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于召伯,因以立名。纪胜扬州。
雷陂在县北十里。汉江都王传有雷陂。纪胜扬州。
吴公台,在县北四里。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所筑弩台也。后陈将吴明彻围北齐东广州刺史敬子猷,曾筑之以射城内,因号吴公台。纪胜扬州。
江阳县茱萸湾,在县东北九里。隋仁寿四年开,以通漕运。其侧有茱萸村,因以为名。纪胜扬州。
六合县,本楚棠邑,春秋伍尚为棠邑大夫,汉封陈婴为棠邑侯。纪胜真州。
汉堂巴县,属临淮,后汉属广陵。吴赤乌十三年,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后周置方州,改六合郡。隋为六合县,唐属扬州。通释二。周辑。
瓜步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临大江。魏太武至六合,登瓜步山,隔江望秣陵,才数十里。通释二。周辑。
六合山,在县东北八十里。通释二。周辑。
桃叶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隋文帝开皇三年,于此山置六合镇。通释二。
周辑。县有铜城,即吴王铸剑处。寰宇记。补志辑。
梁于石梁置泾州。石梁,禹为理水之门,俗称贡口。寰宇记。补志辑。
海陵县,故楚邑,汉以为县,属临淮郡。纪胜泰州。
盐监,煮盐六十万石,而楚州盐城,浙西嘉兴、盐平两监所出次焉,计每岁天下盐利,当租赋三分之一。通释二。
海陵仓即吴王濞之仓也。枚乘上书曰:“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谓海渚之陵,因以为仓。纪胜泰州。
高邮县,上。南至州一百里。补志辑原文。是秦之高邮亭,纪胜高邮军。三国时荒废,晋太康时复立。同上。
杨子县,本汉江都县地,旧杨子镇城,唐高宗时废镇置县,因镇为名。纪胜真州。
天长县,本古之千秋县,唐玄宗开元中以诞辰为千秋节,遂改为天长。寰宇记。补志辑。
▲楚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为射阳县地。御览百八十九。宋孝武帝封弟休为山阳王。纪胜楚州。
山阳县,本汉射阳县地,纪胜楚州。晋立山阳县。同上。
射阳湖,在县东南八十里。纪胜楚州。汉广陵王胥有罪,其相胜之秦夺王射陂草田赋与穷人。张晏曰:“射水之陂,在射阳湖。”御览百六十九。今谓之射阳湖,与宝应盐城分湖为界,萦回三百里。纪胜楚州。
邑有石鳖山,山产石鳖,因名。今山下有邓艾筑城。寰宇记。补志辑。
淮水入宿迁县,南与县分中流为界。通释。
渎水,今谓之山阳渎,即邗沟也。旧水道屈曲,隋文帝重加修,水颇通利。
纪胜楚州。故仓城,东南接州城。隋开皇初将伐陈,因旧城储畜军粮,有逾百万,迄于大业末,常有积,隋乱荒废。纪胜楚州。
盐城县,本汉盐渎县,属监海郡。州长百六十里,在海中。州上有盐亭百二十三所,每岁煮盐四十五万石。通释二。纪胜引作“盐课四十五万石,今官中置盐监以收其利,每岁煮盐四十五万石”。
孙坚为盐渎丞,纪胜楚州。
宝应县,本汉平安县故地,后为安宜县。纪胜楚州。
白水陂,在县西八十里,邓艾所立。纪胜楚州。
淮阴县,宋以淮阴为此兖州,寻废。纪胜楚州。
盱眙县。补志无此县。荃孙按:纪胜引元和志及通典并隶楚州,今据补。
军山,在县北六里。魏太武筑长围困臧质处。邓艾所营堰涧为塘以溉稻田。
纪胜盱眙军。
都梁山,隋于此置都梁宫,出都梁香,因名。纪胜盱眙军。
洪泽浦,在县北三十里。本名破釜涧,炀帝幸江都,经此浦宿,时亢旱,至是降雨,流,因改破釜为洪泽。纪胜盱眙军。
▲滁州春秋时楚地,在汉为全椒县也。御览百六十九。晋琅琊王出滁中,即此地。
吴赤乌十三年作堂邑滁塘,以淹北道。通释。堂邑,即今之六合县。纪胜滁州。
大同二年,于此立南谯州。同上。
清流县,本秦建阳邑,属九江郡,宋改新昌,开皇中改为清流。纪胜滁州。
全椒县,晋改南谯县。纪胜滁州。武德二年,始属滁州。同上。
九斗山,在县南九十余里。昔贡羽兵败,欲东渡乌江,涂经此山,与汉兵一日九斗,因名。纪胜滁州。
滁水,在县南六十里。其源出庐州梁县,东流经滁及六合县,至瓜步入于大江。纪胜滁州。
▲和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为楚地。秦为历阳县,属九江郡,汉为淮南国。
御览百六十九。后汉扬州移理于此,纪胜和州。吴、魏交争之所。同上。晋平吴,立淮南郡,后改历阳郡。同上。后齐立和州。同上。
历阳县,本秦旧县,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县在水北,故曰历阳。纪胜和州。
北齐以两国通和,改曰和州。同上。
梁山,在县南七十里,俯临历水。侯临历水。侯景之乱,梁王僧辨军次芜湖,与景将侯子鉴战于梁山,大破之。江东有博望山,属姑熟,二山隔江相对如门,南朝谓之天门山,两岩山顶各有城,并王元谟所筑,自六代为都,皆于此屯捍御。
纪胜和州。
横江,在县东南二十六里,直江南采石渡处。东汉建安初,孙策自寿春经略江都,扬州刺史刘繇遣将屯横江,孙策击破之于此,隋将韩擒虎平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