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也,宋文帝元嘉中,于此置东宕渠郡,后魏恭帝于东宕渠郡改置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喜陵江合流,因名合州。
州境:东西三百二十四里。南北六百三十九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六百五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五百一十里。西至遂州陆路二百六十里,水路三百七十里。西南至沪州五百九十里。北至果州三百里。
贡、赋:开元贡:药子一百颗,牡丹皮一斤,桃竹箸。元和贡:牡丹皮,木药子。
管县六:石镜,汉初,新明,铜梁,巴川,赤水。
石镜县,上。郭下。本汉垫江县,属巴郡。后汉岑彭与臧宫伐化孙述,自江州县从涪水上至垫江是也。宋文帝于此置东宕渠郡。石似镜,因以为名。
铜梁山,在县南九里。蜀都赋曰“外负铜梁于宕渠”,是也。山出铜及桃枝竹。涪江水,经县南,去县二百步。
巴子城,在县南五里。
汉初县,中。东南至州一百九十四里。本汉垫江县地,后魏于此置汉初县,属合州。
西溪水,一名嘉陵水,经县理南,去县一里。
新明县,中。西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垫江县地,自后魏讫隋又为石镜县地,武德二年,分石镜县之东北界为新明县。
铜梁县,中。东至州一百五十里。长安四年,刺史陈靖意以大足川侨户辐凑,置县取小铜梁山为名。
小铜梁山,在县西北七十里。
涪江水,在县东北四十里。
巴川县,中。北至州一百里。开元二十三年,刺史孙希庄奏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县。
小安南溪,源出县南巴山中。
赤水县,中。东至州一百里。本汉垫江县地,隋开皇八年,分石镜县于今县西二里置县,因水为名。
朝霞山,在县南十八里。
普州,安岳。中。开元户三万二千六百八。乡二十五。元和户一千六百五十二。乡二十五。
禹贡梁州之域。秦、汉为巴、蜀二郡之地,今州即汉之资中、牛な、音髀垫江、后汉之德阳四县之地,周武帝于此立普州,隋大业二年罢普州,以所领县属资州。武德二年重置。
州境:东西二百七十八里。南北三百九十三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二千一百六十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二十里。正北微东至遂州一百三十里。正西微北至简州二百四十里。正南微西至资州一百七十里。正北微西至梓州二百五十里。
贡、赋:开地贡:葛八匹。赋:绢,布。元和贡:天门冬。
管县六:安岳,普康,安居,普慈,崇龛,乐至。
安岳县,上。郭下。周武帝建德四年与州同置。
县有盐井一十所。
安岳山,在县西南一里。
普康县,下。北至州七十里。周建德四年于此置永康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隆,先天元年改为普康。
县有盐井三所。
安居县,中。南至州八十里。本周柔刚县也,因山为名。隋开皇十二年改为安居县,因水为名。天授三年移于今理。
柔刚山,在县东二十里。
安居水,在县北八十步。
县有盐井四所。
普慈县,中。东南至州一百里。本名多业县,周建德四年置,属普慈郡。隋开皇十三年,改多业为普慈。
婆娑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其山绵亘数百里。
安居水,在县北一里。
县有盐井一十四所。
崇龛县,下。西至州一百一十里。隋开皇三年于此置隆龛镇,大业十二年于镇置县,先天元年改为崇龛,因崇龛山为名。
崇龛山,在县西三里。
乐至县,中。东至州一百四十里。本周车免镇也,属普州,以车免为名。武德三年于镇置乐至县。
乐至池,在县东二里。
荣州。和义。下。开元户四千八百七。乡一十五。元和户八百八十一。乡二十。
禹贡梁州之域。秦为蜀郡地,在汉即犍为郡之南安县地,李雄据蜀后,夷獠居之,所谓铁山生獠也。隋开皇十三年置大牢县,武德元年割资州大牢、威远二县,于公井镇置荣州,取荣德山为名也。
州境:东西一百八十三里。南北一百五十六里。
八到:东北至上都取资州路,二千四百九十四里。东北至东都三千三百五十里。东北至资州一百六十里。南至戎州三百一十里。东南至沪州水陆路相兼五百四十里。西至嘉州二百一十里。西北至陵州二百一十里。
贡、赋:开元贡:班布六匹,利铁。元和贡:班布。
管县六:旭川,咨官,和义,威远,公井,应灵。
旭川县,中下。郭下。本汉南安县地,贞观元年于此置旭川县,因县有盐井号旭井,取以名县。
荣德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铁山,在县北四十里。
大牢溪,出县北铁山下,南流,经县北。
咨官县,中下。东南至州九十里。本汉南安县地,晋义熙十年置冶官县,属犍为郡。隋后误以“冶”为“咨”也。武德元年属嘉州,贞观六年改属荣州。
白崖山,在县西北十里。
和义县,中下。西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汉资中县地,是沪、资二州界,隋大业十二年分置和义县,以招和夷獠,故以和义为名。
内江水,在县西一百七十里。
县有盐井五所。
威远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