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诸之山,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1。
  1 郝懿行云:“玉篇云:『鹖,何葛切;鸟似雉而大,青色,有毛角,斗死而止。』”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其上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西三百里,曰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
  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1。有兽焉,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2,名曰蠪蚳3,食之不眯。
  1 郭璞云:“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珂案:昆吾亦人名,见海经新释卷十“有国曰颛顼”节注3。
  2 郭璞云:“如人号哭。”
  3 郭璞云:“上已有此兽,疑同名。”郝懿行云:“蚳疑当为蛭;已见东次二经凫丽之山。”珂案:王念孙、何焯校并同郝注。
  又西百二十里,曰葌1山,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2,可以毒鱼。
  1 珂案:葌音奸。
  2 郭璞云:“音忘。”
  又西一百五十里,曰独苏之山,无草木而多水。
  又西二百里,曰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1。
  1 珂案:水经注沔水云:“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名为水虎者也。”其形性均近此马腹。又经文人面,毕沅校本作人而,于义为长。
  凡济山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1,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1 郭璞云:“择用毛色。”珂案:言以毛物祠神也。
  中次三经萯山1之首,曰敖2岸之山,其阳多(王雩)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3。北望河林,其状如蒨如举4。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1 郭璞云:“萯音倍。”
  2 郭璞云:“或作献。”
  3 郭璞云:“或作石。”
  4 郭璞云:“说者云,蒨、举皆木名也,未详;蒨音倩。”郝懿行云:“蒨,草也;举,木也。举即榉柳。本草陶注详之。”
  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1。是多驾鸟2。南望墠渚3,禹父之所化4,是多仆累、蒲卢5。(鬼申)武罗司之6,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齿7,而穿耳以鐻8,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9。畛10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鸟焉,名曰鴢11,其状如凫,青身而朱12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13,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 本14,名曰荀草15,服之美人色16。
  1 郭璞云:“天帝曲密之邑。”珂案:例以西次三经“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语,此天帝盖即黄帝也。
  2 郭璞云:“未详也。或曰驾宜为鴐,鴐鹅也;音加。”
  3 郭璞云:“水中小洲名渚。墠音填。”
  4 汪绂云:“左传言鲧化黄熊,入于羽渊,而又云在此,世之随处而附会以为古迹,类似此也。”珂案:盖亦传闻不同而异辞,正所以为神话也。
  5 珂案:郭璞云:“仆累,蜗牛也。”郝懿行云:“蒲卢为蜃蛤之属。仆累、蒲卢,同类之物,并生于水泽下湿之地。”则仆累、蒲卢,盖亦同声之转耳。
  6 郭璞云:“武罗,神名;(鬼申)即神字。”珂案:郭此注或据说文九“(鬼申),神也”为说,而段玉裁云:“当作神鬼也,神鬼者,鬼之神者也。”自以段说为长。玉篇云:“(鬼申),山神也。”说亦较单以神释(鬼申)贴切。
  7 郭璞云:“或作首。”珂案:齿或作首者,首、齿形近易讹;然揆经文之意,仍以作齿为是。又经文小要,宋本作小?,吴宽抄本、项絪本、黄丕烈、周叔弢校本均作小腰;要即?、腰字之古写。
  8 郭璞云:“鐻,金银器之名,未详也;音渠。”郝懿行云:“说文新附字引此经,云:『鐻,环属也。』”
  9 吴任臣云:“淮南子『青要玉女、降霜神也』,本此傅会之。”珂案:今本淮南子天文篇作“青女乃出、以降霜雪”,无“青要玉女”语,或吴氏别有所本,当在阙疑。
  10郭璞云:“音轸。”
  11郭璞云:“音如窈窕之窈。”
  12郭璞云:“朱,浅赤也。”
  13珂案:葌,兰也;已见上文吴林山。
  14郭璞云:“根似 本,亦香草。”
  15郭璞云:“或曰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