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初,内阁吏侍申时行亦班坐尚书末,用本例也。

  ○赐大臣父母
  文皇既宴尚书赵Р于华盖殿,辍御前酒馔,悉以赐其母。又,以元宵节宴群臣,知尚书夏原吉母观灯,赐酒食钞二百锭。今上尝以大红蟒纱衣一袭、银钱二十两赐张江陵父,以圣母命,玉花坠七件、彩衣纱六匹赐其母,寻父封少师。文明卒后,奉母入京,上及三宫俱有赐。上赐金嵌宝首饰一副、银八宝一百两、青红蟒衣四匹、里绢四匹、甜食盒二副;仁圣太后金首饰一副、丝六表里、食盒八副;慈圣太后金嵌一副、珍珠环一双、青红蟒衣二套、银八宝五十两、食盒八副。

  ○二品赐玉带
  玉带为一品常系服色,大臣品未及而特赐者许系。今人不知,往往以为玉带非赐不得系,误也。其未至一品而赐玉者:洪武中,弘文馆学士罗复仁。天顺中,尚书王翱、马昂、大学士李贤。成化中,尚书白圭。弘治中,大学士李东阳、谢迁、翱、贤、东阳,迁旋加至一品。正德则太学士王鏊、费宏、杨一清、靳贵,尚书曾鉴、许进、顾佐、刘玑、孙交、石、杨潭、李杰、张彩、刘机、曹元、王敞、白钺、李逊学、王鉴之、毛澄,右都御史王鼎,内鏊、宏、一清、贵旋加至一品。嘉靖中,非一品而赐者:大学士袁宗皋,尚书邵元节、陶仲文、郭文英也。元节以下皆异流,圭、钺父子俱官太子少保,而沾此赐,尤奇。

  ○赐坐
  洪武中,大臣如魏国公达等不时赐宴预坐,及学士承旨宋濂等隅坐讲论。至仁宗亦然,正统以后废矣。虽孝宗之敬礼阁臣,世宗之宠眷张、夏,叩头长跪,不闻坐论也。嘉靖末,分宜赐坐一次,惟真人陶仲文召对坐无算。乃至陶南西向,上北东向;以陶坐绣墩,上亦坐墩,不设御坐。入则迎于廷,出则送至门,握手乃别。

  ○手札不名
  高帝尝与刘诚意、宋承旨书:“御讳顿首复伯温老先生及景濂先生。”是时为国公也。世宗手札贵溪为公谨,分宜为惟中,然不过三四而已。余见永嘉奉御札百余道,内二十余道称元辅张罗峰,或大学士张罗峰,或张少师罗峰,又面呼罗山,遂有御札称少师张罗山,最后一札称茂恭。当时杨石淙、桂安丰应亦有之,而余未之见。今上御书与江陵,自万历元年十一月以后,皆不名,内圣谕:“先生启沃朕心,平治天下,功已在社稷。兹当六年考满,特于例外加赐银一百两,蟒衣、斗牛各一袭。少示优眷,不必辞。”又谕:“朕闻先生父母俱存,年各古稀,康健荣享,朕心嘉悦。特赐大红蟒衣一袭、银钱二十两,又玉花坠七件、彩衣纱六匹,乃奉圣母恩赐,咸钦承旨家僮往赍之。外银钱二十两是先生的”。又手谕:“白燕、莲花俱进献,圣母甚是嘉悦,却独产翰林院中,先开于密勿之地,上天正假此以见先生为社稷祥瑞、花中君子。朕赖先生启沃,固不敢颠纵,何德之有。”又御笔敕谕元辅张少师:“朕以幼冲嗣位,赖先生匡弼启沃,四方治安,九边宁静。我祖宗列圣亦鉴知先生之功,就加显爵不为过。乃屡辞恩命,惟一诚辅国,自古忠臣如先生者罕。朕今知先生实心,不复强。特赐坐蟒衣一袭、银钱五十两,以示优眷,用成先生美德。其钦承之。故谕。”以后辞礼益郑重,不可枚举。江陵殁,凡有谕蒲坂、吴县,亦多不名。

  ○诏敕不名
  吴元年,上谕诸将,谓:“张氏既灭,惟大将军于货宝无所取,妇女无所近。其深谋远略,盖谓中原未平,民未休息,岂可遽恃为安乎?尔等当如大将军所存,共图大勋,康济宇内。”洪武三年,议赏将士,诏称:“大将军等运谋竭忠,六师用命,遂致强殒弱伏,疆宇奠安,诸番入贡,华夷一统。”四年,命左右丞相诏称:“大将军左右:解甲于武备之库,息马家庭。从善乐游,功名两全。古何过哉!”皆谓中山王也。十八年,王没,诏一,敕三,俱称中山武宁王、开平忠武王,而皆不名。至永乐,戒谕勋戚大臣皆称“我中山武宁王”,而不及开平矣。盖中山以先朝元勋,且有椒房之重故也。万历初,江陵尤被隆礼,凡内阁敕谕、部疏御批,俱称元辅或张先生而不名。其闻丧以后,尤委曲敦至,敕谕中外:“凡大事待张先生还朝而行。”又,以辽左报捷,谕内阁:“归功元辅平日加意运筹,候疏上,卿等一录封此谕,着兵部差人星夜马上前去与张先生看。”隐然文终、宣成之不名矣。

  ○行人赍旨取尚书
  自弘治以后,内阁辅臣体重。故取复位者,必遣行人,以示优异,若尚书虽吏部亦不复尔。惟嘉靖初,取总制三边尚书王琼回京别用,自原籍取吏部尚书方献夫别用,俱遣行人。琼入京补吏部,献夫入京进内阁。而其时自原籍召大学士桂萼,却不遣行人,同官张璁为之请,亦不许。隆庆中,自原籍召大学士高拱,亦不遣行人。不知尔时事体云何?闻高颇以是不乐其同事诸公。

  ○宴赏下僚
  洪武中,特宴劳吴山县主簿随ど于别殿,赐白金五百两、文绮及帛各百匹,升知县,以奋义平贼也。ど后至按察使,有声。

  ○大臣面呼先生
  英宗自李文达独见则称先生,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