉,称纶宠焉。辽重长策,金设童科,亦逮有元,兆传花牓。明试八比,科目互异。清沿明制,二百余年,得人称盛。末季始停科举,广开学堂,而取士之途愈杂。轻文艺,而尚技术。剿泰西之学说,忘中国之经训,是所谓变本加厉者也。民国方兴,崇尚科学。京师有大学、专科,省有师范、正预二科,及中学校,县有高等小学校,乡有国民学校,皆取青年子弟,层累递升,以期造成有用之材。士生於今,亦一时之嘉会也。南平自宋黄裳大魁,科名之盛类镞镞,为桑梓光。夫人之传不传,不尽系乎科目,然以科目取士,固大有人在。而学校之设,亦以尊重乎教育。凡厥士人,其思所以殚心实学,而无负培养之厚也可乎。故历叙选举,以列於左。
  宋以前科第事宜,失传无考。太平兴国八年,进士赐同出身,分为三甲,殿试分甲自此始。淳化三年壬辰科,糊名考校分五等,上三等赐及第,余赐出身。咸平元年戊戌科,是榜始为小录用绫,谓之金花,帖於卷首,载知举年甲行第,家讳私忌,登科人大书姓,小书名。咸平三年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