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1。
  1 郭璞云:“言苍玉依黑石而生也。”珂案:錞于字已见上文西山经騩山,錞,汪绂释为蹲,引申固亦有依附之义也。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1不蛊。汜2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3,上多少辛4。
  1 珂案:经文食之,宋本、吴宽抄本作食者。
  2 郝懿行云:“汜音似。”
  3 郭璞云:“言此中出蛇,故以名之。”
  4 郭璞云:“细辛也。”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上艹下冈)草1,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2。器3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4。
  1 郭璞云:“音刚。”
  2 郭璞云:“言益人智。”
  3 郭璞云:“或作嚣。”
  4 郭璞云:“一作侵。”珂案:王念孙校役为没,云即下文没,其所据项絪本也。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1。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2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3;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4。
  1 汪绂云:“此太山在郑,非东岳太山。”
  2 珂案:经文荻,郝懿行云,当为萩字之讹。萩音秋,尔雅释草云:“萧,萩。”郭注云:“即蒿。”合于今本郭注“荻亦蒿也,音狄”之义。郭注荻、狄字亦当作萩、秋。
  3 珂案:经文役水,宋本、汪绂本作没水,项絪本役亦作没。
  4 珂案:经文役,宋本、汪绂本作没,项絪本同;下疑应增水字。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1。
  1 珂案:经文役,宋本、项絪本并作没;汪绂本作投,误也。下疑亦应增水字。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注于河。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柏1,服者不寒。其阳多(王雩)琈之玉。
  1 郭璞云:“音计。”郝懿行云:“玉篇云:『,俗蓟字。』初学记二十八卷引广志云:『柏有计柏。』计、声同,疑是也。”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1。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2,服之不夭3,可以为腹病4。
  1 珂案:经文青垩,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作美垩。
  2 郝懿行云:“玉篇云:『?,胡恳切,草名,似蓍,花青白。』广韵同。是?当为?。”珂案:王念孙校同郝注。?音很。
  3 郭璞云:“言尽(益)寿也。或作芺。”郝懿行云:“芺即夭,古今字尔。”
  4 郭璞云:“为,治也;一作已。”珂案:经文病,宋本作疾。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1,婴用一藻玉瘗2。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1 郭璞云:“言以羊为荐羞。”
  2 郭璞云:“藻玉,玉有五彩者也。或曰,所以盛玉藻藉也。”郝懿行云:“藻玉已见西次二经泰冒山。此藻疑当与璪同,说文云:『璪,玉饰如水藻之文也。』藻藉,见周官大行人。”
  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1檀。雎2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3。
  1 郭璞云:“杼音椽柱之柱。”
  2 郭璞云:“雎音痈疽之疽。”
  3 郭璞云:“有斑彩也。”珂案:楚辞九歌河伯云:“乘白鼋兮逐文鱼。”当即此。
  東北百里,曰荊山,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其中多犛牛1,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2。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雎,其中多黄金,多鲛鱼3。其兽多闾麋4。
  1 郭璞云:“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音狸,一音来。”
  2 郭璞云:“?似橘而大也,皮厚味酸。”珂案:?,本字作柚。黄丕烈、周叔弢校本云:“多橘?並傳十字應在其草多竹上。”
  3 郝懿行云:“鲛鱼即今沙鱼。”
  4 珂案:经文麋,王念孙、郝懿行并校作麈;郭璞云:“似鹿而大也。”
  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松柏,多桃枝钩端1。神鼍围2处之,其状如人面3,羊角虎爪,恒游于雎漳之渊,出入有光。
  1 珂案:桃枝钩端已见上文西山经嶓冢之山。
  2 汪绂云:“鼍音驼。”
  3 郝懿行云:“广韵鼍字注本此文,无面字。”珂案:经文面,疑是而字之误,属下读。郭璞注海外东经毛民国云:“为人短小,而体尽有毛。”宋本、毛扆本、毕沅校本、百子全书本、吴任臣本而俱作面,可证。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兽多豹虎,多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