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察阿歹、斡歌歹三人,则此尚脱“二太子”三字。《西游录》:“蒲华之西有大河,西入于海。其西有玉里犍城,梭里檀母后所居,富庶又盛于蒲华。”〕

  以军集奏闻,上有旨曰:“军既集,可听三太子节制也。”于是上进兵,过铁门关,命四太子攻也里、泥沙兀儿等城。

  〔汪、何二本无“命”字,又城上有“处”字,今从《说郛》本增删。《秘史》“也里”作“亦鲁”,“泥沙兀儿”作“亦薛不儿”。《元史 地理志》作“乃沙不耳”。下作“匿察兀儿”,二城并在阿母河南。〕

  上亲克迭儿密城。

  〔《元史 地理志》作“忒耳迷”,即唐时怛密国,在今阿母河北。〕

  又破班勒纥城,

  〔《元史 地理志》作“巴里黑”,即唐时缚喝国,在阿母河南。〕

  围守塔里寒寨。

  〔汪、何二本“塔”作“哈”,今从《说郛》本。又,诸本无“寒”字,何校据《元史 本纪》增。塔里寒,《元史 地理志》作“塔里干”,《马哥 波罗行记》谓距班勒纥十二日程。〕

  冬,四太子又克马鲁察叶可、马卢、昔剌思等城,复进兵。

  壬午春,又克徒思、匿察兀儿等城。

  〔徒思,《元史 地理志》作“途思”。〕

  上以暑气方隆,遣使招四太子速还,因经木剌奚国,

  〔刘郁《西使记》作“木乃夷”。〕

  大掠之。渡搠搠兰河,

  〔何本不重“搠”字,今从《说郛》本、汪本。《元史》同《秘史》作“出黑扯连城”。〕

  克野里等城。

  〔前作“也里”。〕

  上方攻塔里寒寨,朝觐毕,并兵克之。三太子克玉龙杰赤城,大太子还营所。寨破后,二太子、三太子始来相觐。

  〔汪、何二本“始”作“姑”,今从《说郛》本。〕

  是夏,避暑于塔里寒寨高原。

  〔何本“寒”作“河”,今从《说郛》本、汪本。〕

  时西域速里坛札兰丁

  〔《秘史》作“札剌勒丁莎勒坛”。〕

  遁去,遂命哲别为先锋迫之,再遣速不台拔都为继,又遣脱忽察儿殿其后。哲别至蔑里可汗城,
  〔蔑里可汗,《秘史》作“罕篾力克”。〕

  不犯而过。速不台拔都亦如之。脱忽察儿至,与其外军战。蔑里可汗惧,弃城走。忽都忽那颜闻之,率兵进袭。时蔑里可汗与札阑丁合,就战,

  〔《说郛》本“就”作“既”,今从汪、何二本。〕

  我不利,遂遣使以闻。上自塔里寒寨率精锐亲击之,追及辛口连河,

  〔《说郛》本作“辛自连河”,汪、何二本作“辛自速河”,今从某氏校改正。《秘史》作“申沐涟”,今印度河。〕

  获蔑里可汗,屠其众。札阑丁脱身入河,泳水而遁。遂遣八剌那颜

  〔《秘史》作“巴剌”。〕

  将兵急迫之,不获。因大虏忻都人民之半而还。

  〔诸本“忻都”作“折相”,今从何校改正。〕

  癸未有,上兵循辛目连河而上,

  〔诸本“上”作“止”,今订正。〕

  命三太子循河而下,

  〔汪、何二本无“下”字,何增“南”字,并改“上”、“止”字为“北”,今从《说郛》本订正。〕

  至昔思丹城,

  〔汪、何二本“昔”上有“不”字,即上句“下”字之倒误,今从《说郛》本删。《秘史》作“昔思田”。〕

  欲攻之,遣使来禀命。上曰:“隆暑将及,宜别遣将攻之。”夏,上避暑于八鲁湾川,

  〔《秘史》作“巴鲁安客额儿”,屠敬山口:“在今阿富汗都城喀布尔东北。”〕

  候八剌那颜,因讨近敌,悉千之。八剌那颜军至,遂行至可温寨,三太子亦至。上既定西域,置达鲁花赤于各城,监治之。

  甲中,旋师住冬,避暑,且止且行。

  〔诸本“冬”作“各”,从何校改。〕

  乙酉春,上归国,自出师凡七年。

  〔案:此《录》自庚辰至甲申征西域事,皆后于事实一年。拉施特书及《元史 太祖纪》并与此同。知此《录》原本已如是矣。近柯氏《新元史》、屠氏《蒙兀儿史记》始行改正,然未备举改定之理由,今略举之。《元史 太祖纪》:十四年己卯,取讹答剌城;十五年庚辰春三月,帝克蒲华城;五月,克寻思于城。此于《亲征录》外别采他书,而据《亲征录》所书之取斡脱罗、卜哈儿、薛迷思干三事则各后一年,一也。《耶律楚材传》:“己卯夏六月,帝亲征回回国,驻跸也儿的石河。”而此《录》系于庚辰,二也。《湛然居士文